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代梦媛, 高梅, 李文昌. 蓖麻赤霉素氧化酶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和表达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3): 8-18. |
[2] |
谭彬, 王婷, 郝鹏博, 郑先波, 程钧, 王伟, 冯建灿. 外源GA3和PBZ对桃枝条生长及其GA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2): 25-34. |
[3] |
任煜倩, 王立霞, 周丽君, 刘中良, 刘世琦. 不同浓度GA3、ETH及低温处理对大蒜萌芽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S1): 122-127. |
[4] |
石建斌, 王宁, 周红, 许庆华, 乔文青, 严根土. 陆地棉中赤霉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时空表达变化[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4): 9-16. |
[5] |
许高平, 刘秀峰, 袁文娅, 王璞, 楼辰军, 杨兆顺. 赤霉素浸种对玉米低温出苗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4): 147-152. |
[6] |
王清海, 杨在君, 魏淑红, 廖明莉, 苏瑾, 杨宇凤, 杨会, 王育伟, 彭正松. 四倍体小麦矮秆基因的赤霉素敏感性及对农艺性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2): 132-139. |
[7] |
田义轲, 白牡丹, 王彩虹, 刘云龙, 陈宝印. 苹果MdCPS基因的克隆、定位及其在柱型/普通型间的表达差异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6): 21-27. |
[8] |
张玉喜, 张文超, 李玉娥, 刘春英, 郑国生, 盖树鹏. 赤霉素氧化酶PsGA20ox基因参与低温诱导的牡丹内休眠解除[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3): 22-26. |
[9] |
赵鹏, 白晓雷, 韩海霞, 霍宏竹, 张凤兰, 杨忠仁, 郝丽珍. 赤霉素对不同温度下沙芥种子萌发特性及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1): 127-130. |
[10] |
陈世雷, 何蓓如, 宋喜悦, 李宏斌, 马翎健, 胡银岗, 丁朋辉. 多效唑和赤霉素对小麦不育系柱头生活力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2): 118-121. |
[11] |
连翠飞, 蒋继志, 李社增, 鹿秀云, 晁春燕, 马平.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筛选产植物激素细菌[J]. 华北农学报, 2006, 21(2): 66-69. |
[12] |
黄涛, 陈大洲, 夏凯, 周燮. 抗冷与不抗冷水稻在低温期间叶片ABA与GA1水平变化的差异[J]. 华北农学报, 1998, 13(4): 56-60. |
[13] |
董永华, 史吉平, 商振清, 李广敏. 喷施生长素和赤霉素对土壤干旱条件下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1998, 13(3): 18-22. |
[14] |
陈金桂, 张玉宗, 周燮. 赤霉素反应敏感型和不敏感型谷子矮秆突变体的鉴定[J]. 华北农学报, 1998, 13(1): 46-52. |
[15] |
黄少白, 周燮.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与内源GA1+4和IAA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 1994, 9(3): 1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