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毛国杰. 小麦品种对小麦白粉病菌侵染信号传递初探[J]. 植物生理学报, 1999, 29(4): 326-329.
[2] 徐建华. 黄瓜不同抗性品处感染镰刀菌枯萎病的几种酶活性的变化[J]. 植物病理学报, 1995, 25(3): 239-242.
[3] 冯洁. 棉株体内几种生化物质与抗枯萎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 1991, 21(4): 291-297.
[4] 王敬文.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在抗马铃薯晚疫病中的作用[J]. 植物生理学报, 1982, 8(1): 35-42.
[5] 翟彩霞. 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毒素对玉米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诱导[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19(4): 387-389.
[6] 马春红, 翟彩霞, 王立安, 等. 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对玉米抗病性的诱导[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8): 1578-1584.
[7] 王立安, 马春红, 赵俊霞, 等. HMC-毒素对C型不育玉米根冠细胞原生质体及微丝分布的影响[J]. 植物病理学报, 2003, 33(3): 225-228.
[8] 王立安, 郝丽梅, 马春红, 等. HMC毒素对雄性不育玉米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J]. 植物病理学报, 2004, 34(3): 221-224.
[9] 崔彦玲, 张环. 番茄叶霉病抗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相关性[J]. 华北农学报, 2003, 18(1): 79-82.
[10] 汪红, 刘辉, 袁红霞, 等. 棉花黄萎病不同抗性品种接菌前后体内酸活性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J]. 华北农学报, 2001, 16(3): 46-51.
[11] 毛爱军, 王永健, 冯兰香, 等. 疫病病菌侵染后辣椒幼苗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J]. 华北农学报, 2003, 18(2): 66-69.
[12] 高芬, 马利平, 乔雄梧, 等. 家畜沤肥浸渍液对蔬菜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3, 18(2): 60-62.
[13] 李淑菊, 马德华, 庞金安, 等. 黄瓜感染黑星病菌后的生现变化及抗病性的产生[J]. 华北农学报, 2003, 18(3): 74-77.
[14] 翟彩霞, 马春红, 陈霞, 等. 抗病激发子在诱导植物抗病性中的应用[J]. 华北农学报, 2003, 18(增刊): 58-61.
[15] 翟彩霞, 马春红, 秦君, 等.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常规鉴定-相关酶活性变化与诱导抗病性的关系[J].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5): 222-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