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陶志杰,花蕾,贾志宽.苜蓿蓟马的发生规律和药剂防治试验[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4):212-214.
[2] 吴永敷,赵秀华,特木尔布和.蓟马是我国苜蓿生产的主要害虫[J].中国草地,1990(3):47-50.
[3] 吴永敷,特木尔布和,赵秀华.苜蓿蓟马的研究[J].草地学报,1991(1):119-125.
[4] 刘东海.紫花苜蓿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5(6):23-27.
[5] 范霞,那顺.紫花苜蓿栽培技术及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5):47.
[6] 赵淑芬,陈志远.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交错带紫花苜蓿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华北农学报,2004,19(专辑):131-133.
[7] 刘众,杨华.紫花苜蓿的价值及其栽培利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4):42-43.
[8] 于井瑞,张继林,李瑞英,等.沙化干旱地区苜蓿引种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5):47-48.
[9] 宋永昌.植被生态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 石爱霞,墨红艳,郝小燕,等.唐菖蒲蓟马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34-36.
[11] 刘悦翠,樊新良.林业遥感信息的尺度问题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4):165-169.
[12] 孟斌,王劲峰.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2005,60(2):277-288.
[13] 沈泽昊.山地森林样带植被-环境关系的多尺度研究[J].生态学报,2002,22(4):461-470.
[14] 何志斌,赵文智,常学向,等.荒漠植被植物种多样性对空间尺度的依赖[J].生态学报,2004,24(6):1146-1149.
[15] 任海保,张林艳,马克平.不同植物类群物种丰富度垂直格局分形特征的比较[J].植物生态学报,2005,29(6):901-909.
[16] 祖元刚,马克明,张喜军.植被空间异质性的分形分析方法[J].生态学报,1997,17(3):333-337.
[17] 马克明,祖元刚.兴安落叶松种群格局的分形特征:计盒维数[J].植物研究,2000,20(1):104-111.
[18] 辛晓平,徐斌,单保庆,等.恢复演替中草地斑块动态及尺度转换分析[J].生态学报,1999,20(4):587-594.
[19] 梁士楚,王伯荪.红树植物木榄种群高度结构的分形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02,26(4):408-412.
[20] 惠刚盈,李丽,赵中华,等.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J].生态学报,2007,27(11):4717-4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