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付敬锋, 罗上轲, 程乙, 张军, 魏盛, 曾涛, 陈杜, 魏鹏程, 郑迎霞, 宋碧. 不同覆膜方式及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4): 158-168. |
[2] |
邰继承, 韩镁琪, 杨恒山, 张玉芹, 马金慧, 郭晓旭. 浅埋滴灌下尿素减量配施UAN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氮效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3): 136-144. |
[3] |
景凡丽, 张沛沛, 苗永平, 陈涛, 刘媛, 杨德龙. 小麦TaSPP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2): 28-34. |
[4] |
苏港, 王怡针, 葛均筑, 李子芳, 臧凤艳, 王金龙, 吴锡冬. 绿肥油菜还田时期对不同施氮量下春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2): 121-131. |
[5] |
静莉丽, 彭廷, 赵亚帆, 赵帅兵, 王童童, 李源, 程远, 杜彦修, 张静, 孙红正, 赵全志. 灌浆充实调节剂对大穗型水稻弱势籽粒灌浆的调控效应[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1): 86-94. |
[6] |
张茜, 赵秋, 向春阳, 史昕倩, 杜锦. 冬绿肥-春玉米轮作对土壤有机磷形态及其有效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1): 121-128. |
[7] |
逄娜, 程松, 张水梅, 袁静超, 刘剑钊, 刘松涛, 任军, 梁尧, 蔡红光. 化肥配施有机肥对黑土肥力与春玉米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4): 124-131. |
[8] |
邓浩亮, 张恒嘉, 李福强, 肖让, 周宏, 张永玲, 王玉才, 李煊, 吴克倩, 俞海英. 覆盖方式对黄土高原半湿润区春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5): 195-205. |
[9] |
徐鹏飞, 杜雄, 孙小诺, 高震, 边大红, 崔彦宏. 不同覆盖方式对河北平原春玉米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3): 102-110. |
[10] |
刘艳, 孙文涛, 邢月华, 蔡广兴. 长期施肥对春玉米耕层土壤养分和肥料贡献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1): 106-113. |
[11] |
张向前, 白岚方, 路战远, 郭晓霞, 孙峰成, 程玉臣, 贾凯, 王玉芬. 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特性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4): 96-103. |
[12] |
罗方, 杨恒山, 张玉芹, 何冬冬, 刘志雄. 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对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的响应[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2): 124-131. |
[13] |
张瑞富, 张玉芹, 杨恒山. 深松措施下磷肥施用深度对春玉米根系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1): 204-212. |
[14] |
白伟, 张立祯, 逄焕成, 牛世伟, 蔡倩, 孙占祥, 安景文.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春玉米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2): 224-231. |
[15] |
张玉芹, 杨恒山, 张瑞富, 范秀艳, 李莹莹, 刘志雄. 四种复合肥对春玉米植株磷吸收转运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4): 137-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