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薛庆喜,杨思平,张玉春,等. 不同作物茬口对连作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9,28( 1) : 72-75.
[2] 李慧成,郝明德,杨晓,等. 黄土高原苜蓿草地在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变化[J]. 西北农业学报,2009,18( 3) : 141-146.
[3] 胡伟,李军,王学春,等. 宁南旱地连作春小麦产量动态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 2008,28( 2) : 295-300.
[4] 胡元森,吴坤,李翠香,等. 黄瓜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影响Ⅱ———基于DGGE 方法对微生物种群的变化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 ( 10 ) : 2267 -2273.
[5] 赵萌,李敏,王淼焱,等. 西瓜连作对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 8) : 1251-1254.
[6] 周礼恺. 土壤酶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 161 -162.
[7] 曹慧,孙辉,杨浩,等. 土壤酶活性及其对土壤质量的指示研究进展[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9( 1) : 105-109.
[8] 泷岛. 防止连作障碍的措施[J]. 日本土壤肥料学杂, 1983,2: 170-178.
[9] 杨兰芳,曾巧,李海波,等.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J]. 土壤通报, 2011,42( 1) : 207 -211.
[10] 关松荫.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6.
[11]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第3 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12] 李朝海,王小星,王群,等. 不同质地土壤玉米根际微生物活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 ( 2) :412-418.
[13] 关松荫. 土壤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J]. 土壤肥料,1980,3( 2) : 19-21.
[14] 张建林,陆欣,王申贵,等. 有机物料配比施用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01,32( 2) : 75-79.
[15] 李鑫,张秀丽,孙冰玉,等. 烤烟连作对耕层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 土壤,2012,44 ( 3) :456-460.
[16] 贺立红,宾金华. 高等植物中的多酚氧化酶[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1,37( 4) : 340-345.
[17] 王曼玲,胡中立,周明全,等. 植物多酚氧化酶的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 2005,22( 2) : 215-222.
[18] 和文祥,朱铭莪. 陕西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分析[J]. 土壤学报, 1997,34( 4) : 392-398.
[19] 刘建新. 不同农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相关关系研究[J]. 土壤通报, 2004,04: 523-525.
[20] Syers J K,A N Sharpley,D R Keeney. Cycling of nitrogen by surface-casting earthworms in a pasture ecosystem[J]. Soil Bidogy and Biochemisty,1979,11( 2) : 181 -185.
[21] Bitton G. Boylan R A. Effect of acid precipitation on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I. Soil core studies[J]. JEQ,1985,14( 1) : 66-69.
[22] 李以康,韩发,冉飞,等.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J]. 中国草地学报, 2008,30( 4) : 51-58.
[23] 林天,何园球,李成亮,等. 红壤旱地中土壤酶对长期施肥的响应[J]. 土壤学报,2005,42 ( 4) : 682 -686.
[24] 舒秀丽,赵柳,孙学振,等. 不同土壤改良剂处理对连作西洋参根际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 ( 6) : 1289 -1294.
[25] 邵孝侯,刘旭,周永波,等. 生物有机肥改皂连作育的效应[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1,( 2) : 6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