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欣欣, 石祖梁, 王久臣, 王飞, 徐志宇, 江荣风.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稻茬晚播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5): 140-148. |
[2] |
逯腊虎, 杨斌, 张婷, 张伟, 袁凯, 史晓芳, 彭惠茹, 倪中福, 孙其信. 冬小麦旗叶大小及籽粒相关性状的QTL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5): 1-8. |
[3] |
张向前, 刘良柏, 乔玉强, 曹承富, 陈欢, 王平信, 郭然, 刘飞, 杜世州, 赵竹, 李玮. 多穗型品种华成3366减氮增密绿色增产稳产技术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4): 181-188. |
[4] |
孙晓然, 孙绿, 赵长星, 林琪, 刘义国, 孟祥霞, 王月福, 王维华. 追肥深度对旱地小麦花后旗叶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S1): 420-424. |
[5] |
吴寅, 周宏美, 贺德先, 王东勇, 高红云. 硅酸盐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效果及对子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2, 27(S1): 377-381. |
[6] |
李红, 唐明凤, 喻凤, 罗培高. 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S2): 93-97. |
[7] |
孙书娈, 陈秀敏, 乔文臣, 孟祥海, 魏建伟, 李丁. 矮秆、早熟、大穗大粒冬小麦品种衡观35籽粒干物质积累初步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S1): 157-161. |
[8] |
林琪, 孙旭生, 黄令峰, 刘义国, 赵长星. 不同补灌次数对旱地高产小麦生育后期旗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4): 147-152. |
[9] |
李小娟, 蓝岚, 李雁鸣, 肖凯. 小麦B染色体组双端体旗叶光合能量转换参数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6, 21(5): 9-12. |
[10] |
张玉梅, 林琪, 刘义国, 李京涛. 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花后旗叶生化特性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6, 21(4): 43-47. |
[11] |
牛立元, 茹振钢. 小麦旗叶光合生产力环境限制因子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4, 19(2): 49-52. |
[12] |
郑飞, 邵运辉, 何钟佩. 高温胁迫对冬小麦旗叶、穗梗韧皮部汁液组分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3, 18(3): 12-14. |
[13] |
李雁鸣, 张永丽, 肖凯. 不同组合杂种小麦群体光合优势特点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3, 18(2): 39-42. |
[14] |
张秋英, 李发东, 刘孟雨, 王纲. 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旗叶叶绿素a荧光参数与子粒灌浆速率[J]. 华北农学报, 2003, 18(1): 26-28. |
[15] |
刘莹. 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旗叶解剖结构及光合速率日变化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2, 17(S1): 6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