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1年, 第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1-09-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郭瑞林, 宋长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主成份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39个小麦亲本的遗传距离,并采用最短距离法,对它们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将所研究的亲本分成10个类群较为合理,在配制杂交组合过程中,除考虑亲本其它选配原则外.要尽量在类群间(遗传距离D≥(?)=7.20)选择亲本.研究还提出了综合评价亲本的主成份指标.据此,从39个小麦亲本中筛选出综合表现较好的亲本19个.
  • 王新望, 张汝斌, 范濂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由14个亲本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等量混合组成基础群体B1,对其6个性状进行混合选择和单性状集团选择|由4个亲本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等量混合组成基础群体B2,进行回交混合选择.结果表明,无论采取哪种方案,对单株籽粒蛋白质产量、穗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均具有较高的选择效率,三轮平均在5%以上.从单个性状的遗传进度看,集团选择效果最大|对群体的改良,以混合选择最优,其次是回交混合选择,二者均有利于群体方差的增大,而集团选择不利于群体方差的增大.就选择阶段而言,集团选择、混合选择和回交混合选择分别在第一、二、三轮选择效果最高.本文还对小麦轮回选择方法应用提出了新的看法.
  • 陈国平, 李玉田, 杨洪友, 孙政才, 钱啸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满足夏玉米生育要求出发,采用麦秸还田,底施氮化肥、精量机播和化学除草等现代化综合技术,不但能促进壮苗早发和早熟高产,而且省工省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培肥地力.采用这套简化栽培技术,平均每亩可增产粮食52.2公斤,少用工1.37个,节约开支8.54元,增加纯收益21.91元,耕层土壤有机质每年提高0.029%,土壤物理结构和营养供应性能也有明显提高.4年累计在京郊推广近百万亩,有力地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
  • 李荫梅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苗期反复干旱法鉴定谷子抗旱性,结果可靠,有实用性.谷子抗旱性与米质粳糯、产地、苗子萎蔫早晚有关,而与苗色和生育期无关.露地全生育期鉴定,苗期与穗期鉴定结果一致的品种有94.3%,将苗期鉴定结果应用于穗期,失误机率为2.9%|苗期与成熟阶段鉴定结果一致的仅75.6%.苗期反复干旱法鉴定结果表明,谷子忍耐干旱程度的强弱、苗期的长短可作为衡量忍耐干旱持续时间的指标.根据谷子忍耐干旱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因地制宜选用抗旱品种材料.
  • 王殿瀛, 郭桂兰, 王玉文, 王节之, 郭先治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对应分析方法将16个与谷子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生态因子、栽培因子及谷子生态特性在二维座标上划类.使用了62个县的多年气象资料和1987年的农业统计资料.然后将其余48个县拟合处理划入类似区域中.将山西省谷子生态区划为:4个气候地理生态区和10个栽培生态区.对各生态区作了简要描述,提出存在的问题,为分类指导生产和科学研究,确定发展战略提供了可靠依据.
  • 牛天堂, 韦耀明, 张福耀, 孟存钢, 阎喜梅, 白羊年, 吴树彪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高粱兼性无融合生殖系R473与不同材料配合选育Vybrids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性生殖材料与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杂交只是对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的遗传改良,形不成Vybrids.Vybrids的产生只出现在不同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间的组合中,不同的组合方式,可提高无融合生殖频率,育成基本不分离的Vybrids.
  • 徐奇元, 韩翠芳, 杨经略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糜子(Panicum miliacum L.)大孢子及雌配子体发育动态,主要结果为:雌蕊为2心皮合生,1室,内含1横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珠孔由内珠被形成,孢原细胞发生于珠心表皮下,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作用.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排列的四分大孢子,珠孔端3个退化,合点端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由8核7细胞构成.受精前,反足细胞经分裂增至4~6个.
  • 丁法元, 蒋居平, 张定选, 李贵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54个芝麻杂交组合,10个性状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效应关系研究表明:芝麻杂种优势普遍存在,而且超显性优势较强,其优势顺序依次为单株产量>|单株蒴数>|果轴长>|株高,其它性状优势较小.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其特殊配合力效应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杂种优势主要由其特殊配合力效应提供.但某些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很小,甚至为负值,其杂种优势表现也很明显,这主要是由于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中包括很大部分杂种优势效应.因此,在选配强优组合时,除了考虑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外,亲本的优势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
  • 刘桂森, 张立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15个苹果品种的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年度间变化和生长期酶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苹果品种过氧化氢酶活性不同,品种间和年度间均呈现显著差异.酶活性年度变化呈“大小年”状态.第一次新梢速长及果实速长时幼叶的酶活性最高,随着果实和新梢生长速度的减慢以及叶片发育程度的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但其变化与环境(温、湿)的相关不显著.各品种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生长期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生理落果之前品种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座果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8024~*)|品种或树体的结实性与过氧化氢酶有关.
  • 贺澄日, 陈国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玉米花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肌醇、有机酸、矿质元素及玉米素、芦丁等,特别是富含玉米素、芦丁和肌醇.研究表明,玉米品种间单株产粉量有很大差异,这与雄穗分枝多少和开花持续时间长短有关.按生产上的栽培密度计算,平均每亩产粉量为9.12公斤.本文介绍了采用套袋法采粉测定单株玉米产粉量的方法.
  • 杨佩茹, 王瑞环, 张君明, 张淑娥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黄瓜、茄子、莴苣、白菜、洋葱、萝卜6种蔬菜作物,以其幼叶为材料,采用新型染色剂PIHCH(丙酸-铁-苏木精-水合三氯乙醛),经单染或PIHCH和PICCH(丙酸-铁-洋红-水合三氯乙醛)复合染色制片,可清晰地观察到用一般染色剂很难着色的蔬菜作物叶片染色体.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型染色剂和复合染色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细胞学研究.
  • 杨清, 曹鸣庆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花药漂浮培养,成功地诱导两个秋花椰菜基因型的小孢子胚胎发生.在液体培养基与固、液体双层培养基上,小孢子胚胎产量相仿,但后者褐色胚产生较多.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62.5mg/L的硝酸银对诱导小孢子胚胎发生效果较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花药漂浮培养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花椰菜小孢子胚产量.
  • 洪仁远, 杨广笑, 刘东华, 蒲长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镉对小麦幼苗和根系生长有抑制作用,尤以对根系的抑制更为显著,但镉浓度为5ppm时,有刺激生长的作用.幼苗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镉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尤其在高浓度镉下脯氨酸含量剧增,电解质外渗率也明显增大.镉使胚乳中的α-淀粉酶活性降低,这种效应随镉浓度增高而加强,随幼苗的生长却趋于减弱.镉诱导根的正、负极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产生新谱带,并使原有的一些谱带活性增强.上述结果显示出镉使小麦幼苗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而小麦幼苗对镉害也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保护反应.
  • 程智慧, 白娟, 石大伟, 孙大业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小麦不修饰的天然钙调素(CaM)制备抗体.免疫学特性分析表明,小麦CaM抗体不能与牛脑CaM发生交叉反应,而可与多种植物CaM发生良好的交叉反应,即所得抗体对多种植物CaM是专一的.酶标免疫组化法在烟草愈伤组织细胞定位表明,细胞质CaM含量较高|在细胞核中,特别是核仁中亦含有CaM.
  • 房志勇, 王生轩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杂草的发生危害规律及防除关键技术等.初步认为:1.杂草对旱种水稻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低产量,减少成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穗长|2.杂草累计收获总干重或禾本科杂草干重可作为杂草危害程度的指标|3.禾本科杂草危害较严重,是旱种水稻田的优势草类|4.旱种水稻除草临界期为播种后第25~40天.此外,对杂草发生潜力、除草时期等也进行了讨论.
  • 李明远, 柯常取, 严红, 曾丽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小麦、燕麦、玉米、高粱四种谷物培养基上进行芸苔链格孢[Alternariabrassicae(Berk.)Sacc]孢子产生的试验表明,小麦粒及玉米粒培养基是很好的产孢基物.在16天的产孢过程中,每克基物可分别得到166.75、156.65万个孢子.获得孢子期分别为达8及14天,共可诱发出4至7次.按产孢量来看,小麦粒培养基最大,但不及在玉米粒培养基产孢期长而稳定.玉米粒培养基是更合适的芸苔链格孢产孢培养基.用紫外线光灯及日光灯对培养9天的小麦粒产孢基物照射1小时以上即可明显地提高其产孢量.紫外光灯下照射2小时,日光灯下照射2~12小时产孢能力最强.用日光灯照射其产孢总量要高于紫外光灯照射.本项研究为进行白菜种质材料抗芸苔链格孢筛选提供了诱发孢子的可靠方法.
  • 李树正, 张素华, 刘淑芬, 包如棣, 张瑞贤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以“黄瓜子叶法”为特征的蔬菜灰霉病杀菌剂的筛选模式.采用本方法标准药剂速克灵、扑海因获得很好的重复性|接种最适宜的分生孢子浓度为1×10~5/ml|菌丝菌龄对实验结果有明显的影响|采用浸渍法或喷雾法进行药剂处理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但前者操作似更简单.供试乳化剂、溶剂中,除农乳700号及二甲基甲酰胺之外,对蔬菜灰霉病菌均无明显的影响.
  • 李文刚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反映国内外马铃薯2n配子研究利用动态的大量文献为基础,综述了马铃薯2n配子在物种上的分布和细胞遗传学基础,并着重阐述了马铃薯2n花粉的形成机制、类型及其遗传效应.对2n配子在马铃薯杂种优势利用、实生种子选育、传递主效显性基因的作用和综合转移野生种有利基因方面的利用价值作了详尽的论述,并分析了2n配子研究利用的发展趋势.
  • 王富荣, 蔚志强, 石秀琴, 杜宣文, 武殿林, 王先娥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向日葵霜霉病是山西省植物检疫对象.1986年在忻州地区首次发现.主要分布在忻定盆地向日葵春、夏播混种区.带菌种子、病株残体和病田土是该病的初侵染来源.春播向日葵发病较轻,但其病株产生的孢子囊可成为夏播向日葵的再侵染菌源.在夏播后多雨高湿的年份,向日葵幼苗再侵染很严重,发病率高达80%以上.播种晚,连作或相邻种植病害加重.当前生产用品种均不抗病,己筛选出5个高抗油用型杂交种可供生产试种.用瑞毒霉拌种,防治效果可达94%以上.
  • 周玉惠, 林秀敏, 唐欣甫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北京地区苹果斑点落叶病研究得出,病原菌Alternaria mali Roberts强毒菌系是苹果斑点落叶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各果园病原菌强毒菌系发生率和致病性有差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扑海因、70%代森锰锌、1.5%多抗霉素和10%宝丽安均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多抗霉素和宝丽安加入1%硼酸可以显著提高药效,并且硼酸本身对菌落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提出“重点保护春梢叶片,兼顾秋梢叶片”的防病原则.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