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叶细养,汤建东.广东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试点工作的成果及其应用展望[J].生态环境,2003,12(2):248-249.
[2] 王瑞燕,赵庚星,李涛.山东省青州市耕地地力等级评价研究[J].土壤,2004,36(1):76-80.
[3] 田晓兰,李念奎,张付新,等.山东省嘉祥县20年来土壤养分水平变化[J].土壤,2005,37(3):225-344.
[4] 孙瑞娟,王德建,林静慧.太湖流域土壤肥力演变及原因分析[J].土壤,2006,38(1):106-109.
[5] 鲁明星,贺立源,吴礼树.我国耕地地力评价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2006,15(4):866-871.
[6] 郑德明,姜益娟,柳维扬.新疆棉田土壤速效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研究[J].棉花学报,2006,18(1):23-26.
[7] 李娟,林琼,陈子聪,等.闽东南耕地土壤硫素平衡及有效硫丰缺状况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8,23(增刊):178-181.
[8] 黄德明.我国农田土壤养分肥力状况及丰缺指标[J].华北农学报,1988,3(2):46-53.
[9] 赵同科,王丽英,刘微.河北省土壤肥料科学回顾与展望[J].华北农学报,2003,18(院庆专辑):20-23.
[10] 张俊英,赵同科,许永利.氮肥施用与环境质量[J].2002,17(增刊):223-229.
[11] 刘树亭.黑龙港流域土壤资源分类系统初探[J].华北农学报,1999,14(增刊):117-125.
[12] 姚炳贵,陈真元,张红,等.天津市主要类型土壤氮磷钾经济合难用量和适宜配比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6,1(2):70-79.
[13] 李红伟,邢维芹,李立平.不同尺度土壤性质空间变异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6(11):5-8.
[14] 李酉开.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67-115;166-169.
[15] 郭宗祥,左其东,李梅,等.江苏省太仓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CEC的变化[J].土壤,2007,39(2):318-321.
[16] 张玉铭,毛任钊,胡春胜,等.太行山前平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与肥料精准管理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4):116-120.
[17] 山东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山东土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85-89;186-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