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雷雅坤, 宋晓昆, 关中波, 闫龙, 刘兵强, 邸锐, 胡景辉, 杨春燕, 张孟臣. 大豆5种脂肪酸含量的早代选育[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S1): 114-118. |
[2] |
严慧玲, 范妍芹, 严立斌, 赵付江, 周龙海. 与甜椒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紧密连锁的SRAP分子标记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4): 42-45. |
[3] |
杨宁, 王昊, 尉利花, 冯辉. 小菘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选育[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4): 218-221. |
[4] |
王林闯, 贺超兴, 张志斌. 不同灌水量及畦面覆盖物影响温室甜椒产量的生理机制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S2): 196-199. |
[5] |
赵丽芬, 李增书, 赵国忠, 李爱国. 冀创棉一杂交抗虫棉新品种选育[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S1): 81-83. |
[6] |
马春红, 邵萍, 李运朝, 董文琦, 崔四平, 贾银锁, 张文英. 玉米多胞质雄性不育系CF5-11111的选育及抗病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S2): 78-80. |
[7] |
王兆晓, 刘素恩, 刘存敬, 陈素省, 郭宝生, 张香云, 崔瑞敏, 耿军义. 早熟高产抗虫棉冀优768的选育[J]. 华北农学报, 2006, 21(S2): 87-89. |
[8] |
刘素恩, 张香云, 耿军义, 郭宝生, 刘存敬, 崔瑞敏, 王兆晓. 高产、优质抗虫杂交棉冀优杂69的选育及应用[J]. 华北农学报, 2006, 21(S2): 90-92. |
[9] |
童应凯, 王惠, 吴兆亮, 胡金刚. 黄霉素产生菌微波诱变育种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6, 21(S1): 70-72. |
[10] |
杜建中, 孙毅, 郝曜山, 刘俊玲. 抗玉米丝黑穗病转基因株系的分子检测及抗病株系选育[J]. 华北农学报, 2006, 21(5): 99-104. |
[11] |
罗双霞, 范妍芹, 申书兴, 陈雪平, 刘云, 严立斌. 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小孢子发育的显微观察[J]. 华北农学报, 2006, 21(2): 99-103. |
[12] |
杜洪涛, 刘世琦, 张珍. 光质对彩色甜椒幼苗生长及酶活性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5, 20(2): 45-48. |
[13] |
王君, 张常在, 吕丽俊, 张俊杰, 张福成.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科河11号的选育[J]. 华北农学报, 2004, 19(S1): 146-148. |
[14] |
贺超兴, 张志斌, 魏民, 徐知函. 温室甜椒有机化土壤长季节栽培技术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4, 19(3): 84-87. |
[15] |
徐显, 万艳霞. 抗虫、抗病、高产棉花杂66的选育[J]. 华北农学报, 2003, 18(S1): 86-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