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3年, 第1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3-09-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张艳敏, 郭北海, 丁占生, 温之雨, 蒋春志, 李辉, 李洪杰, 陈受宜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农杆菌转化系统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建立了有效的小麦农杆菌转化系统; 利用石4185、石6365的花药愈伤组织为受体,进行了甜菜碱醛脱氢酶和胆碱氧化物酶等目的基因的转化研究.
  • 刘艳华, 王洪刚, 刘树兵, 高居荣, 张宏领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在1B上含有1+15亚基的山农910180-3和在1B上含有7+8亚基的淄麦12进行杂交,在分离后代中得到1+15和7+8亚基的株系,分析了它们的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面筋指数等5个品质性状.品质性状的方差和相关性分析表明:1+15亚基对小麦加工品质有很大的贡献,好于7+8亚基,1+15亚基对沉降值的贡献比7+8亚基大18%;对1+15亚基、1亚基与面筋指数的关系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虽然1+15、1亚基对沉降值的影响是一致的,但对面筋指数的影响却不相同;在高蛋白质水平上,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沉降值与面筋指数呈正相关.
  • 王晨阳, 朱云集, 夏国军, 王立臣, 卫丽, 时修礼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高温条件下小麦旗叶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后高温处理(超过2 h)使后期旗叶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参数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Ci)明显增大(各参数F值均达到0.001显著水平).高温持续时间与处理后天数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互作效应,这表明高温所引起光合参数的变化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呈加剧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旗叶光合参数的变化与细胞膜脂过氧化代谢有密切关系,伴随着旗叶Pn,Tr,C,WUE的下降和Ci的增加,叶片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显著增加,质膜相对透性明显增大;高温条件下旗叶Pn,Tr,C和WUE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均与Ci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表明高温所引起光合参数的下降主要源于非气孔因素.
  • 郑飞, 邵运辉, 何钟佩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高温胁迫条件下冬小麦旗叶、穗梗韧皮部汁液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显著降低旗叶和穗梗韧皮部汁液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穗梗韧皮部汁液氨基酸总流量,增加旗叶韧皮部汁液氨基酸总流量,并导致氨基酸组分的明显变化,旗叶韧皮部汁液各氨基酸组分除精氨酸(Arg)外均显著提高,穗梗韧皮部汁液各氨基酸组分均显著下降.
  • 闫长生, 肖世和, 张秀英, 海林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冬小麦品种生育后期耐热性遗传差异的表现受环境影响较大.通过1997~2000年间在北京对群体气-冠温差、灌浆特性、热感指数等三种耐热性评价方法有效性的比较研究,认为热感指数反映品种对后期热胁迫的敏感程度,利用千粒重热感指数可鉴定出后期耐热性较好的基因型.气-冠温差法快速、简便、准确,但叶片持绿期长的品种气-冠温差一般较大,可结合对灌浆速率的评价来筛选生育期适中的耐热基因型.在年的试验中,小麦品种鲁96098表现耐热性强,千粒重稳定.
  • 房全孝, 陈雨海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土壤水分、作物生长发育及气象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冬小麦农田耗水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状况较好条件下冬小麦农田耗水强度呈双峰曲线变化,不同灌溉处理的耗水高峰出现时期及其峰值不同,而与灌水时期一致,同时灌溉能够明显降低冬小麦利用土壤底墒水能力.在拔节以前冬小麦农田耗水与大气蒸发力呈显著直线相关;拔节后与其干物质积累以及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拔节期是冬小麦需水的生理生态临界期.
  • 孙宏勇, 张永强, 张喜英, 毛学森, 裴东, 高丽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叶面积指数、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浆速率等数据的分析发现:拔节期胁迫对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充分灌水处理生物产量较高但是水分利用效率低;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的处理对土壤储水量的消耗有明显的不同最大相差13.3 mm;以棵间蒸发形式消耗的无效耗水也有明显的差异,最多相差20mm.
  • 王卫红, 张静梅, 苏瑞萍, 霍庆增, 陈哲, 李举怀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灵敏度、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高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IEF)电泳测定10多种玉米自交系和90多种玉米杂交种的胚及幼芽的酯酶(EST)同工酶,通过对酶谱的比较和遗传分析,发现它们的酶谱各有特点,而且相互间又有很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正是它们基因型差异的反映.因此,酶谱的特点及差异为玉米自交系和玉米杂交种种子纯度的鉴定从遗传和生化角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 侯建华, 田自华, 贺学勤, 张惠忠, 邵金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比较生理学的方法,对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生殖生长阶段的某些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及ATP酶活性均表现为不育系低于其保持系;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表现为不育系高于其保持系,这反映线粒体内外末端氧化酶活性的高低可能与胞质雄性不育有一定关系;赤霉素含量表现为胞质雄性不育系低于其保持系.
  • 刘国顺, 习向银, 时向东, 陈益银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2000~2001年,以NC89为供试品种,采用商品基质和育苗专用肥,进行烤烟漂浮育苗基本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苗床期内,烟苗的茎高、单株根鲜重和茎鲜重在生育期内呈现持续增加趋势;茎围、单株根干重和茎干重在生育期内呈现先缓慢增加后迅速增加趋势;螺旋根发生率在苗床期内的变化是大十字期迅速增加而后基本趋于稳定.烟苗的根、茎、叶、全株中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曲线,且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小十字期和大十字期,烟苗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规律是叶>根>茎;在七叶一心期和成苗期,烟苗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规律是叶>茎>根.叶片内叶绿素含量、NR酶活性、SOD酶活性、根系活力均呈递增趋势;烟苗叶片中INV酶活性在整个苗床期内基本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与烤后烟叶中主要化学元素含量相比,烟苗体内的N,K,Ca,Mg特别丰富,尤其是小十字期.
  • 刘海龙, 关军锋, 李广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砂培模拟干旱条件下,叶面喷施精胺(Spm)1 mmol/L可提高小麦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质膜透性,提高抗旱性;而亚精胺(Spd)和Spm的抑制剂-甲基乙二醛一双(脒基腙)(MGBG)1 mmol/L的作用相反.内源多胺含量测定表明,Spm使叶片内源腐胺(Put)、Spd和Spm含量均有所提高;而MGBG处理虽增加了内源Put含量,却降低了Spd和Spm水平.
  • 云兴福, 肖艳辉, 刘婧, 马立国, 刘杰才, 苏利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用4个强度的恒定磁场对紫皮洋葱鳞茎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结果表明:一定强度的恒定磁场和处理时间可以降低洋葱鳞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总淀粉酶活性,提高IAA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洋葱鳞茎的发芽;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总淀粉酶活性与洋葱鳞茎发芽率的高低呈正相关关系,而IAA氧化酶活性与洋葱鳞茎发芽率的高低呈负相关关系.
  • 刘殿林, 杨瑞环, 哈玉洁, 陈德富, 陈喜文, 夏立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RAPD技术对黄瓜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研究,分析了9份黄瓜材料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所采用的172条随机引物中,有49条引物扩增谱带清晰且重复性较好,扩增总片段数达78个,单个引物的扩增片段数在4~12之间,片段大小在0.2~.5 kb之间.不同材料间的遗传距离(D)在0.064~0.592之间,并根据遗传距离,按UWPGA法进行了聚类分析.
  • 赵世锋, 刘根齐, 田长叶, 刘春光, 陈淑萍, 侯宁, 黄文胜, 赵世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花粉管途径将不同倍性燕麦以及花生、大豆、小麦等不同作物外源DNA导入裸燕麦早熟品种品二号、中晚熟品种冀张莜四号和晚熟品种冀张莜五号,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变异,经过逐代选择鉴定,育成了一批裸燕麦新种质.本研究以GUS报告基因为外源目的基因用同样方法导入燕麦,从其导入一代(GT)中检测出了表达GUS活性的阳性植株.
  • 李世平, 王随保, 靖金莲, 范绍强, 郑秦平, 许钢垣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和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其互作关系.结果表明,控制蛋白质含量的基因作用主要是以加性效应为主,也存在非加性效应,F1的蛋白质含量与双亲的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高度相关,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F2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分离呈正态分布.在优质育种亲本选配上,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更重要一些.普通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受遗传控制,不受环境影响,具有品种特性;其在F1中呈共显性和倾母遗传现象,在F2中遗传行为遵从孟德尔的基因独立分配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小麦品质改良中既要重视蛋白质的含量,更应重视蛋白质的质量,即数量和质量改良途径并重.
  • 郭宝德, 牛永章, 黄穗兰, 冀丽霞, 杨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激素处理和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获得陆地棉与比克棉、色伯氏棉等野生棉种的远缘杂交后代,结合杂交、回交、聚合杂交的手段,使棉花远缘杂种后代的品质性状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了克服棉属种间杂交后代疯狂分离的难题,使新品系的性状尽快稳定,通过半配合材料VSG作母本与之杂交,得到远缘杂种后代低代材料的单倍体,通过染色体加倍等手段得到了稳定的优质棉新品系.
  • 赵飞, 李捷, 牛荣山, 贺润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设施条件下的截形叶螨在枣树内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并用聚块性指标分析了聚集强度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截形叶螨在枣树不同方位、不同层次上的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树冠上层和南向的平均密度虽然较高,但聚集强度则以下层和北向的为高.
  • 程玉琴, 韩振海, 许雪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试管微嫁接,分别将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和苹果茎沟病毒接种到小金海棠组培苗上,并用PAS-ELISA法检测其带毒率.结果表明:接穗小金海棠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的带毒率为60.0%,其苹果茎沟病毒带毒率为7.%,从而证明用此方法可以对组培苗进行快速病毒接种而得到带毒的实验材料.
  • 尹青云, 郑王义, 谢咸升, 李峰, 李锐, 郑晓玲, 范绍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12,15,18,21,24,27 ℃6个不同温度下,测定了麦长管蚜的个体发育和生殖力情况.结果表明,各龄期若虫发育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用5种或5种以上温度组合测定发育始点(C)和有效积温(K),求得全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1±0.7 ℃,有效积温常数为1 098.日度.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蚜虫的生殖力逐渐增大,此时曲线的峰值最大.
  • 李淑菊, 马德华, 庞金安, 霍振荣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抗性不同黄瓜品种接种前后与抗性有关的酶活性、木质素含量、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前各品种的POD,PPO,PAL活性、木质素及酚类物质含量与品种的抗病性之间无相关性,接种后则与品种抗病性密切相关.抗病品种PAL活性峰在接种后2 h出现,POD和PPO活性峰在接种后8~72 h出现,酶活性提高幅度大;感病品种酶活性峰则在接种后72~96 h出现,提高幅度小于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木质素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接种后2 h,较未接种对照提高幅度大;感病品种木质素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接种后96 h,较对照提高幅度小于抗病品种.接种后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合成更多的酚类物质,而且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与POD、PPO活性变化之间呈负相关性.
  • 庞保平, 周晓榕, 鲍祖胜, 程家安, 韩靖玲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田间小区自然感虫和室内笼罩人工接虫的方法,以幼虫为害造成的潜道数为指标,研究了美洲斑潜蝇对12种蔬菜的寄主选择性.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对12种供试蔬菜的选择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随寄主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变化.
  • 周章乐, 王振英, 彭永康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小麦栽培种京411为材料,对小麦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获得稳定而清晰的PCR扩增效果.对影响RAPD实验结果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 张金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秋季大棚黄瓜的部分光合作用特性.不同基因型黄瓜的光合作用速率不同,一般杂交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比常规品种高,适合秋季大棚栽培的黄瓜品种净光合速率比不适合的高.不同叶位间净光合速率也明显不同,幼叶和老叶的光合能力较低,健壮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中午空气湿度低,叶表蒸气压亏缺急剧升高造成气孔导度下降是造成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温度明显影响光合作用,黄瓜的最适温度为21~ ℃.
  • 于拴仓, 王永健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耐热和热敏的黄瓜自交系R1和R29及其杂交、回交世代(F1,F2,B1,B2)为材料进行了黄瓜耐热性遗传模型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黄瓜耐热性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不显著;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以个耐热自交系P1(R1,R2,R5)和4个热敏自交系P2(R21,R25,R28,R29)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杂交组合,配合力分析表明:群体一般配合力方差与特殊配合力方差之比较高,群体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亦较高,控制杂交组合耐热性的主要是一般配合力.
  • 杨兵, 徐福洲, 王金洛, 陈小玲, 孟彦妮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基因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扩增基因组上nt58~nt1042之间684 bp DNA片段.在CIAV感染MDCC-MSB1细胞系中提取核酸为模板可扩增出相应DNA片段,且以感染细胞核酸为模板反应敏感性可达1 fg,而以其他病原核酸为模板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应用该PCR方法对实验感染鸡肝脏、脾脏、胸腺、肾脏、法氏囊、骨髓、白细胞、泄殖腔棉拭子等不同样品进行检测,均可扩增出相应DNA片段.证明我们建立的PCR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强,可用于临床感染不同组织CIAV的检测.
  • 康俊根, 翟依仁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2个耐热的甘蓝亲本(A,5A)和个不耐热的亲本(1A,11A,8A)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设计方法Ⅱ,配制出15个杂交组合用于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在总的遗传变异中,代表加性遗传效应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占绝大部分,而特殊配合力方差比例很小,仅占总变异的4%,显性效应不显著.以两组耐热和不耐热的亲本材料(5A×1A,A×8A)分别进行杂交、回交和自交,连同双亲获得P1, P2,F1,F2,B1,B2共6个世代的试验材料进行耐热性遗传模型分析和遗传参数的估算.结果表明,该性状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兼有上位性效应,显性效应不显著,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因此在耐热育种中单纯利用杂交优势试图获得超亲优势来显著提高耐热性是不现实的,而应该注重耐热亲本的定向选择.
  • 苗艳芳, 侯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反遮光内拱棚模式,在日光温室内进行菇菜间作,研究对环境因子及菇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反遮光内拱棚日均温度15.5 ℃,最高22 ℃,最低12 ℃;相对湿度平均96.7%,最高99%,最低90%;光照强度最高为0.5 klx;CO2平均浓度为828 μL*L-1,最高为1 000 μL*L-1,最低为60 μL*L-1,完全满足金针菇生长需求.通过斜拉秧措施,极大提高了黄瓜窄行光照强度,提高了保护地栽培效益.
  • 李远新, 李天来, 陈殿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和计算机分析,建立了设施番茄氮磷钾与番茄生育及产量的相关数学模型,揭示了三要素与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相关关系,探索出氮对番茄生育及产量的关键作用及磷钾肥的特殊作用.
  • 张宏彦, 陈清, 汤丽铃, 李晓林, 张福锁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3种不同施氮历史的露地菜田中,进行了花椰菜残留物翻压试验,对残留物中氮矿化及其对土壤无机氮含量、下茬蔬菜产量及氮营养状况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间,3种不同施氮历史的处理中,残留物中氮矿化率分别达161.2%,78.8%和73.8%.残留物的施用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N min含量,但其对下茬苋菜产量、氮吸收的影响因氮处理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在土壤氮水平高的Nt处理中,施用残留物对苋菜产量及氮素吸收量没有明显影响;而在土壤氮水平较低的Nt及Nr'处理中,残留物的施用显著提高了苋菜产量及氮素吸收量.
  • 姜北宇, 刘月焕, 郑世兰, 景小冬, 姚颖, 白丽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NDV La Sota株、IBV M41株、EDS76V HSH23株、AEV Van Roekel株为种毒,分别接种鸡胚或鸭胚,制备各种病毒抗原液,经福尔马林灭活后,采用FILTRON盒式超滤系统对制苗病毒抗原液进行浓缩,然后按一定比例混合,以司本0及吐温0为乳化剂,10号白油为佐剂,制成ND-IB-EDS76-AE四联灭活疫苗.对四联苗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测定,证明本疫苗安全、无任何副作用;免疫10~14 d后产生免疫力;ND部分效检,攻毒100%保护,每羽份含ND效价达50~123 PD50;IB部分效检,免疫21~2 d后攻毒保护率达0%~100%,IB HI效价≥1∶64;EDS76效检,免疫后21 d HI效价≥1∶12;AE效检,保护率达0%~100%.
  • 王修启, 邢宝松, 张兆敏, 李春群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结果表明,小麦日粮猪的日增重与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呈显著正相关;料重比显著降低,提示对小麦日粮来讲,木聚糖酶在提高猪生产性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当小麦价格低于玉米时,简单地用小麦大量代替玉米,添加木聚糖酶,在养猪生产上是可行的,适当增加酶的添加量,可提高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 马文会, 王献革, 王利民, 及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黄金梨(Pyrus Pyrifolia cv. WhangKeumbae)是我国近年来引进的优良品种,该品种系韩国培育.果面金黄,果实圆形,果皮薄,果点稀少,外表美;果个大,平均重40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左右,肉细汁多,石细胞极少,口味甜香,果核极小,常温可贮存30 d,冷藏可达90 d,展示了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 郭成留, 程会昌, 霍军, 时菊爱, 于新和, 宋予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海狸鼠(Myocastor boypus)又称狸獭,河狸鼠,是一种具有饲养价值和发展前景的皮肉兼用型养殖新品种.国内外学者对海狸鼠的研究主要限于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对于形态学方面的研究较少.为此,笔者对海狸鼠胃、肠的动脉分布进行了解剖观察,旨为海狸鼠消化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