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亚囡, 李学华, 王广海, 董辉. 植物病毒在宿主内的拮抗效应及其分子机制[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320-325. |
[2] |
柴阿丽, 陈利达, 许帅, 帕提古丽·艾斯木托拉, 王利丽, 石延霞, 谢学文, 李磊, 李宝聚. 新疆喀什辣椒轻斑驳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复合侵染的分子鉴定[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332-337. |
[3] |
陈利达, 石延霞, 谢学文, 曹金强, 柴阿丽, 李宝聚. 我国不同地区番茄主要病毒病种类的分子检测与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1): 185-193. |
[4] |
宋建, 薛俊, 金凤媚, 孙海波, 张越, 王姝, 范寰, 周祥明, 陈锐. ToCV和TYLCV复合侵染番茄后部分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2): 95-102. |
[5] |
柴阿丽, 石延霞, 谢学文, 帕提古丽, 李宝聚. 加工番茄早疫病病原菌鉴定[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S1): 316-320. |
[6] |
高利利, 孙国珍, 王勇, 高苇, 张春祥, 张安胜, 竺晓平. 天津地区番茄褪绿病毒的分子检测和鉴定[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3): 211-215. |
[7] |
王翠翠, 金静, 李保华, 王彩霞, 董向丽, 张振芳. 苹果黑点病不同症状类型致病菌及侵染条件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6): 136-144. |
[8] |
李欣洲, 宋培玲, 郝丽芬, 苑琳, 李子钦. 油菜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侵染条件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2): 235-238. |
[9] |
李景环, 何慧敏, 云锦凤. 加拿大披碱草45S RDNA定位[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1): 67-69. |
[10] |
张怡, 张佩佩, 马晓萌, 傅露露, 乔月娥, 陈佩佩, 李成伟. 河南两地市小麦白粉病菌的分子鉴定和进化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2, 27(1): 189-192. |
[11] |
江厚春, 李宝聚, 石延霞, 谢学文, 吕国华. 辣椒疫病土壤和种子带菌的初步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S1): 233-237. |
[12] |
王红菊, 王幼珊, 张淑彬, 左强, 张永清, 邹国元. 丛枝菌根真菌在蔬菜基质育苗上的应用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2): 152-156. |
[13] |
郭艳琼, 李友莲. 黄绿绿僵菌在马铃薯瓢虫体上宿存侵染的扫描电镜观察[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5): 220-222. |
[14] |
李景环, 云锦凤, 王慈航, 杨敏, 张丽. 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杂种加倍一代群体的聚类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2): 106-111. |
[15] |
李景环, 云锦凤, 吕天池, 周碧柳.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及其杂种后代同工酶和RAPD遗传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6): 38-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