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86年, 第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6-09-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刘兴海, 王树安, 李绪厚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不同生育期重肥N肥对小麦器官建成、光合产物分配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等的影响,明确了造成小麦贪青、倒伏的“危险施肥期”和施用N肥的“最大效益期”,并对如何防止贪青、倒伏,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和品质等安全、经济施用N肥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冬小麦生育前期(注1)施N过多,是造成田间群体大、基部节间长、成穗率低、穗小粒少、千粒重低、生育延迟等的主要原因.因而生育前期是引起冬小麦贪青、晚熟和倒伏的“危险施肥时期”,也叫“N素的过剩敏感期”.2.冬小麦生育前期不施N或者底施N“不过量” 时,生育中、后期重施N肥不仅不会引起贪青、倒伏,而且能大大提高小麦后期的光合生产率和抗逆性,达到成穗率高、小穗退化少和提高粒重的明显效果,使抽穗后的干物质生产量达到籽粒产量的90%左右,尤其是春五叶露尖的中期施肥(即拔节肥)可明显提高小麦产量.因此,拔节期是冬小麦的“N素最大效益期”,也叫“N素不足敏感期”,也是冬小麦抗逆栽培技术中的安全、经济施肥期.
  • 李莹, 卫保国, 任建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80年,我们用野生、半野生大豆与不同类型的栽培大豆杂交,共计10个组合.研究了杂种后代农艺性状的变异、遗传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F1;除百粒重外其它性状均有明显的杂种优势.F2、F3、F4分离相当复杂,并出现许多超高亲单株和品系,其中最主要的产量性状为株高、主茎节数、每株荚数和粒数.这些性状变异幅度大,遗传力高,并与产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有些组合百粒重与产量相关也比较明显.据我们研究,可以通过双亲百粒重预测其后代百粒重的大小,其公式为:(P1P21/2(几何平均数)≤F1(百粒重)<(1/2)(P1+P2)算术平均数.F1与F2,F2与F3百粒重之间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O.9450、0.763l.这样,在Fl就可以选择百粒重.在高产×高产的组合中,后代分离高产单株和品系的机率大,实际产量也高,因此,可以早代淘汰组合.随着世代的增加,一些主要的农艺性状有明显的进化趋势,茎变粗,半直立、直立类型增多,F2种皮分离出所有栽培大豆颜色(黄、黑、青、褐、双)及一系列的过渡色,还发现新的狸色,反映出大豆种皮色的进化历程.
  • 夏肖仉, 朱风鸣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初步证明:1.使用桥交组合的转育方法,能使符合当地育种目标的玉米材料B774、B80—1、吉63×华160 、吉63×B73等由原来出愈率为0.分别提高到4.43%、2.5%、5.8%和2.75%,原来出愈率为0.3%的沈单3转育后,其子一代的出愈率也高达4.4%.2.作“桥”材料的出愈率与桥交组合F1的出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γ=0.9741,P<0.01).3.以桥作母本与转育材料配制正交组合F1出愈率,超过其反交组合F1出愈率的三倍,因此,本试验上述结果.可为玉米采用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 王婉仪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总结了十五年来冬小麦育种工作的经验,结果表明,制定正确的育种目标是育种成败的关键.育种目标要适应生产的发展,要纠正脱离实际的过高的产量指标,在高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品质.为了满足本地区不同条件下种植的小麦与其前后茬粮食作物,实现全年各茬均衡增产及连年持续丰产的要求,必须培育一整套品种,尤其要重视早熟品种的选育.还应要求冬小麦良种的性状在确保稳产的基础上去求高产;强调具备越冬抗寒性,抗多种病害,高抗倒伏,并能保持较大的生物学产量.文内设计及评价了产量构成因素不同组配的四种类型:多穗型、中间型、大穗(或穗重)型和耐晚播早熟型.
  • 王炳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天津处于我国马铃薯种性严重退化的二季作地区.针对我市马铃薯病毒病,结合二季作地区留种技术,采用早熟优种红纹白、丰收白进行脱毒种薯生产.试验中将塑料大棚生产技术,地膜覆盖技术用于脱毒种薯生产,达到了早收、防蚜目的.并结合二季作地区秋播留种,完成了天津市三年六代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繁育体系.各级种薯达到了国内暂行规定标准.
  • 吴宝鲁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经典方法予以较大的改进.特别是对于有规世代随机出现的系谱中的近交系数,本文给出分段迭代算法,继而大大地提高了近交系数的计算速度.此外,对于多始祖大系谱,我们给出分解算法,使得查找通径和计算工作极易进行.
  • 郝晓玲, 苗果园, 张云亭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示踪同位素碳14研究了冬生长阶段光合产物的分配以及冬后各阶段的连续分配情况.结果表明,光合产物生成后,分配并不停止.在冬后各阶段观察到存在着连续再分配.连续分配中心从地下根系、分蘖节、主茎叶,逐渐向上,直至穗部.然而,除了该中心外,其它器官或组织也能获得一定数量的光合产物.
  • 茜大彬, 张松树, 张贵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栽培环境明显地影响小麦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氮肥的增进效应最大.过量施用磷肥会降低蛋白质含量,但与氮肥保持适当的比例,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灌水与磷肥的作用相似.抗旱型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协调栽培环境可实现高产优质的统一.本文提供了氮、磷、水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的定量效应和品种反应的差异,以及性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为组装优质栽培技术提供了试验依据.
  • 苏书文, 高合明, 郭新林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同一年份区试中,玉米杂种间两种稳产性参数有相当大的差异;在不同年份区试中,有的杂交种两种稳产性参数无明显差异,有的则差异很大,说明这些杂交种在不同年份、气候和环境条件下有不同的稳产性和适应性.杂交种通过连续三年区试之后,才能更好的评价其稳产性.杂交种的平均产量与其稳产性参数间的相关系数不显著(r(?)=0.0612,r(?)=-0.2933).杂交种稳产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特别是果穗性状变化相关联.在作物品种区域化试验中,这一分析方法似乎是育种工作者研究品种产量稳定性和适应性的一个有效工具.
  • 陈禹章, 张宝山, 刘瀛中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华北高产农区部分农民自发地种植制糖用甘蔗已有十年,单位面积产量达75—90吨/公顷,超过我国1982年和1983年全国和均单产52吨/公顷的50%以上.但种植的地域很分散,总的面积不大.我国传统甘蔗种植区的北部界限为北纬30°的温州、长沙、成都一线.石家庄位于北纬38°,年平均温度低于此线约4.2℃.但石家庄的年温差和日温差都较大,四至十月份白天的温度仅低于此线0.9℃,而夜间温度低4.8℃.此外,同期的太阳总辐射量石家庄高19.6%,日照时数多36.5%.这样的气象因素对于需要高光照强度条件的甘蔗来说,是十分有利的.此外,华北高产农区水利条件好,每人平均占有的耕地面积大,这也是发展甘蔗生产的有利条件.华北高产农区试种甘蔗十年来未能大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正确的指导.今后,在现有基础上,根据制糖和生食的不同要求,选用适应本地区生长的、生产性能好的糖用型和水果型甘蔗新品种,并进一步提高其栽培技术,在华北高产农区发展制糖甘蔗和水果型甘蔗都将是可行的,有发展前途的.
  • 李承绪, 丁鼎治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河北省海岸带土壤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克服障碍,通过综合措施,争取最佳效益.并据此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①多层次地利用土壤资源,提高开发利用的综合性和总体性;②多方面地满足市场需求;③多变化地适应土壤环境,增进生产建设的稳定性和抗逆力;④多途径地改善土壤条件,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对河北省海岸带开发利用进行了土壤区划,划分出:①山海关—滦河口棕壤、潮土、风沙土林果农渔旅游区;②滦河口—涧河口潮土、水稻土、盐土农牧渔盐区;③北排河—大口河潮土、沼泽土、盐土旱地农业牧渔盐区.分区提出了开发利用途径和主要措施.
  • 丁金城, 左必余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论述了天津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的病毒类型.主要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类芜菁花叶病毒(TuMV),第二类烟草花叶病毒(TMV),第三类黄瓜花叶病毒(CMV),第四类称为甘兰僵矮病毒,其中以芜菁花叶病毒为主导类型.调查鉴定结果表明,本地区夏季十字花科蔬菜病毒,主要来自种株白菜.二秋小白菜,小油菜以及秋甘兰,秋萝卜可为秋季大白菜直接提供毒源和传播介体.夏季栽培的或野生的十字花科植物是秋白菜病毒病的桥梁寄主.根据病毒消长规律的研究结果提出了秋白菜病毒病的防治途径.
  • 李明远, 李固本, 裘季燕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81—1985年,作者对北京蔬菜病害进行了基本调查,共收集了55种蔬菜上的402种病害.内有病原183种,其中病原真菌135种、病毒18种、细菌9种、寄生线虫14种、寄生性种子植物2种、非侵染病害5种.明确了北京蔬菜病害分布的生态类型,各类病害发生的情况,蔬菜病害加重的原因并提出了综合治理北京蔬菜病害的建议.
  • 尚衍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十种林木病原真菌的拉丁学名进行了讨论.这些学名,有的为裸名,有的为同物异名,有的值得再商榷,但这些名称目前在国内使用很普遍,故提出来加以讨论和订正,以期引起注意,避免混乱.例如文中对我国的白杨锈病病原菌学名改用Melampsoraaecidioides plowr以取代M.magnusiana Wagn和M.rostrupiiwagn的建议,希望得到指正.
  • 孙祖琰, 周起如, 孙全先, 徐长金, 马文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土壤全锌平均73ppm,低于全国平均值(100ppm),高于世界平均值(50ppm).土壤有效锌平均0.53ppm,全省78.8%的耕地土壤有效锌低于临界缺乏值0.50ppm.微量元素锌是横亘在河北省农林牧业生产面前的潜在障碍因子.本文讨论了成土母质、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有机质、土壤碳酸钙、土壤有效磷以及水热条件对土壤有效锌消长与分布的影响,确定了它们之间的统计学数量关系.编制了土壤有效锌分布图.根据锌肥的经济效益拟定了土壤有效锌利用分区.
  • 张玉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农药引起的作物药害及其解毒剂的研究近况.
  • 沈碧贞, 杨玉敏, 张居仁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叙述了钴—60辐照处理苹果在贮藏保鲜过程中的一些生理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辐照处理能有效的抑制内源乙烯的产生,从而延长苹果的贮藏期.辐照剂量在0.3—1.0KGY时,辐照剂量与苹果的乙烯释放速率、产生乙烯的总量呈负相关(r=-0.986),使辐照处理的苹果,贮藏了八个多月后,外观与品质变化不大.辐照处理对苹果的蛋白质、还原糖、纤维素、酸度等营养成份没什么影响.
  • 曾晓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先躯,在他的思想宝库中,科学立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本文着重介绍他的农业科学思想.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