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董家僖, 田秀平, 赵秋, 史昕倩, 袁苗苗. 翻压春油菜对土壤钾素及后茬玉米氮代谢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5): 148-156. |
[2] |
杨振兴, 周怀平, 解文艳, 刘志平. 长期施肥下褐土锌形态时空变化及对有效锌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2): 162-168. |
[3] |
李晓颖, 田宇, 赵亮, 陈昌龙, 谢华. 京郊快菜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3): 63-70. |
[4] |
贾振华, 刘方, 宋聪, 黄亚丽, 马宏, 宋水山. Ecc36菌株hrpN基因的克隆、表达及HrpNEccPR蛋白的生物学活性[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2): 36-41. |
[5] |
吕莹莹, 张萌, 沈丹丹, 张士东, 李特, 瞿培, 张恩盈. 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产量与穗部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S1): 160-165. |
[6] |
贾晓军, 吴杨焕. 甜糯玉米新品种(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S1): 311-316. |
[7] |
王萌, 陈国强, 金海燕, 韩晨光, 臧凤艳, 李子芳, 王金龙, 吴锡冬. 密度和空间布局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生理性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2): 131-138. |
[8] |
杨树明, 张素华, 杜娟, 杨涛, 普晓英, 杨晓梦, 曾亚文. 云南高原稻作区影响水稻单株籽粒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S1): 120-128. |
[9] |
张海艳. 糯玉米籽粒色素积累规律与营养特性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4): 101-104. |
[10] |
任志勇, 苏顺宗, 张素芝, 刘海岚, 罗博文, 刘丹, 吴玲, 荣廷昭, 高世斌. 两种磷水平下玉米产量性状的变化及其QTL定位[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1): 9-14. |
[11] |
和凤美, 朱芮, 朱永平, 覃鹏. 超甜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S1): 142-145. |
[12] |
伍新龄, 张旭, 莫家琪, 荆红彭, 赵菲, 关文强. 鲜食大豆农艺性状鉴定及通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6): 106-112. |
[13] |
李飞, 杨铁钊, 张小全, 武云杰, 李丽华, 康雪莉, 符新妍, 宋洋洋. 不同施氮量烤烟氮素代谢差异及其对香气前体物形成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1): 170-177. |
[14] |
杨延杰, 赵康, 林多, 陈宁. 基质理化性状与番茄壮苗指标的通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6): 104-110. |
[15] |
毛笈华, 茅淑敏, 庄飞云, 欧承刚, 赵志伟, 鲍生有. 胡萝卜先期抽薹遗传及环境调控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3): 67-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