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启尧, 赵庚星, 赵永昶, 杨婧文, 张术伟, 李涛, 李建伟, 潘登, 涂强. 滨海盐渍棉田施用微生物菌肥的降盐效果及棉花长势响应[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267-274. |
[2] |
李广维, 张特, 仲文帆, 赵强. 调环酸钙对棉花株型调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195-201. |
[3] |
牟洪臣, 王振华, 陈小芹, 李文昊. 北疆棉田不同冬灌方式下的土壤水、盐分布的特点及适宜灌水定额[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S1): 319-324. |
[4] |
邓忠, 白丹, 翟国亮, 冯俊杰, 赵红书, 韩启彪, 张文正. 施肥方式和施氮量对棉花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3): 224-230. |
[5] |
李杰, 张霞, 郭巍, 刘小民, 李新娜, 赵丹. 棉铃虫中肠cDNA表达文库的免疫筛选及其克隆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2): 18-22. |
[6] |
李妙, 王国印, 辛树朋, 万艳霞, 张子花, 赵红霞, 朱继杰, 王士杰. 转Bt基因抗虫棉冀丰1056综合性状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S1): 79-81. |
[7] |
王容燕, 王金耀, 曹伟平, 杜立新, 宋健, 冯书亮. 棉铃虫微孢子虫病的田间发生调查及其致病力测定[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S2): 248-251. |
[8] |
姚永生, 李春芳, 叶花香, 青红. 虱螨脲对棉铃虫实验种群的生物活性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S1): 243-247. |
[9] |
郭建英, 万方浩, 任承才, 韩召军. 转基因抗虫棉田释放赤眼蜂增强生物控害功能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4): 197-202. |
[10] |
史翠红, 宋萍, 王勤英, 杨君, 崔龙, 孔繁芳. 嗜线虫致病杆菌杀虫毒素对棉铃虫幼虫几种酶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3): 105-110. |
[11] |
朱九生, 乔雄梧, 王静, 秦曙. 10种中草药对4种主要害虫的生物活性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4, 19(2): 95-99. |
[12] |
刘存敬, 李延增, 李之树, 刘素恩. 抗棉铃虫棉花杂交种杂交优势利用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2, 17(S1): 115-119. |
[13] |
吴家和, 陈志贤, 李淑君, 李燕娥, 焦改丽. 转Bt基因棉花各组织器官对棉铃虫抗性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1999, 14(2): 63-66. |
[14] |
李巧丝, 高宗仁, 王文夕, 张馨, 王淑华, 刘殿选. 不同寄主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种群动态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1999, 14(1): 102-106. |
[15] |
马仲实, 李保兰, 丁军. 冀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对棉铃虫种群数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1995, 10(S1): 12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