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3年, 第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3-12-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曹鸣庆, 李岩, 刘凡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7个用于大白菜常规育种的基因型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结果有16个基因型经由小孢子胚胎发生途径获得小孢子胚。这些基因型包括从早熟到晚熟的各种类型。各基因型之间在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产量最高的两个基因型T11和CC11,平均每百花蕾分别达35928和34132个胚。供体植株生长环境对小孢子胚胎发生具有明显影响:在10/20℃(夜/昼)的部分控温温室生长的供体植株,其小孢子胚产量较高;而在温度无法调控、午间最高温达30-40℃、夜间降至10-15℃左右田间生长的供体植株,胚产量仅为前者的29.5%。
  • 王培, 陈玉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将2~3片真叶的花培无根苗转入MS+MET 3.0mg/L+NAA 0.5mg/L+KT0.5mg/L+蔗糖8%的壮苗培养基, 4个月后和不加MET的相比植株变矮,分蘖和根系增多,每管苗平均栽1.55丛。秋季,当大气温度(日均温)下降到6℃时,将试管苗栽于田间,盖上塑料薄膜,成活率达98.2%。当早春气温(日均温)回升到2~3℃时,揭去塑料膜,自然加倍的植株单株成穗9.1个,结实249.7粒,穗粒数27.4粒,分别是温室自然加倍的3.37、6.05和1.86倍。田间自然加倍和人工加倍相结合每百株成穗289个,比自然加倍成穗数高12.9%,比人工加倍成穗数高91.8%。
  • 谭素英, 黄秀强, 刘济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6个二倍体西瓜品种进行了提高秋水仙素诱导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剥去生长点外幼叶后用秋水仙素溶液滴苗、涂抹处理,其变异株率分别为52%和61%;浸芽处理的变异株率为39.1%。以上处理方法显著优于并可代替常规的滴苗、涂抹和浸种方法。
  • 郝泗城, 杨其伟, 孙建华, 毕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透射电镜观察镉处理对冬小麦幼苗根端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dCl22.5H2O浓度较低时(10×106),可见被观察的细胞表现为核膜凹陷、胞核变形、染色质稍显凝聚;同样浓度下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变化。CdCl22.5H2O浓度较高时(80×106),则见细胞核膜破裂。崩解、染色质显著凝聚;线粒体内膜解体,嵴模糊或消失,表现为不可逆转性变化。
  • 李霞, 李云荫, 曹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两种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太原633(抗旱)和C609(干旱敏感),研究了水分胁迫条件下植物蛋白质代谢变化的规律及与植物抗旱性的关系。双向电泳结果表明,2.0MPa PEG-6000水分胁迫引起了两品种冬小麦叶片蛋白质变化的明显差异。抗旱品种干旱诱导蛋白及其他蛋白变化早于干旱敏感品种,初步证实了抗旱性不同的品种在水分胁迫时蛋白质代谢变化的时间顺序。干旱诱导的蛋白质的变化包括干旱诱导蛋白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在复水后均可迅速恢复;蛋白质转录抑制剂——放线菌素D可抑制干旱诱导蛋白的产生,说明其基因表达主要在转录水平进行调控。
  • 巫东堂, 韩雄, 焦晓燕, 陈明昌, 陈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水分胁迫下农田土壤水分蒸散模型进行了研究,在水分胁迫下实际蒸散量(ET)与潜在蒸散量(Etm)之间关系为:ET=K_W·ET_M,K_W与根层土壤有效水含量具有直线相关性。模型中考虑根系分布的影响,能明显提高模型精度。
  • 张原根, 牛永章, 郭宝德, 黄穗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陆地棉×亚洲棉F0成胚频数主要受母本陆地棉的影响,不同的7个陆地棉品种间存在着显著差异。成胚频数高的6901和朝阳1号,单铃子棉重、单铃种子数、子指一般配合力亦均高;而成胚频数低的6913和黑山棉,上述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也均低。在7个父本亚洲棉中,与陆地棉杂交当代成胚频数高的束鹿白花和完紫,其子指的一般配合力也较高。因此,选择单铃子棉重、单铃种子数、子指一般配合力较高的陆地棉作母本与子指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亚洲棉作父本杂交,可以显著提高种间杂交当代的成胚频数。
  • 方华, 王允贵, 马中义, 吕学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我国高寒山区积温少、无霜期短,无杂交玉米,从搜集超早熟玉米种质资源入手,利用超早熟、抗寒冷玉米珍贵种质资源“坝上火玉米”,导入高配合力、优良农艺性状遗传基因,选育出极早熟优良自交系“承18”,总结出选育一环系和二环系相结合的顶交玉米育种的新途径,并分析该系的特点和育成经验,可为今后选育极早熟玉米自交系提供借鉴。
  • 栗根义, 高睦枪, 杨建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白菜子房培养和甘蓝胚培养方法得到了带有标记性状的白菜和甘蓝种间杂种,并将这些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回交于白菜,得到31个白菜-甘蓝单体附加系(2n=21),和18个双体附加系(2n=22),为进一步对附加染色体上的所载基因定位奠定了基础。此外,还研究了附加甘蓝染色体对雄性和雌性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菜中附加甘蓝染色体可明显降低育性,特别是可显著降低附加系的自交和杂交结实率。
  • 黄少白, 周燮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碳二亚胺(EDC)法将赤霉素A4(GA4)与卵清蛋白(OVA)连接,形成GA4-OVA复合物用于包板,利用GA4-Me与GA4-OVA对兔抗GA4-PAbs竞争结合反应,建立了GA1,3,4,7间接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其灵敏度、检测范围和最小检测样品量分别为45pg,0。2~200ng和50~500mg,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7%,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2%和4。8%。
  • 云兴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黄瓜霜霉病抗性不同的黄瓜品种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萌动种子内,除谷氨酸、赖氨酸和NH3外,其它氨基酸的平均含量抗病品种高于感病品种;在子叶内,除胱氨酸、苯丙氨酸和NH3外,其它氨基酸含量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不同叶位真叶的氨基酸含量随着叶位上升(叶龄的减小)而增加,同一叶位的各种氨基酸含量抗病品种高于感病品种,各叶位氨基酸的平均含量抗病品种也高于感病品种,其中胱氨酸、苯丙氨酸和NH3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据此,胱氨酸、苯丙氨酸和NH3的含量与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呈显著正相关性。黄瓜子叶和同一植株不同叶位真叶内可溶性总糖含量与抗病性呈高度正相关性;还原糖含量和还原糖与总糖比及叶绿素A的含量与抗病性呈高度负相关;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与抗病性无明显相关。
  • 孙发仁, 王怀宽, 季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的幼虫中分离到株核型多角体病毒,其多角体的平面图象多为六边形和近圆形,直径0.6~2.0μm,病毒粒子杆状,两端圆滑,大小约50nm×320nm。室内和田间试验表明,该株病毒对豆天蛾幼虫有比较强的致病力。对三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4×104.8个多角体/ml,y=3.24+0.54x。田间防治效果可达70%左右,与苏云金杆菌制剂或其他害虫病毒制剂混用,防治效果达90%以上,好于常用化学农药氧化乐果,且残效作用较长。该病毒对家蚕、柞蚕和瓢虫无致病作用。
  • 王思政, 黄桔, 宋吉皂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隶属于鳞翅目、灯蛾科、白蛾属,是重要的国际检疫害虫。据文献报道它可为害200余种林木。为了准确地识别美国白蛾,本文在成虫形态和雄外生殖器上将它与其它为害林木的多种近似种类予以区别。
  • 赵白鸽, 孔建, 申效诚, 王文夕, 程红梅, 张桂芬, 王彩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90~1992年在郑州进行的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药剂中生菌素751和抗生素B-903对苹果轮纹病离体培养的菌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为11.77~18.70mm;田间将生物药剂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后,经“751”100倍液防治的轮纹病烂果率低于化学农药处理,且对早期落叶斑点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贮藏前用751的复配剂QGF处理后,获得了满意的防病保鲜效果。
  • 刘骏, 蒋士君, 谈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化学诱导的方法进行烟草对花叶病毒(TMV)的诱导抗性的试验研究。发现用S30和L1种诱抗剂均能在烤烟、白肋烟和心叶烟上诱导出对TMV的抗性。诱抗效应达19.1%~35.6%。此外,诱抗后心叶烟、白肋烟还表现出枯斑反应提前和枯斑缩小等抗性增强反应。将诱抗材料子代接种TMV,证明有诱抗性传递现象,其传递效应为25.2%~42.6%。经连续三代用L1诱抗剂在同一烤烟品种(G140)的苗期和花期分别诱导,其子代中诱抗性有逐代增强的现象,诱抗性累加效应分别为:F116.98%,F227.94%,F336.42%。
  • 张和平, 刘晓楠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大口径根钻取样研究了华北平原冬小麦根系生长的基本规律及其氮、磷肥和水分对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根系生长时间分布规律是冬前较快,越冬不停,拔节至抽穗最快,抽穗后生长减缓并达到最大;根长和根重的增长遵循Logistic模型。空间分布规律是:冬小麦根系随土层深度的分布,无论是根长还是根重都是由上到下逐渐减少,遵循指数递减模型。施用氮肥和磷肥能显著促进冬小麦根系的生长。水分亏缺限制冬小麦根系的生长,但使根系分布下移。灌溉不仅能促进小麦根系前期的生长,而且可以延缓小麦根系后期的衰亡。
  • 王玉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改良壕沟法对两个杏品种根系分布进行观察。六个剖面的观察结果表明,杏根系较苹果、桃、山楂等树种根系分布深。根系主要分布在地表下10~90cm的土层内,根系分布的深度和广度受土壤质地影响。
  • 池宝亮, 高柱平, 郑普山, 王刚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二次旋转设计,研究了大同盆地盐碱地甜菜覆膜和露地栽培中的5项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影响甜菜产量的因素重要性顺序为,施氮量>施磷量>密度>微肥用量>追肥比例。②密度与施氮量,施氮量与施磷量的因素配合对甜菜产量有明显的正的交互作用。③覆膜甜菜产量高于露地甜菜产量,但增加投肥量可部分地补偿两者的差异。④试验得到的产量函数模型、平均优化方案及不同产量水平的栽培方案可在类似生产条件下推广应用。
  • 李秧秧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钾营养对玉米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钾营养有助于改善玉米叶片的水分状况,提高玉米叶片的渗透调节及气孔调节能力,增加原生质耐旱性,对细胞膜也具有保护作用。
  • 孙政才, 陈国平, 汪学才, 张文诗, 刘永贵, 周长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京郊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进行小麦、玉米两茬间氮、磷、钾肥合理施用的研究。三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全年氮素投入0.036~0.048kg/m2,以小麦、玉米各半或玉米居多为宜。冬小麦施氮在下茬玉米上无明显后效。冬小麦适宜施氮量为0.024kg/m2,夏玉米适宜施氮量0.030kg/m2,冬小麦和夏玉米施磷肥不仅对当季有增产作用,而且对下茬作物也有明显的后效。冬小麦施P2O50.015kg/m2、夏玉米0.007kg/m2为宜。夏玉米比冬小麦对钾肥高度敏感,土壤速效钾含量在90×106以下,冬小麦施钾有一定增产效果,而夏玉米施钾肥显著增产。
  • 王中英, 杜俊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秋季以14C喂饲红星苹果幼树,矮砧树地上部14C同化物质相对量高于根系,也高于乔砧树。14C同化物质主要积累、贮存在多年生枝和一年生枝内,根内较少。矮砧树14C同化物质的输送有明显的滞阻作用,从而影响地上部和根系的生育、花芽分化、产量和果实的品质。
  • 王洪隆, 康玉庆, 张存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非豆科作物结瘤的方法包括:酶-PEG法,杂交突变法,改组nod D法和Rhizobia Parasponia法。利用这些方法均能使非豆科植物结生根瘤,但这些根瘤均不能固氮。本研究选用毛萼田菁及其根瘤菌为材料,能使小麦结瘤固氮。同时提出将豆科植物DNA以大片段为单位通过花粉管途径转入非豆科作物,回接该豆科植物根瘤菌,使其在转化植株上进行定向突变,从而获得结瘤固氮工程植株和有效的突变菌株。
  • 谢德意, 梁慧珍, 王浩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结果表明,用尿囊素(All)处理小麦种子后,能提高其根系活力,增强根系对矿质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9.5%~12.7%;提高ATP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利于小麦体内各种生理生化活动的进行,同时对延缓叶片衰老有一定作用;并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叶面积,增强光合强度,促进小麦体内的干物质累积。
  • 蒋爱湘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二次旋转组合设计是目前应用得较为广泛的试验设计方法,但因其设计方案和分析方法的多样性,给实际应用带来了不便。本文试图把握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的实质,弄清其各种类型之间的关系,力求使二次旋转组合设计在设计方案、统计分析、计算机程序上得到统一。
  • 李俊英, 刘亚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农学会、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主持,于1993年9月21日至24日在郑州召开了“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学术讨论会”。农业部副部长刘成果、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卢良恕、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沈桂芳以及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