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树明, 张素华, 杜娟, 杨涛, 普晓英, 杨晓梦, 曾亚文. 云南高原稻作区影响水稻单株籽粒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S1): 120-128. |
[2] |
李辉, 孙焕良, 李德芳. 不同生态区同一基因型烤烟表观遗传的MSAP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1): 32-36. |
[3] |
谭静, 陈洪梅, 韩学莉, 段智利, 汪燕芬, 番兴明. 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S2): 155-158. |
[4] |
李月英, 刘全喜, 张文英, 柳斌辉, 李新, 谢莉莉, 马敬民, 李爱国, 栗雨勤. 黑龙港流域冬小麦产量与气象因子相关与通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S2): 329-333. |
[5] |
王会才, 曲文祥, 慈艳华, 张玮, 魏云山. 赤峰地区玉米主推品种基础种质的系谱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S3): 116-119. |
[6] |
张桂寅, 马峙英, 刘占国, 吴立强, 卢秀茹. 陆地棉基因型间竞争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1996, 11(2): 33-37. |
[7] |
李良翰, 匡明纲, 段玉春, 冯建忠, 张振波. 晚熟优质浓红型苹果新品种──国红[J]. 华北农学报, 1995, 10(4): 123-124. |
[8] |
张世成, 李金香, 杨小丽. 模糊聚类在河南省小麦气候生态区划中的应用[J]. 华北农学报, 1995, 10(4): 1-5. |
[9] |
余华盛, 南成虎, 田良才. 中国普通小麦生态区划及生态分类Ⅰ中国普通小麦生态区划[J]. 华北农学报, 1995, 10(4): 6-13. |
[10] |
范银燕, 崔林. 裸燕麦体细胞无性系的农艺性状变异[J]. 华北农学报, 1995, 10(4): 49-53. |
[11] |
张存良, 殷毓芬, 吴祥云, 陈淑琴.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他性状与产量性状通径分析方法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1994, 9(S1): 80-85. |
[12] |
苗果园, 张云亭, 侯跃生, 尹钧, 王士英. 中国小麦品种温光生态区划[J]. 华北农学报, 1993, 8(2): 33-39. |
[13] |
王殿瀛, 郭桂兰, 王节之, 王玉文, 赵太存, 史琴香. 中国谷子主产区谷子生态区划[J]. 华北农学报, 1992, 7(4): 123-128. |
[14] |
王殿瀛, 郭桂兰, 王玉文, 王节之, 郭先治. 山西省谷子生态区划[J]. 华北农学报, 1991, 6(3): 26-32. |
[15] |
张泽民, 任和平. 不同生态环境对玉米产量和穗粒性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1991, 6(1): 28-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