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3年, 第1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3-06-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赵海祯, 梁哲军, 齐宏立, 王玉香, 聂安全, 范志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转 Bt 基因抗虫棉晋棉31 号为试验材料, 研究栽培密度、DPC 化控、化肥三因素不同组合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源库活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 三因素优化组合可以构建源库优化平衡状态.当源库指数处于优化状态时, 干物质积累速率大幅度提高, 干物质在各器官分配比例相对协调;开花后同化产物向库器官输出率提高, 铃重增加;叶源生理活性显著提高, 功能叶时间延长.转 Bt 基因抗虫棉栽培关键在于构建源库优化平衡状态.
  • 上官小霞, 吴霞, 张林水, 刘珍, 李波, 李燕娥, 朱祯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辣椒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主要包括无菌苗制备、菌株培养、农杆菌介导转化、芽诱导、芽伸长、生根及移栽等6个步骤.芽诱导培养基以MS+.0~6.0 mg/L6-BA+0.5 mg/LNAA+2.0 mg/LAgNO3较好,诱芽分化率因品种不同而异,高的可达70%以上,子叶的分化率明显高于下胚轴;诱芽伸长培养基以MS+3.0 mg/L 6-BA+0.3mg/LNAA+1.0 mg/L GA3较好,伸长率达0%;生根培养基以1/2MS+0.3 mg/L NAA(或0.5 mg/L IAA)较好,平均生根率达65%.经过对3个品种的抗虫基因转化研究,均获得了转抗虫基因再生株.
  • 李学斌, 余小领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以正交表形式表现的共显性动物分子标记资料根据显性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模型配合了动物分子标记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以正交表形式表现的显性基因共显性分子标记资料配合的分子标记回归方程,可以对显性基因的相对作用加以估计,并可作为育种的依据.运用此方法亦可以实现从基因到性状的翻译.
  • 程罗根, 陈之浩, 张晓飞, 李忠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以小菜蛾的敏感品系作为驱赶扩增子,抗杀螟丹近等基因系作为检测扩增子,通过轮消减杂交得到大小为150~00bp的差异片段,经亚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等数据库同源比较,发现其中一个亚克隆序列与P450基因有部分同源性,其余亚克隆与已知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低,判断这些序列可能是新基因的片段.
  • 曲复宁, 龚雪琴, 由翠荣, 张敏, 康黎芳, 王云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胜利女神、粉红、深红和大红等个品种经过10次继代后的再生新梢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多个因素影响的数量性统计和显著性检验,分析了影响仙客来组织培养中不定根发生的各因素效应.结果表明,品种的遗传性是影响仙客来不定根发生的主要因素,不同品种对激素种类和数量的反应有着极显著的差异;新梢叶片数量是影响仙客来试管苗平均单株生根数量的显著因素,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1+1.37X.
  • 韩金玲, 李雁鸣, 马春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8901-11和418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锌水平对小麦叶片碳酸酐酶(CA)活性变化的影响规律.顶部功能叶的CA活性在起身后不断提高,至开花期达到最高之后下降.旗叶和倒三叶的CA活性均在展开后7或14 d达到最高值,以后基本是下降趋势,但也随植株生育节律和生态条件有升降变化.与倒三叶相比,旗叶CA活性的最高值较高.2品种各施锌处理的CA活性均高于未施锌处理,且3个不同施锌量的CA活性在倒三叶和旗叶中的表现均略有不同.
  • 张剑国, 王永珍, 刘润堂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耐贮番茄Lok、自交系97-114、大黄柿子、桔黄佳辰、樱桃黄、小黄梨和醋栗番茄分8个生育阶段取样,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探讨耐贮番茄的亲缘关系和来源.结果表明,耐贮番茄Lok是普通栽培品系97-114的突变体,而与野生亚种的亲缘关系较远.另外,耐贮番茄Lok随生育期进展谱带增减发生了变异,从而也映证了Lok发生了基因突变.
  • 王文静, 高松洁, 梁月丽, 王国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豫麦9号和豫麦66号旗叶光合速率、SPS活性和WSC含量在灌浆期均呈单峰曲线,但豫麦66号的峰值出现偏晚,而且灌浆中后期叶片代谢活性下降缓慢,显示出源端较强的同化物持续供应能力.两品种旗叶NR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开花后5~20 d,豫麦9号旗叶NR活性高于豫麦66号,开花后20~35 d内情况则相反.子粒中IAAO活性变化呈双峰曲线,在整个灌浆期子粒淀粉积累速率豫麦9号呈双峰曲线,豫麦66号则表现为单峰曲线,而且峰值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显示出豫麦66号后期仍可保持较强的库活性.
  • 赵丽英, 邓西平, 山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人工生长培养箱中,研究了PEG模拟干旱对秦单4号和陕单911两个玉米品种水分状况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渗透胁迫的加强,叶片的RWC、水势、叶面积、根系长度以及干物质积累都降低,且抗旱性较强的秦单4号降低幅度低于抗旱性较弱的陕单911,但根冠比增加.秦单4号的叶片生长速率低于陕单911的叶片生长速率,但根系生长速率却高于陕单911,而且在渗透胁迫下秦单4号可以很快做出适应性反应,陕单911反应迟钝.
  • 杨青华, 韩锦峰, 刘华山, 李巨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液体地膜对棉花成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地膜覆盖使棉铃干物质积累加快,铃重有所提高;成铃时空分布合理,烂铃减少,优质铃增加,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其中112.5 kg/hm2处理最佳,增产皮棉15%.
  • 李雁鸣, 张永丽, 肖凯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群体水平上化杀型杂种小麦的光合优势表现特征及其生理机制,以2个化杀型小麦杂种F1及其亲本为材料,推广品种冀麦38号为对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杂种小麦1F1和2F1的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都表现平均优势和超标优势.1F1起因于其LAI和光合势优势较大,2F1则是由于净同化率优势较大.1F1和2F1的子粒产量都高于亲本和对照,与亲本相比,1F1和2F1的产量优势是由产量构成三因素综合提高所致,与ck相比,1F1和2F1的产量优势则主要来自千粒重的提高.
  • 高居荣, 王洪刚, 刘树兵, 李兴峰, 孔凡晶, 陈冬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ISTA小麦和大麦种子醇溶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品种的标准程序的基础上,对影响电泳效果的各主要因素进行逐一筛选、改进,尤其是实验设计的NaOH-醋酸-甘氨酸缓冲系统和先低后高再低的电泳方式使此项技术具有快速、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易剥胶、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等优点,适于一般实验室利用小麦种子醇溶蛋白技术对小麦进行大量的快速简捷的筛选、鉴定等初步研究.
  • 曹云者, 宇振荣, 赵同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试验地区夏玉米在降雨年型为一干旱年的需水与耗水规律.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夏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为359.8 mm.夏玉米日需水强度呈抛物线型,苗期较小,拔节到抽雄达到最大,抽雄到灌浆后需水强度逐渐减小.土体供水在耗水来源组成中所占比例很小,甚至出现负供水.但是在某个生长发育阶段,特别是出现水分胁迫的条件下,土体供水可在玉米耗水组成中占主导地位.
  • 李建民, 李世娟, 曾长立, 周殿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拔节期1 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主要受基肥施氮量的影响,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硝态氮含量除了与追肥与否及追肥施氮量有关外,还受基肥施氮量的一定影响.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分布,在拔节期处理间差异主要在0~60 cm土层内,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则整个1 m根层内都有差异.144~213 kg/hm2的施氮量,都能维持土壤氮素的表观平衡,但以144 kg/hm2施氮量、全部基施的处理吸氮比例(作物吸氮量/施氮量)最高,残留比例(土壤残留量/作物吸氮量)最低.
  • 刘万代, 樊树平, 晁海燕, 王化岑, 罗毅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总施氮量20 kg/hm2的条件下,氮肥基追比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追氮比例产量增加,品质改善,但不同穗型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就多穗型品种而言,少施底氮,重施追氮,产量增加较多,形成时间、评价值及曲线面积等品质指标明显改善;大穗型品种随追氮比例增大品质有所改善,但幅度较小,重施底氮,少量追氮,产量较高.试验结果显示,多穗型品种以氮肥基追比5:5或3:7为宜;大穗型品种以7:3为宜.
  • 高芬, 马利平, 乔雄梧, 郝变青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种蔬菜经沤肥浸渍液(猪粪、马粪、牛粪浸渍液)处理后,黄瓜叶内过氧化氢酶,青椒叶内多酚氧化酶和番茄叶内β-1,-葡聚糖酶活性及黄瓜叶内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明显的增加.青椒叶内苯丙氨酸解氨酶、β-1,-葡聚糖酶活性增幅较小.上述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增高表明植物抗病性的增强,说明沤肥浸渍液对种蔬菜的抗病性具有诱导效应.沤肥浸渍液中,猪粪浸渍液的诱导效果最好.
  • 王建设, 宋曙辉, 孟淑春, 陈贵林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空调温室,利用风媒接种方法研究了2个甜瓜品种PI41472和宁甜1号对北京的1个白粉病菌系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这2个品种对该菌系的抗性均由1对不完全显性抗病基因控制.等位性测验表明,这2个品种携带的抗病基因为同一基因或彼此间为等位基因.
  • 毛爱军, 王永健, 冯兰香, 许勇, 耿三省, 曹婉红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疫霉菌侵染后辣椒幼苗叶片和根茎组织中PPO、POD和PAL活性发生变化.试验表明:除感病品种根茎部固有的POD活性较高以外,抗(耐)病辣椒品种幼苗叶片的PPO、POD和PAL及根茎部PPO和PAL活性高于感病品种.疫霉菌侵染后,仅根茎部PPO活性略有下降,各辣椒品种幼苗叶片和根茎组织PPO、POD和PAL均在接种后一度显著高于对照.抗(耐)病辣椒品种幼苗根茎部PAL活性接种 d升幅大且早,抗(耐)病品种体内固有的PPO、POD和PAL活性高,在辣椒抗疫霉菌反应中起了重要作用.
  • 赵明敏, 刘正坪, 胡俊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不同抗病性品种的茄子幼苗为试材,研究了茄子黄萎病菌毒素对其叶片POD,PAL及PPO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感病品种茄子幼苗用毒素处理后,POD,PAL,PPO活性均比未处理的对照有所提高,且随处理时间延长,其活性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即POD活性在处理后0~2 h逐渐升高,之后下降,PPO和PAL活性在处理后0~36 h升高,而后活性下降.随毒素浓度增加,POD,PAL,PPO活性变化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种酶活性与品种抗病性呈正相关关系.
  • 王惠哲, 李淑菊, 马德华, 董金皋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天津市及周边地区采集病株进行组织分离,同时分离到两类病原菌,经初步的生物学特性鉴定表明,引起黄瓜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甜瓜疫霉、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经接种试验,认为甜瓜疫霉为主要致病菌.
  • 梁莉, 李荣富, 李堃, 都桂芳, 李玉莲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雄全同株类型薄皮甜瓜品种单性花转育的研究,表明单性花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转育F1均表现为雌雄异花同株,回交后代出现雌雄异花同株和雄全同株的分离,经卡方检测,分离比例符合1:1.经杂交1代,回交2代的转育,后代果实性状逐渐趋于薄皮甜瓜品种,性状表现优良,通过自交,可选育出薄皮甜瓜单性花自交系,用于杂一代制种上.
  • 张德双, 张凤兰, 徐家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桔红心、黄心和白心大白菜的纯系材料配制成桔红心×白心、黄心×白心和白心×白心(亲本之一,花也为白色)的F1,F2,BC1和BC2,研究大白菜球色、花色的遗传规律和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白菜的桔红色和白色两种花色对黄色花的遗传表现为一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的简单遗传.球色为桔红色对白色表现为一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的简单遗传,而球色为黄色对白色表现为数量遗传的特点.另外,桔红色花和球色完全连锁,即花色为桔红色的其球色也为桔红色,且两者的遗传规律也一样.白、黄二球色与花色不存在相关性,因此,在配制桔红心的F1时,双亲必须都是桔红心材料,在配制黄心的F1时,双亲也必须是黄心材料.
  • 程中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RAPD技术,采用筛选的22个随机引物对9个红叶桃类型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通过扩增位点的谱带的聚类,分析供试红叶桃的系统发育,并运用特殊谱带,建立了红叶桃的分子检索表,提出了重点保存的红叶桃种质有筑波号、筑波6号和洛格红叶.
  • 阮维斌, 潘洁, 李华兵, 刘默涵, 陆文龙, 高玉葆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油酸水平对黄瓜幼苗生长的直接影响.与对照相比,生物量和生理指标等表明,油酸10 μL/L水平对黄瓜生长几乎没有负面影响,而油酸水平为100,500,1 000μL/L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应.其中,1 000 μL/L水平中黄瓜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试验还表明,油酸对黄瓜幼苗没有表现出直接的生长刺激效应.
  • 石志平, 王文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14个枣品种的裂果指数及其与解剖结构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枣品种之间裂果指数存在显著差异,三变红品种裂果指数最高,太谷葫芦枣、金丝小枣、油枣次之,柳林木枣、板枣、尖枣等品种不易裂果.枣果角质层厚度与裂果指数间相关不显著,表皮细胞层数、亚表皮细胞层数、表皮厚度及中果皮细胞排列紧密程度与裂果指数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中果皮细胞大小、维管束粗细及多少、空腔大小及多少与裂果指数间无相关性.
  • 刘庚山, 郭安红, 任三学, 安顺清, 赵花荣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收集到的华北地区气象台站20多年的冬小麦底墒数据,以及相应年份7,8,9月间逐旬降水量的资料,对无灌溉情况下,冬小麦底墒与伏秋季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简单易行的利用伏秋季各旬的降水量推定当年冬小麦底墒的方法,同时,统计检验和实际计算的结果表明:这种利用积分回归方法得到的积分回归方程能够反映出伏秋季逐旬降水量及其分布对该地区冬小麦底墒形成的影响.
  • 高涛, 于晓, 李海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991~2000年内蒙古地区气温、降水及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数据,分别给出热量和降水量的利用效率,并根据综合指数对光、热、降水资源利用效率作出综合评价,得出了内蒙古主要粮食作物气候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区域分布:粮食、玉米和小麦除黄灌区外东部平均综合利用效率高于中西部,谷子则中西部高于东部.
  • 宋素芳, 康相涛, 李明, 王彦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豫州褐壳蛋鸡Ⅲ系采用系祖间轮配的选配方法,经过连续个世代的选育,开产日龄推迟5.72 d,开产平均蛋重减少0.87 g,72周龄平均蛋重增加2.82 g、蛋数增加8.62枚,蛋品质维持在较高水平,蛋壳颜色变深.说明对已育成的纯系采用系祖间轮配的选配方法,可以维持并提高其生产性能.
  • 李翔, 杨宝祝, 郭天财, 赵春江, 陈立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和专家系统(ES)集成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基于WebGIS和ES集成技术的农作物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实现以及功能.
  • 郑国清, 尹红征, 段韶芬, 黄静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作物模拟研究中模型检验的常用统计判据相关系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原理和不足,提出了模拟值的置信度和置信带的概念.以玉米发育期模型为例,分别用相关系数和置信度对模拟值和实测值进行检验.
  • 徐东瑞, 马礼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对河北坝上实施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后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监测与评价.定量描述了坝上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趋势,并对坝上生态农业工程的气候效益、土壤改良效益、农业水文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工程治理,使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增强,结构合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