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0年, 第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0-09-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任明全, 赵献林, 阎新甫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河南省及部分黄淮麦区种植的小麦高产品种的冠层形态、生理和产量性状相关分析和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小麦旗叶面积与主茎粒重、主茎粒数和每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穗下节长度和粗度与主茎粒重有显著的正相关.千粒重、旗叶长度、面积、基角、开张角和鞘长,穗下节长、颈长、穗长以及旗叶持续光合面积的遗传符合简单的加性显性模型.穗下节粗度和主茎粒重存在“互补型”的非等位基因互作.株高、旗叶宽、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和主茎粒数似有基因的非随机分布.净光合速率的遗传则可能存在复杂因素.此外,对30个高产小麦品种的旗叶和穗下节形态作了分类.
  • 张敬贤, 崔四平, 李俊明, 魏建昆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不同抗旱性小麦幼苗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在细胞内分布存在差异,表现在抗旱品种的叶绿体和细胞溶质SOD活性、植株总SOD活性高于不抗旱品种,而线粒体SOD活性低于不抗旱品种.干旱处理后,SOD活性增加,抗旱品种酶活性增加值高于不抗旱品种.本研究还观察到8条SOD同工酶酶谱,其中干旱诱导胚芽细胞溶质产生一条新酶谱.
  • 温奎, 张士遵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统计分析了选自我国六个粟生态区的72个粟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扫描数据.结果表明,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类别与生态类型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东北、华北品种可归为一类,西藏和北部高原南片的品种可归为一类,北部高原北片的品种自成一类,而南方品种未形成统一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类型.另外,各区品种也都有特殊型.
  • 刘绍棣, 程绍义, 于翠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紧凑型玉米各叶片长度在茎杆上的空间分布呈近似纺锤型,叶角度较平展型小,叶向值也大,其受光姿态优于平展型.紧凑型米玉对CO2同化强度、根系吸收强度比平展型大;硝酸还原酶活性比平展型高.紧凑型玉米具有体内氮素代谢旺盛,后期不早衰,籽粒灌浆快,粒重高,单株生产力大和适宜密植等优点.选育和推广高光效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是今后玉米高产的主要途径.
  • 赵连元, 纪芸, 段胜军, 严丽兰, 王润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原生质体作为植物遗传操作的理想受体,在创造新种质,培育新品种的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近10年来,禾谷类作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研究已取得明显进展,但重复性、实用性尚不理想.我们通过愈伤组织改造程序获得了高频率原生质体分裂和植株再生的结果.113个谷子代表品种的幼穗与成熟种子作外植体被接种在含2,4-D 2,0mg/l、KT0.2
  • 曹广才,吴东兵, 田钖箴, 谭秋兰, 袁海华, 刘新正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弱春性小麦品种的千粒重和不孕小穗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抽穗至成熟期间的适温范围是21~26℃.千粒重与抽穗至成熟天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抽穗至成熟期间,千粒重与平均日均温呈负相关,与平均日最高温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而与平均昼夜温差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 何中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31个小麦品系种植于4种不同的栽培环境下,采用3种不同方法选用研究性状来研究距离分析的环境稳定性.结果表明:1.不同环境下遗传距离的相关系数与所用的研究性状关系密切.按广义遗传力法选用研究性状则相关系数大.2.聚类结果随环境而变化,但仍有不少品系分类结果稳定.3.品系聚类结果的稳定性与品系自身稳定性的关系不明确.
  • 郭骁才, 张玉玲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玉米幼雄穗(1~1.5厘米)离体培养下有三个发育途径:直接出芽(B),非胚性或无形态发生的愈伤组织(SF)和胚性愈伤组织(E-1).结合有关报道在离体条件下的又一发育途径——发育成熟并产生正常花粉(MN),看来这一雄穗离体培养系统适用于研究植物发育的分子生物学.同时,分析了体细胞胚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几种酶的同工酶变化和酶活性变化.提高高体培养细胞中淀粉的积累也许可提高体细胞胚发生的频率.
  • 周金树, 王润奇, 李东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作者自1989年进行龙爪稷体细胞组织培养研究,并获得一定数量的试管再生植株.本研究所用的龙爪稷来自河北省谷子所.选取饱满无病,当年采收的种子.去壳后的米粒经70%乙醇浸泡10分钟,再用0.1%升汞溶液表面消毒20分钟,重复两次,无菌水冲洗后,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激素的MS和N6培养基上.培养、分化试管苗是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培养在恒温26℃,光照2000勒克斯下,每日10~12小时.
  • 杨清, 曹鸣庆, J.E.Chauvin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花药培养技术在四个冬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L.ssp.botrytis)基因型中获得小孢子胚胎.培养基中加入硝酸银能明显促进胚胎发生.在含125mg/1硝酸银的培养基上胚产量最高.培养基中加入0.5g/1活性碳,能提高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另外在培养基中用琼脂糖代替琼脂,也能提高胚产量.
  • 赵惠样, 顾乃良, 张文庆, 胡忠惠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珠美海棠(Malus Zumi)试管苗在试管内气孔全部开张,根系无根毛,移栽到土壤后,气孔逐渐关闭,根系正常发育,无主根,多水平根,地表毛根很多,因此适应在地下水位高的低洼地区生长.这一发现,为改进试管苗移栽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 古世禄, 马建萍, 独俊娥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水分对谷子结实的影响主要在结实阶段.土壤水分过少或过多,都能显著降低结实率、成粒数和产量.这一时期以保持土壤毛管持水量的70%左右对结实最为有利.供水不足,首先影响根系活性和体内水分状况,从而影响体内外气体交换,降低光合速率和呼吸强度,同时影响细胞膜透性,导致体内物质代谢过程改变,降低有机物质的积累,造成穗部营养贫乏,形成秕谷.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良,影响根系活性,降低伤流量,抑制体内代谢过程及物质运转,造成穗部营养不足,形成秕谷.
  • 沈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参评因素的选定与分级指标的划分是土壤评价的核心工作.参评因素应按旱地、水田、菜地、园地、林地及牧地六种利用类型分别选定.应选取对该利用类型或作物组合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力具有重大影响的、稳定性较高的主导限制因素,并以土壤属性为主,结合环境条件因地制宜选定.参评因素的分级指标应尽量采用定量指标,为分等定级提出定量依据,其主要级差应尽量利用有生物学意义的临界指标.同一参评因素在不同地区、不同利用类型上有所不同.在目前全国无统一规定条件下,本文选定了适用于全国六种利用类型下的参评因素及划分为四等五级的分级指标.
  • 桑以林, 张桂森, 陈法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磷石膏改良碱土和碱化盐土,脱碱效果十分显著.磷石膏因酸度大,还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并能很好地改善碱化土壤的物理性状.施有机肥改良碱土效果也比较好,只是速度缓慢.靠掺砂和单纯的水利冲洗,脱碱效果不佳.
  • 方志勇, 柯象寅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85~1986年,在田间和盆栽试验条件下,采用15N示踪技术,对麦茬旱种水稻苗期施氮(三叶一心期前)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及苗期需氮规律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苗期植株氮主要来源于土壤,追肥氮所占比重只有1/4~1/5.研究还表明,麦茬旱种水稻苗期对氮肥的利用率较低,认为培肥土壤对麦茬旱种水稻幼苗生长很重要.因而,从经济观点分析,在土壤肥力较高的条件下,苗期不宜施氮.
  • 向云, 金公亮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对秸秆饲料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及木质素消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和尿素,可以明显作用于秸秆的各组分,5%氢氧化钠23℃处理7天、5%尿素27℃处理28天,能显著提高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在瘤胃中的消失率,是提高秸秆营养价值的有效方法.
  • 王中英, 解思敏, 杨佩芳, 齐灵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红星苹果树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中,有二次高峰,出现在5月和8月,M9、M7砧树的峰值高于山定子砧树.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中,高峰出现在上午,M9砧树在9时.M7、山定子砧树在11时.M9砧树光饱和点为420001X、M7和山定子砧树为48000—560001X.M9砧树在较低光照强度下利用光能较好,所以能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有利花芽分化、果实发育.M7砧树的光合强度也高于山定子砧树.
  • 文化, 钱友山, 王伟民, 张壬午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生态系统是个“灰箱”.我们运用模糊数学的关联度分析,尝试对这类灰色系统的投入进行技术调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农田子系统投入的化肥(尤其是N化肥)、粪肥和还田秸秆进行技术调控的实例证明;它可以作为能、物流分析的辅助手段,互相取长补短.通过关联序分析和关联系数分析,来调整系统的投入结构和投入技艺(时、空、量级及方式的选择).本文提出了应用关联度分析的基本程序和要领以及“贡献曲线”、“潜力曲线”等概念.
  • 康绍兰, 彭荣欣, 黄梧芳, 董金皋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一些营养和环境因素对小麦根腐菌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为单糖或双糖,氮源为铵态氮,矿质元素为KH2PO4,适宜酸度和环境条件为pH6.0和30℃,交替光照培养;孢子产生的适宜碳源为多糖,矿质元素为FeSO4·7H2O,适宜酸度和环境条件为pH6.0和20~25℃黑暗培养.氮源对孢子产生的影响较为复杂.天然有机物质麦叶浸出汁和土豆浸出汁既利于菌丝生长,也利于孢子产生.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适宜条件一般呈负相关.
  • 孔建, 张乃鑫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伪钝绥螨在11.23~36℃的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在30℃以上产卵量降低一半.相对湿度70%以上是其生育的适宜湿度,低湿度下卵的孵化率低,是影响成活率的主要原因.但低湿度并不影响卵的胚胎发育,而是阻碍幼螨的孵化,只要在卵期的最后7~10小时有适宜的湿度,仍有很高的孵化率.该螨取食山楂叶螨或朱砂叶螨均能正常生育,取食苹果、桃的花粉,其产卵量和发育速度与取食叶螨无显著差异.根据伪钝绥螨对环境的要求及我国北方苹果园的生态条件,作者认为有可能在渤海湾一带的苹果产区定居,并能对害螨发挥较好的控制作用.
  • 李青森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山西省草蛉科5属14种,其中有1新种,5种省内新记录.文中列出了各草蛉的学名、中文名及地理分布,讨论了其区系特点.结果表明,山西省的草蛉区系,古北种的比重大于东洋种,而尤以古北、东洋兼有种为主.文中有14种草蛉的检索表.
  • 苑逢山, 刘进余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回归旋转通用组合设计,以田间试验测定的参数,建立黑龙港区旱薄地小麦产量对综合农艺措施反应的五元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借助电子计算机,解析栽培因子的产量效应及其交互作用,统计各项农艺措施取值的概率分布,优选出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该区旱薄地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