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4年, 第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4-06-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裴鑫德,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玉米穗上叶夹角,穗上叶叶向值与棒三叶叶向植三个指标研究了玉米株型的判别模型,并按紧凑型、近紧凑型、近松散型与松散型对玉米株型进行四级分类,由对15个自交系玉米的上述三个指标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玉米株型判别模型,回报准确率达100%,在此基础上又对30个玉米杂交种进行株型判别亦收到了较好效果。说明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玉米株型判别模型对玉米株型的判别是可行的,有实际应用价值,对玉米株型育种有参考意义。
  • 郭桂兰, 王殿赢, 王玉文, 王节之, 赵太存, 史琴香,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河南、山西、甘肃三个纬度相近而温度差异较大的试点,对90个谷子品种的出苗到抽穗日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之间出苗到抽穗所需温度差异很大,且不同来源的品种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也不同。明确了我国谷子主产区各生态区主要推广种的感温性,并筛选出4个对温度不敏感的品种和42个较不敏感的品种。
  • 马瑞昆, 蹇家利, 贾秀领, 刘淑贞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86~1990四个年度研究结果显示,叶水势日变化因供水及生育时期而不同。黎明前叶水势随生育进程而变化,开花期出现明显低谷,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不一致;午后叶水势具有规律的阶段性变化,且因不同水文年型出现年际间差异。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呈曲线关系,随生育进程,叶水势与深层土壤水分的相关性增强。开花期叶水势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前控式节水栽培可通过渗透调节维持较高膨压而高产。提出了不同水文年型高产节水主要生育期午后叶水势下限指标。
  • 张义林, 王景怀, 隋华, 高宝岩, 吕伟, 张余良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经ABT生根粉浸种的玉米植株,推迟了出现暂时萎蔫和永久萎蔫的时间,并且对株高、叶片和根的生长、根吸收活性表面积、伤流量及伤流强度、叶片水势等有显着影响,对降低脯氨酸含量也有显着作用。证明ABT生根粉参与了玉米的代谢活动,具有提高植株吸水耐旱能力的作用。
  • 马力耕, 冯福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玉米为材料,研究了效应剂和pH对绿色和黄化玉米PEP羧化酶活性的协同作用,发现绿苗和黄化苗中PEP羧化酶对效应剂的敏感性不同,前者比后者对G6P、Gly敏感,而后者比前者对Mal敏感。黄化苗经3h光处理后,其PEP羧化酶对G6P的敏感性与绿苗趋于相同。同时发现pH不同,PEP羧化酶对效应剂的敏感性也不同,低pH比高pH时酶对效应剂更敏感。根据绿苗和黄化苗PEP羧化酶活性和对效应剂敏感性的差异推测黄化苗中PEP羧化酶的主要功能不是同化CO2
  • 李妙, 李民法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新品系895作试材进行了棉铃着生位置对其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棉铃在植株上的着生部位不同,其相应的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纤维物理性能指标也存在同株差异,如铃重、衣分、子指和绒长、强力、细度等,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各果枝的第1节位结铃性最强,铃重最大,随着果枝从下到上,相同节位棉铃的铃重和衣分呈现出抛物曲线变化趋势,同一果枝上的棉铃,随着节位的外延,铃重和衣分分别表现出降低和增高的直线变化趋势,纤维物理性能的变化,随着果枝节位的上移,细度逐渐变粗再细,强力逐步增强再弱,断长比较平稳,在同一果枝上,随着节位的外延,纤维细度变细,强力降低,绒长增长。
  • 李莹, 李原平, 赵卫红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兼抗大豆胞囊线虫1,3,4,5号生理小种的兴县灰布支黑豆、五寨赤不流黑豆和应县小黑豆等抗源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优良品种杂交,经多年选择培育,获得14个抗大豆胞囊线虫4号小种的黄粒新品系,历年鉴定,抗性稳定,根系胞囊平均在10个以下,其中10个品系根系胞囊在3以下,属高抗材料,并且表现直立不倒,百粒重比抗源亲本提高50%以上,产量大大提高,折合亩产125~150kg,均超过抗源亲本的10%~15%,接近或超过高产亲本的产量,可在生产上直接应用,特别是在黄淮海地区受4号小种侵染的重病区应用,也可作为育种的中间材料。
  • 韩锦峰, 汪耀富, 岳翠凌, 张秀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烤烟品种NC89(NicotianatabacumL)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烤烟光合特性和氮素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烤烟叶片叶绿素含量减少,叶绿体希尔反应活力下降,净光合强度减弱,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脯氨酸含量升高,而呼吸速率则先上升后下降。上述指标均随土壤水分状况的变化而变化,表明它们对干旱胁迫的反应都很敏感。
  • 封清明, 刘润堂, 张翠香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Eberhart模式和方法分析了1988~1989年山西省中部地区旱地组区试中6个小麦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地点效应是影响小麦丰产性和稳产性的主要因素。各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存在相当大的差异,高产品种也是适应性强的稳产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没有相关性。晋麦34号(84-16r)是个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稳产品种,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推广种植。
  • 李潮海, 周顺利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控制水分、肥料的条件下,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容重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对玉米苗期生长影响显着。随着土壤容重的变化,玉米根系及地上部都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玉米的根长逐渐变短,而其直径则逐渐变粗。同时根干重及株高等均与土壤容重呈显着或极显着的线性回归关系,表现为负相关。而就地上部干重及T/R值(冠/根比值)来讲,则呈现二次曲线关系,当容重为1.30g/cm3左右时达到最大值。另外土壤容重对玉米叶片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 翁惠玉, 武宗信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89~1991年在山西省临猗县和太原两地,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进行喷施,研究其增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烯利在小麦旗叶刚伸出时喷施,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而增产最多的是亩喷施20g有效成分乙烯利,亩增产小麦32~48kg,增产率达10.22%~22.86%.
  • 周钟信, 张宗江, 刘艳军, 江倩云, 米景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随意收集到的8个商品辣椒品种的子叶外植体在PD培养基上形成芽丛,转移到PE培养基上伸长为具2~3个节的茎芽,茎芽在PR培养基上生根,得到了再生植株。芽分化率达100%,移栽成活率100%.外植体切除芽后回到PD培养基上的反复操作可重复诱导芽的分化,提高繁殖系数。
  • 曹宛虹, 赵艳茹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京欣一号西瓜的亲本及杂种一代的几种同工酶系统及可溶性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过氧化物酶、酯酶和可溶性蛋白随发育阶段或营养状况的改变而改变;而在相同萌发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过氧化氢酶同工酶和淀粉酶同工酶在亲本及杂种间未见差异,杂种的可溶性蛋白图谱表现与母本相同,而与父本有差异。此外,对6个品种的西瓜、非洲西瓜和瓠瓜的分析结果表明,非洲西瓜和瓠瓜的过氧化物酶酶谱、酯酶酶谱与6个品种的普通西瓜明显不同,而在6个西瓜品种之间,部分品种显示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差异,酯酶同工酶则未见显着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用于部分西瓜品种的鉴定。
  • 何洪巨, 陈杭, 武兴德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表明,培育“硒芽菜”所选用的Na2SeO3的最佳浓度为1×;10-6~20×;10-6,在此范围内芽菜所积累的硒量与浓度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绿豆芽Y=-0.1193+0.9272X,r=0.9886;苜蓿芽Y=2.5095+3.6637X,r=0.9831.苜蓿芽硒的积累量大约为绿豆芽的5倍。“硒芽菜”的感官品质和对照相比无差异,且具有栽培普遍、周年供应等优点,可作为一种良好的硒补充源。
  • 彭永康, 郝泗城, 王振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0~1℃低温处理豇豆幼苗时幼苗生长明显受抑,检查根系和胚轴中的POD、COD、ATPase同工酶,发现谱带减少。低温对豇豆幼苗生长的伤害与幼苗组织内三种酶同工酶的变化呈明显的相关性。上述三种酶同工酶可以作为一种生化指标用于检测植物幼苗的受寒害状况。
  • 徐明, 贺庆棠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1989年4~10月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晋西黄土高原地区几种主要植被之间能量平衡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植被间反射率差异明显,在太阳总辐射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各下垫面得到的净辐射差异显着,有效辐射的差异相对较小,不同植被之间土壤热通量(Qs)、显热通量(H)、潜热通量(LE)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潜热通量的日间变化过程中,草地和刺槐林没有“午休”现象,而油松林和沙棘林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刺槐林的日平均蒸散量比油松林大0.06mm/d;油松林比沙棘林大0.14mm/d;沙棘林比草地大0.34mm/d;草地比裸地大0.36mm/d.林分的蒸散量大约是草地的1.3倍,而草地大约是裸地的1.3倍。
  • 杨有乾, 司胜利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条件、作物组成及害虫种类、分布和为害情况,将河南省农业昆虫的地理分布,划分为2个界,7个区和20个亚区。
  • 向齐君, 盛宝钦, 周益林, 段霞瑜, 张克诚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基因推导法分析了三个鉴别寄主的抗性基因:白免3号和肯贵阿1号含有Pm4a:小白冬麦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的控制,其抗谱不同于所有供试单基因系的抗谱。
  • 王文夕, 孔建, 赵白鸽, 程红梅, 申效诚, 张桂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枯草芽孢杆菌B-903菌株是从郑州果园中筛选出的,它代谢产生的抗菌物质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强抑制作用。通过对其抗菌物质产生条件的研究认为,在NYDA培养液中,培养液初始pH值为7时,最有利于抗菌物质的产生;振荡培养112h,培养滤波的抑菌活性可达最大值;不同初始接菌量对抗菌物质的产生时间影响不大;在250ml三角瓶中,随装液量减少,培养液抑菌活性有增大趋势;大米粉和豆饼粉是最适合产生抗菌物质的碳、氮源;调节培养滤液pH值至4为抑菌活性物质最简便的保存方法,振荡培养112h的培养滤液的最低抑菌浓度为稀释2318倍。
  • 方育卿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钩蛾科的幼虫大都是林木、果树及农作物害虫,故对其研究有很大的经济意义。铃钩蛾属(Macrocilix)是Butler在1886住建立的。本属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和日本一带。Watson1968年记载共5种,1988年朱弘复、王林瑶二先生记载我国4种及两亚种。笔者在整理庐山尺蛾总科过程中,发现铃钩蛾属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江西庐山植物园昆虫标本室内。
  • 王立新, 孙先荣, 白全江, 齐凤鸣, 刘正坪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黄芪根腐病在内蒙古西部黄芪主产区普遍严重发生。从患病的黄芪根皮内外获得分离物,经鉴定及致病性测定证实,引起黄芪根腐病的致病菌主要是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其次为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和腐皮镳孢(Fusariumsolani)。
  • 李淑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粘虫、稻飞虱为例,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害虫生长、繁殖代数、越冬界限、迁飞等生态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暖,积温增加将会使粘虫、稻飞虱的繁殖代数增加,越冬界限北移,迁飞范围扩大,从而使害虫的发生时间延长,危害程度加重。
  • 王海燕, 张忠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表明,种衣剂拌种比不拌种的晚出苗1~2天,但出苗整齐,麦苗矮壮;种衣剂拌种可明显推迟小麦白粉病的始发期,并减低其在田间的流行速率和强度,抽穗开花期防效仍在90%以上;对小麦秆黑粉、条锈病、纹枯病和地下害虫也有一定防效;种衣剂拌种比不拌种的小麦穗粒数增加7.7~13.9粒,千粒重提高3~7g,每公顷增产达15.3%~44.9%;以种衣剂14号(22%)的效果最好,种衣剂14号(8%)次之。
  • 金同铭, 崔洪昌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近红外光谱法(NIRs)分析草莓中的蔗糖,葡萄糖、果糖、柠檬酸、苹果酸和维生素C等6种成分,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测值相比较,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0、0.9914、0.9888、0.9954、0.9949和0.9980,标准误差为0.021、0.035、0.065、0.044、0.029、0.727.说明NIRs法与HPLC法的准确度相似。由于此法具有快速、非破坏、样品不需要预处理、不用昂贵的化学试剂等优点,可以在草莓的品质分析、品种质量检验中推广应用。
  • 李冬杰, 刘廷印, 臧彦芬, 杨贵明, 娜岱丽, 阿里·萨哈瓦特, 郑少华, 于金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AS系列负氧离子发生器,使蓖麻蚕、家蚕1~5龄幼虫生活在空气含负氧离子浓度>5×;104N/cm3的蚕室里,结果比对照蚕的食下率、消化率增大,生长发育极显着增快(P<0.01),饲料报酬增多,H2O2酶活力增强,蚕体强壮度增进,生命率显着增高(P<0.05),产茧量增加,可使养蚕增效。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