[1] |
高先悦, 高淑敏, 刘少杰, 张莉, 于金凤. 山东省小麦赤霉病菌的种群组成及毒素化学型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S1): 37-42. |
[2] |
张雪寒, 张碧成, 张强, 汪伟, 何孔旺. 肝片吸虫Fh8明显增强STEC的Stx1可溶性表达及Stx1单克隆抗体制备[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5): 44-49. |
[3] |
鄢洪海, 张茹琴, 迟玉成, 林海洋, 许曼琳, 夏淑春. 花生黑斑病菌致病毒素提取及其活性测定[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S1): 283-286. |
[4] |
周晓丽, 王一成, 姜平, 袁秀芳, 李军星, 杜晓莉. 重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在鸭体内的吸收代谢及组织分布[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2): 104-109. |
[5] |
张笑宇, 于肖夏, 于卓, 张武全, 琚亮亮, 薛玉凤. 黑痣病菌毒素诱导马铃薯幼苗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J]. 华北农学报, 2012, 27(4): 153-157. |
[6] |
王冉, 韩晗, 张辉, 包红朵, 王恬. 大肠杆菌K88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J]. 华北农学报, 2012, 27(4): 163-167. |
[7] |
郭敬华, 鹿秀云, 石琳琪, 董灵迪, 焦永刚, 马平. 不同环境条件对茄黄萎菌微菌核存活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S2): 193-196. |
[8] |
马春红, 李秀丽, 董文琦, 及增发, 李晓煜, 戴志刚, 王立安, 贾银锁. HMC毒素诱导玉米同核异质B37原生质体细胞凋亡的检测[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6): 136-140. |
[9] |
郝志敏, 郝杰, 李志勇, 董金皋. 磷脂酶C特异性抑制剂U-73122对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毒素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6): 118-121. |
[10] |
付月君, 杨仁佳, 梁爱华. 东亚钳蝎昆虫特异性毒素BmK IT三维结构建模及晶体生长条件初筛[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6): 178-181. |
[11] |
曾琳姣, 黄金海, 刘莹, 庄世文, 薛照辉. 重组葡萄球菌肠毒素SEQ的生物活性及其结构关系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5): 80-84. |
[12] |
张雪寒, 何孔旺, 卢维彩, 赵攀登, 温立斌, 李彬, 郭容利, 王小敏, 倪艳秀, 周俊明, 俞正玉, 茅爱华, 吕立新. 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 Stx2B-Tir-Stx1B多价融合蛋白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4): 180-185. |
[13] |
王桂清, 张涛, 徐秀德. 活体条件下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玉米胚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3): 231-234. |
[14] |
马春红, 郑秋玲, 董文琦, 李秀丽, 张红心, 李运朝, 商闯, 范尉尉, 贾银锁. HMC毒素引起玉米根冠活细胞凋亡的荧光显微观察[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S2): 135-139. |
[15] |
袁秀芳, 王一成, 徐丽华, 刘邓, 牛登元, 王朝文. 猪腹泻大肠杆菌LTa(R210G)和LTb原核表达及其在小鼠的免疫反应[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S1): 265-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