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87年, 第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7-09-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牛天堂, 孙毅, 白志良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78-1981年,研究了用远缘授粉结合生物激素处理的方法对高粱远缘杂交和无融合生殖的效应。母本为0K11A等9个高粱不育系,OK11B1个保持系。远缘花粉分别取自普通小麦、扁豆、向日葵、蚕豆和水稻。使用的激素为赤霉素(GA3),萘乙酸(NAA),或二者混合。授粉和处理后的母本穗大多有子房膨大。当膨大子房开始萎缩时剥开可得到一定频率的胚。在授过粉的129株高粱母本中,有53株(占授粉总数的41.1%)产生了具有萌发能力的胚。其中幼胚数在1%以上的有30株,胚产生频率最高的为10%。从膨大延续19-41天的子房中剥出直径大于2mm的胚,在培养基上都具有萌发能力。高粱品种间产生胚的能力显著不同,而OK11A和OK11B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培养基中Kinetin/IAA为4/1时有利于诱导胚直接分化。而2,4-D含量高(>;2ppm)有利于诱导愈伤组织产生。仅有两个胚萌发产生的幼苗长成了正常植株。对萌发胚根尖细胞和植株花粉母细胞的细胞学鉴定,和对培养获得植株的植物学观察表明,这种胚为无融合生殖产生的单倍体胚,有些能在培养基中激素作用下自然加倍形成二倍体而长成正常植株。
  • 陈世耕, 刘景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邯郸农业研究所育成了两个优质棉品种--邯郸14和邯郸208,其共同特点是:丰产,早熟,纤维品质长度、细度、强力等主要指标,实现了配套和基本配套的要求。主要做法是:利用剩余遗传,在具有优质潜在力的群体中进行二次选择;早期世代注意品质选择,并用当地适宜生态型标准来衡量当选材料;运用性状相关规律,发现新的重组体;重视田间选择,注意优质棉早熟性的选育。
  • 孙竟章, 郑耀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46个杂种及21亲本自交系光合生产率的测定结果表明:F1平均光合生产率优势为16.4%。用高光合生产率亲本作母本时F1光合生产率优势超亲8.8%,反交F1光合生产率优势超亲0.9%;母本光合生产率遗传力,大于父本光合生产率遗传力11倍。低光合生产率亲本的光合生产率遗传力大于高光合生产率亲本光合生产率的遗传力1.6倍。低光合生产率亲本作母本的连应遗传力达到42.1%。因此,以组配高光合生产率×低光合生产率的的组合为佳。
  • 田亚斌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科学技术以细胞融合为手段,创造作物新品种已成为可能。我们采用玉米叶肉细胞和绿豆根尖细胞分离出原生质体取得成功。将二者进行融合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 刘恩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三个高蛋白与三个高脂肪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以籽仁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为主的15个性状的配合力、遗传相关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两种配合力的方差分析F值均达显著标准,但加性效应占主要优势,总配合力与杂种实际表现高度相关。郑71-3是高产高脂肪的理想亲本,奇科可作为高蛋白材料加以利用。在性状间相关中,蛋白与脂肪为显著负相关,但二者与籽仁产量呈弱的正、负相关,有利高产高油分和高产高蛋白品系的选育。花生杂种一代有明显优势,但营养生长性状、结实性状和脂肪含量趋向高亲,而出仁率、百仁重和蛋白含量趋向低亲。
  • 徐继, 王继文, 辛淑英, 王发珠, 李佳格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研究了从京郊地区水稻根际分离出的一株肠杆菌(Enterob acter sp)E-25和一株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12的固氮特性。两种菌均具有较强的固氮活力。用乙炔还原法测定,E-25的比活为552毫微克分子C2H4/小时。毫克菌体蛋白,K-12的比活为676毫微克分子C2H4/小时。毫克菌体蛋白。在对数生长期菌体蛋白迅速增长,固氮活性也随之增高。对数生长期后,菌体蛋白停止增长,固氮活性开始下降。E-25和K-12均为兼性好氧细菌,在无氧和微氧条件下固氮活力显著高于常氧条件下。E-25比K-12对氧更加敏感。这两种菌可能是在北方碱性土壤中占据优势的根际固氮细菌。由于长期适应生存条件的结果,这两种菌固氮的最适pH值均偏碱性。E-25对碳源的利用也不同于南方水稻根际分离出的肠杆菌。E-25只能利用果糖、葡萄糖和蔗糖,而不能利用琥珀酸、柠檬酸等有机酸做固氮的能源。我们推测E-25在固氮过程中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糖酵解途经。
  • 邢竹, 刘宗衡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因土施肥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土壤肥力水平。根据我们按统一方案进行的多年多点田间肥料试验结果认为,土壤诸养分中速效磷含量的高低与产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y=8.25+62.46logP r=0.8618**(y为产量百分数,p为土壤速效磷测试值),所以用土壤速效磷含量做为土壤肥力指标之一在河北是可行的。根据不同土壤供磷水平配置了三个肥效方程,算出不同供磷水平土壤的经济最佳施肥量和氮磷肥施用比例,也可预测产量幅度。本试验结果从宏观上提出了河北省冬小麦施肥配方,对指导小麦科学施肥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国家安排生产和调配化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 姚祖芳, 步丰骥, 高广惠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试验区卫星磁带进行单波段、聚类、增强、比值、消减等电算机光谱数字处理,并打印成各类光谱数字字符图,筛选与试区地貌、土壤信息相关性强的字符图,经平面几何校正并着色成“彩色字符平面图”。按照准备工作、路线踏勘、室内预判、样区详查建立解译标志、室内详判勾绘图斑、野外核实、转绘成图量算面积等调查、解译、制图步骤,完成试验区土壤解译制图。试验结果证明,卫星磁带字符图用于土壤调查和制图,能够满足中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的规范要求,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的优点。可用于县级中比例尺土壤调查与制图,为今后土壤资源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字化处理图件。
  • 杨文彬, 白栋才, 董心澄, 田玉丹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耕层积温的变化对玉米根系及地上植株生长影响的生理基础。同时对传统的“蹲苗”措施进行了讨论。指出蹲苗是播种后土壤耕层温度持续偏低导致幼苗缓慢生长,不得已而采取的措施。实际上是延迟性冷害的表征。
  • 朱自玺, 侯建新, 牛现增, 傅湘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作物与水分关系研究中,产量是确定耗水量的重要因子,但不是唯一因子,要同时考虑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本文在试验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夏玉米产量和耗水量的关系,运用最优分割理论对水水利用效率进行最优分割:同时对不同水分处理的籽粒产量、秸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费用等进行综合评判,进而确定夏玉米耗水量指标。然后对不同生育阶段耗水规律和降水时间分布进行了分析。为夏玉米田间水分管理和进行气候评价提供依据。
  • 黄德明, 徐建铭, 徐秋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农作物的产量形成中,土壤肥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地力产量所占比例约在70%左右。产量越高,地力产量的比重越大。经过四年研究,获得了用地力产量估测目标产量的回归方程;同时也获得了用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等三个土壤养分性状估测地力产量的回归方程。应用这两个方程对小麦的目标产量进行估测,结果与实际产量比较符合,可用于测土施肥技术中的施肥推荐模型。
  • 阮华芳, 蒙美莲, 鲁红学, 刘正坪, 刘树清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镰孢霉属(Fusarium)4个种产孢细胞的发育形态。腐皮镰孢(Fusariumsolani),尖镰孢(F.oxysporum)和串珠镰孢(F.moniliforme)产孢细胞为瓶梗型;而半裸镰孢(F.semitectum)为瓶梗型和多芽产孢细胞型。瓶梗型的形态发育特征是:宽度变化幅度甚微,其长度从产孢细胞开始形成,至产孢前增长很为显著,至开始产孢后,长度增长逐渐缓慢,进入大量产孢期后,长度变化即趋于稳定。多芽产孢细胞形态发育特征是:产孢前其长度亦有明显的增长,但是进入产孢阶段后,随着产孢细胞上芽状突起数量的增加,长度仍不断增长,当发育到一定程度后,才趋于稳定。
  • 山西省大豆孢囊线虫病调查协作组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危害,山西省大豆产量低而不稳。为了查清病情,由省农科院植保所和省农牧厅植保站主持,各地、市植保站参加,组成山西省大豆孢囊线虫病调查协作组,于1984-1986年先后调查了111个县、区的1681个乡、镇,共取土样2602个,基本查清了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为害程度和寄主范围。此病已在全省普遍发生,多数为轻病田,少数为重病田。寄主植物多达13种,其中以豆类为主。根据调查结果已编写出《山西省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分布,为害程度和寄主范围名录》,并绘制出《山西省大豆孢囊线虫病分布图》,为科研和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 张慧, 高玉芬, 袁章虎, 杨茂珍, 刘茂青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澄清坝上高原地老虎种类,给防治工作提供依据,1984-1986年连续调查三年,获得大量标本,经西北农大卢筝先生签定,共隶属于16个属38种。其中以切夜蛾属Euxoa和地夜蛾属Agrotis种类最多,其次为鲁夜蛾属Amathes,狼夜蛾属Ochropleura,多为农作物上的主要害虫。具有东北,蒙新,青藏区的分布特点。查清其种类及为害,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
  • 潘惠康, 张兰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me Sheldon)引起的玉米穗粒腐病近年来已成为我国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试验结果证明,自交系的抗病性有很大差别,可由高抗到高感,二南24和330是高抗的,Mo20和Mo17是感病的。五对具有正常的和奥帕克-2(简称O2)基因的玉米自交系用串珠镰刀苗接种证明,除高抗系外,O2系明显比正常的感病。F1的抗病性是超亲的或倾向抗病亲本的。抗×抗和抗×感的F1都是抗病的,感×感的表现不十分感病。
  • 李翊远, 唐淑梅, 刘亚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73年开始了生食葡萄育种,目标为培育早熟或无核优良新品种。选用了玫瑰香为母本,莎芭珍珠和京早晶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对杂种单株的调查观察,1981年选出五个优株,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其中三个早熟优系和一个中晚熟优系的主要性状显著优于同期成熟的对照品种。解决了北京市场缺乏早熟葡萄的问题,并延长了鲜食葡萄的供应期。三个早熟优系分别命名为早玛瑙、紫珍珠和翠玉;中晚熟优系定名为艳红。对这四个新品种进行了描述。这些新品种已在生产上试种成功并开始推广。
  • 李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呋喃丹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残留的胺基甲酸酯类杀虫(包括线虫)剂,对害虫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杀虫作用。用呋喃丹颗粒剂防治亚洲玉米螟,在我国尚缺乏试验与应用,施用呋喃丹后在玉米粒中的残留量究竟怎样,也待测定。我们于1980-1985年在室内进行了呋喃丹颗粒剂防治亚洲玉米螟的杀虫测定,在田间作了适宜用药量试验,并测定了呋喃丹在玉米籽粒中的残留量。
  • 李瑞华, 杨秋生, 张宏若, 周延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作者研究了荷兰24个郁金香品种在郑州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和引种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多数品种在砂质壤土中能够正常生长发育,无退化现象。整个生育期为200天左右。最大鳞茎重76克,比引种时增加24克。更新鳞茎平均重34.6克,比引种时增加3.8克。母鳞茎和子球的繁殖系数分别为4和2-3。休眠期鳞茎贮藏在20-30℃,相对湿度68-94%,通风良好的室内,花芽分化正常,自6月中旬开始到8月中旬结束,历时2个月。
  • 李举怀, 李绍文, 盂玉萍, 张宗炳, 和绍禹, 匡邦郁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来世界上都公认蜜蜂属(Apis)只有四个种,即东方蜜蜂、西方蜜蜂、大蜜蜂、小蜜蜂。我们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了上述四种和黑色大蜜蜂(岩蜂)、黑色小蜜蜂两个少见的种的酯酶同工酶,发现它们各具自己特有的酶谱。为此,我们从生化角度对蜜蜂属的分类提供了依据,证明蜜蜂属不是四个种而是六个种。
  • 蔺希昌, 郭秀琦, 杜全德, 赵河山, 王友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鸡霍乱严重威胁着养鸡业的发展,但是迄今尚未有有效菌苗用于生产。我们从本省病死鸡心血中分离出了28株多杀性巴氏杆菌,经毒力及免疫原性测定从中筛选出毒力强、免疫原性好的Sy-8421作为制苗菌株。该菌株具有典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菌体形态,培养特性及生化特性。2个菌可致死2公斤左右的健康家兔;3-5个菌可致死6个月龄的健康敏感鸡。该菌株在改良马丁肉汤培养后,用0.3%的甲醛灭能,以7号白油为佐剂,油、水相按一定比例制成油包水乳剂苗。该菌苗安全性好,以2倍免疫剂量接种2月龄健康鸡观察一周无任何不良反应。在实验室内用256只鸡分9批次作效力实验,其保护率为82.4%,免疫期达6个月以上。免疫后14天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该苗在0-4℃保存3.5个月仍不丧失其免疫效力,保存5个月仍保持其良好的物理性状。对3万余只鸡作中间试验获得了良好的免疫效果。
  • 刘杰, 许石林, 周玮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机械-土壤-作物的系统关系探讨了由于机械化而带来的土壤压实及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探讨了目前拖拉机能耗较高的原因和农机农艺脱节问题。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提出了大跨度田间作业机的设想与设计,力图从根本上解决机械对壤的压实破坏及大幅度地降低燃油消耗,并能适应于中国精耕细作多种种植制度的农业生产特点。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