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柴进, 余凡, 谢树伟, 黄飞, 邓祖湖, 杨永庆. 甘蔗割手密高贵化育种中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S1): 386-393. |
[2] |
李祖任, 晏升禄, 廖海民, 周小毛, 柏连阳. 入侵杂草美洲商陆大小孢子的形成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S1): 81-86. |
[3] |
吴佳岩, 汤明威, 郭勃予, 解莉楠, 聂玉哲, 张旸. 草原龙胆雄蕊发育特定阶段差异蛋白质组学的初步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6): 44-51. |
[4] |
徐献锋, 胡玉梅, 于澄宇, 葛娟, 郭英芬, 董军刚, 胡胜武. 甘蓝型油菜反型温敏核不育Huiyou50S的生理特征及遗传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3): 147-152. |
[5] |
胡玉梅, 徐献锋, 于澄宇, 郭英芬, 葛娟. 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SP2S小孢子释放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2): 38-44. |
[6] |
米哲, 李云昌, 梅德圣, 李英德, 徐育松, 陈玉峰, 胡琼.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影响因素研究及再生苗早期倍性鉴定[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5): 97-102. |
[7] |
严慧玲, 范妍芹, 严立斌, 赵付江, 周龙海. 与甜椒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紧密连锁的SRAP分子标记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4): 42-45. |
[8] |
曾爱松, 冯翠, 高兵, 宋立晓, 严继勇. 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的优化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S2): 40-44. |
[9] |
王林闯, 贺超兴, 张志斌. 不同灌水量及畦面覆盖物影响温室甜椒产量的生理机制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S2): 196-199. |
[10] |
田如霞, 武玲萱, 崔贵梅. 春萝卜雄性不育系4-05A小孢子败育的细胞学观察[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6): 109-112. |
[11] |
肖海峰, 解松峰, 丁朋辉, 罗钊, 宋喜悦, 何蓓如, 李宏斌, 胡银岗, 马翎健. 两种不同类型K型细胞质不育系的初步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5): 99-103. |
[12] |
单奇伟, 陈龙正, 徐海, 宋波, 安林海, 胡俏强, 苏小俊, 袁希汉. 不结球白菜Ogura雄性不育花器官形态及败育细胞学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S2): 25-29. |
[13] |
蒋武生, 张晓伟, 姚秋菊, 原玉香, 耿建峰. 活性炭对小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5): 93-96. |
[14] |
王长有, 王秋英, 吉万全, 薛秀庄, 刘雪利. 普通小麦-Elymus rectisetus衍生系的细胞学鉴定及其特征特性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2): 77-79. |
[15] |
赵岫云, 张凤兰, 徐家炳, 余阳俊, 张德双, 孙日飞.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再生植株能力的遗传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2): 122-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