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庆, 孙廷钊, 盖树鹏, 张玉喜, 刘春英. 牡丹PsZFP1转录因子的特性及表达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3): 67-73. |
[2] |
贺丹, 张佼蕊, 何松林, 刘红利, 王政, 刘艺平. 芍药属远缘杂交不亲和PlABCF3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6): 81-89. |
[3] |
尹国, 路正营, 李世云, 韩永亮, 张朝军, 李付广. 利用RNAi研究棉花SSH文库上调表达EST的功能[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1): 71-79. |
[4] |
战新梅, 管世铭, 张玉喜. 牡丹PsSPL3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特性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4): 13-18. |
[5] |
陆玉建, 石东里, 张兰, 田莎, 张韩杰, 刘南南. 大肠杆菌otsAB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转化小麦的初步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S1): 1-7. |
[6] |
王奕, 范俊山, 尚丽霞, 于志晶, 蔡勤安, 马瑞, 任贤. 玉米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5): 130-134. |
[7] |
李强, 苏同兵, 于拴仓, 张凤兰, 余阳俊, 张德双, 赵岫云, 汪维红, 卢桂香, 朱月林. 大白菜LBD基因参与愈伤组织发生及植株再生初探[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3): 83-89. |
[8] |
周秀梅, 李保印. 应用SRAP分析中原牡丹核心种质的多样性[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1): 165-170. |
[9] |
胡妍妍, 王颖, 杨静慧, 刘婷, 刘艳军, 张超. 不同类型苜蓿愈伤组织细胞形态结构比较[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5): 130-133. |
[10] |
张玉喜, 张文超, 李玉娥, 刘春英, 郑国生, 盖树鹏. 赤霉素氧化酶PsGA20ox基因参与低温诱导的牡丹内休眠解除[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3): 22-26. |
[11] |
黄永芳, 曾炳山, 杨懋勋, 周锦平, 李云. 柚木嫩枝扦插生根组织解剖学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S1): 265-269. |
[12] |
石颜通, 张秀新, 薛璟祺, 张盈. 四个催花牡丹品种复壮栽培后光合特性比较[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S1): 172-176. |
[13] |
杨丽荣, 全鑫, 薛保国, 雷振生, 赵献林, 晁岳恩, 刘昊英, 鹿莉. 不同小麦品种幼胚愈伤诱导及适宜草甘膦浓度的筛选[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6): 121-125. |
[14] |
贾甜甜, 郭大龙, 侯小改, 刘改秀, 王丽娜, 张修铭, 李双双. 牡丹反转录转座子RT基因的分离与序列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2, 27(6): 30-33. |
[15] |
侯小改, 王娟, 贾甜, 张钰乾, 侯娟, 李嘉珏. 牡丹SCoT分子标记正交优化及引物筛选[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5): 9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