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吕莹莹, 张萌, 沈丹丹, 张士东, 李特, 瞿培, 张恩盈. 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产量与穗部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S1): 160-165. |
[2] |
胡景辉, 史平臣. 农业植物新品种与现代农业发展[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S1): 518-520. |
[3] |
李娟娟, 陈洪伟, 王红利, 刘克锋, 石爱平. 一串红若干观赏性状在F1的遗传表现[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6): 113-120. |
[4] |
赵会薇, 李悦有, 王彦立, 翟黎芳, 秦焱, 翟学军. 超早熟短季棉育种材料错期播种主要性状差异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2, 27(S1): 87-92. |
[5] |
李臻, 张贵林, 王庆国, 柳絮, 李海青, 姚方印, 刘炜. 抗水稻黑条矮缩病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J]. 华北农学报, 2012, 27(4): 144-148. |
[6] |
陈和明, 吕复兵, 朱根发, 操君喜. 1个正反交蝴蝶兰若干性状在F1的遗传表现[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S2): 28-33. |
[7] |
李海青, 柳絮, 王庆国, 姚方印, 刘炜. 生物安全性白藜芦醇合成酶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水稻遗传转化[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2): 114-118. |
[8] |
李妙, 王国印, 辛树朋, 万艳霞, 张子花, 赵红霞, 朱继杰, 王士杰. 转Bt基因抗虫棉冀丰1056综合性状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S1): 79-81. |
[9] |
赵丽芬, 李增书, 赵国忠, 李爱国. 冀创棉一杂交抗虫棉新品种选育[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S1): 81-83. |
[10] |
王兆晓, 刘素恩, 刘存敬, 陈素省, 郭宝生, 张香云, 崔瑞敏, 耿军义. 早熟高产抗虫棉冀优768的选育[J]. 华北农学报, 2006, 21(S2): 87-89. |
[11] |
梁秀芝, 吴瑞香. 抗病马铃薯新品种及无害化综合栽培技术[J]. 华北农学报, 2004, 19(S1): 137-140. |
[12] |
程汝宏, 刘正理. 谷子育种中几个主要性状选育方法的探讨[J]. 华北农学报, 2003, 18(S1): 145-149. |
[13] |
傅友, 董文成, 赵永波. 苹果新品种昌红的选育及特征特性[J]. 华北农学报, 2003, 18(S1): 91-92. |
[14] |
韩粉霞, 丁安林, 孙君明. 高异黄酮含量大豆新品种中豆27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 华北农学报, 2002, 17(S1): 111-114. |
[15] |
范妍芹, 刘云. 利用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AB91选育甜椒一代杂种冀研5号[J]. 华北农学报, 2000, 15(S1): 118-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