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周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63:157-165.
[2] 周玲玲,陆嘉惠,吴玲,等.罗布麻花解剖结构的观察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1):39-42.
[3] 马立群,刘志华,杨丽.内蒙古不同地区罗布麻种子形态观察与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41-42,56.
[4] 马骥,李俊祯,刘新民.罗布麻与大花罗布麻种子微结构特征[J].西北植物学报,2000,20(3):476-479.
[5] 胡瑞林,林木烂,蕈正钧.罗布麻生长发育规律的探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8,17(3):35-49.
[6] 马淼,陆嘉惠,周玲玲,等.资源植物罗布麻的茎段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J].中草药,2001,32(9):841-843.
[7] 梁芝焕,高春梅,高喜云,等.罗布麻有性繁殖技术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0(6):10-12.
[8] 陈彦云,曹君迈,李国旗,等.罗布麻离体培养及快繁技术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6,16(1):72-75.
[9] 胡瑞林,张绍武.罗布麻种子贮存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6,1:6-10.
[10] 刘风珍,尹承佾,陈章良.罗布麻基因文库的构建[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5,26(1):8-12.
[11] 沈法富,于元杰,张学坤,等.罗布麻DNA导入棉花选育抗虫种质系[J].华北农学报,1999,14(4):34-38.
[12] 苏志芳,包阿东,马庆.SSR标记技术在小麦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2):22-24,27.
[13] 肖海峻,孟利前,李玉冰.ISSR分子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4):31-33,42.
[14] 冯英,张秦英,刘莉,等.青麻叶大白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8,23(3):56-59.
[15] 杜金友,黎裕,王天宇,等.SSR和AFLP分析玉米遗传多样性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3,18(1):59-63.
[16] 于卓,马艳红,李小雷,等.加拿大披碱草与披碱草、圆柱披碱草2个种间杂种F1及其亲本的AFLP分析[J].草地学报,2008,16(5):431-435.
[17] Nei M,Li W.Mathematical model for studying genetic variation in terms of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J].Proc Nail Acad Sci USA,1979,76:5269-5273.
[18] 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