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87年, 第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7-06-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曾孟潜, 崔汝镜, 魏建昆, 罗畔池, 刘克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自1969年开始,应用一环系和二环系选育方法选育玉米自交系.到1973年先后育成了两个白粒马齿型和一个黄色硬粒型优良自交系.这三个自交系产量高,配合力好,综合性状优良.根据在室内和田间抗病性鉴定的结果,它们的抗大小斑病性类似或优于抗病系330,525,C103,MO17;埃1278C—2的抗小斑病性表现尤为突出.本文还就选育抗病系的方法和早代测定配合力的效果进行了讨论.
  • 邓根云, 王伟民, 曹铮韵, 李健, 袁大琨, 欧阳红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对北京市郊区各乡的小麦和玉米产量分解为空间分量和时间系数两部分.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影响空间分量和时间系数的环境和经济因子,组建因子结构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指出粮食生产系统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决策建议.
  • 许大全, 李德耀, 沈允钢, 阎继耀, 张原根, 郑友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在小麦籽粒灌浆期用水喷雾提高叶片光合速率与单位面积产量的结果.光合速率的提高与叶片气孔阻力降低有关.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华北地区小麦灌浆期光合作用有明显的“午睡”现象,这种现象与中午前后颇低的空气湿度和较高的空气温度引起的大气饱和差增加有很大关系,并且表明用少量喷水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和作物水分状况,减轻光合作用“午睡”现象,提高光合速率,进而增加作物产量.
  • 王桂梅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高粱胚乳3个性状的遗传研究结果.角质率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广义遗传力为42.12—94.64%,狭义遗传力为56.70—62.03%,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重有正相关趋势.胚乳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1有色基因为显性,颜色深度则受有效基因累加作用的影响.糯性胚乳的遗传则受两对隐性基因支配,在F1进行粒选可获得最佳选择效应.
  • 阎新甫, 韩锦锋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国外对烟草多酚类化合物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多酚在烟草的生长发育,烟草的调制特性,色泽和等级,以及烟气香味等各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烟草多酚类化合物的认识,作者综述了国内外的文献,重点介绍栽培管理条件对烟草多酚的生理代谢影响和多酚对烟草和烟气芳香吃味的作用.本文还综述了烟草多酚的种类、特性、分布、生理功能、生物合成和遗传变异等内容.
  • 杨万荣, 薄天岳, 杨根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估算了胡麻主要经济性状的广义遗传力、遗传相关系数、遗传进度和选择指数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千粒重、株高、工艺长度的遗传力、遗传进度较高,遗传变异系数较大,在早代进行一次选择即可;每果着粒、开花期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也较高,而变异系数较小.对其也应加强早代选择,并加大选择群体;单株粒数、主茎分枝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中等,应进行几代连续选择;单株粒重、单株结果的遗传参数值均较小,直接选择效果差,可通过显著相关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特别是对于单株粒重,还可以用相对效率高的选择指数进行间接选择.
  • 孙祖琰, 孙全先, 周起如, 徐长金, 马文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土壤铜含量丰富.全铜平均25.4ppm,高于全国、世界平均含量.有效铜(DTPA—C_u)平均1.17ppm,<0.5ppm低铜土壤只占耕地总面积的6%.高铜土壤多分布在城镇郊区、洼淀和矿区土壤上.铜在剖面中以淋溶为主,表层富集过程非常微弱.土壤铜含量决定于母质类型.在成土过程中其数量变迁与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有机质、土壤碳酸钙、土壤PH等有关.
  • 王焘宽, 马秀忠, 郭全为, 何俊英, 郭成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冬小麦氮磷钾经济合理用量和适宜配比的研究条件下,探讨了氮磷配合施肥联合效应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在缺氮少磷的土壤上如果单纯施氮或单施磷植株均生长不好,这是因为单氮条件下植株首先磷不足,核酸含量低,磷代谢受阻.氮虽被吸收并引起硝酸还原酶活性增高,但蛋白氮含量较低,说明缺磷又影响氮代谢;单磷条件下植株首先氮不足,氮代谢水平低.虽然磷可被吸收,但核酸含量不高,也反映缺氮影响磷代谢;只有氮磷合理配合施用,植株不同形态含氮磷化合物数量和核酸与蛋白质含量都增高,这时氮磷比例协调,氮磷代谢正常,从而营养机能好,植株生长健壮,产量高并表现出联合效应.
  • 默涛, 郑善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扑海因是新一代广谱杀菌剂,它既可抑制孢子的滋长,也可控制菌丝体,对苹果早期落叶病有极好的防治效果.为了制定扑海因在苹果上的安全使用标准尽快应用于生产,1985—1986年我们对该药剂在适用作物中的残留动态进行了研究.田间试验 为了明确扑海因在苹果中的消解规律,选六株生长一致的苹果树,每两株为一个重复,浓度为2000ppm,六月下旬一次喷药,分期采样.为了确定安全间隔期,残留动态试验设1000ppm和2000ppm两个施药剂量,每个剂量又设三、四、五次喷药,三次采样.
  • 李岩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84、1985年的试验结果,明确了温度、紫外光、日光及缓冲液pH值等几种物理因素对山楂粉蝶核型多角体病毒Acr NPV感染力的影响.Acr NPV分别在40℃冰箱中保存14个月、28个月和在果园树干上保留14个月的Acr NPV虫尸,对幼虫的感染力无明显变化.Acr NPV存32℃恒温处理后,其感染力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紫外光对Acr NPV杀伤力较大,当紫外光照射240分钟后,Acr NPV完全丧失了对幼虫的感染力.果园试验表明Acr NPV悬液喷在果树叶正面和背面时,对幼虫的感染力有差异.Acr NPV对幼虫的感染力和磷酸缓冲液的PH值有关,当pH值为3.5或10.5时,感病幼虫发病慢,当pH值为7.2时,幼虫发病快.
  • 晋齐鸣, 杨守文, 许海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1983—1985年间研究了山西省主要谷子品种(系)与山西省粟瘟病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分生理小种鉴定方法对比得出:在谷子抗瘟品种的筛选上,应用生物间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能更全面、细致和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同时将山西省谷子主要产区划分为东山区、西山区和高寒区三个生态区域,分别测定了各生态区内主要谷子品种(系)的抗瘟性,为谷子品种的合理布局、抗病亲本的搭配及防病抗病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材料和信息.
  • 黎新莹, 冯书亮, 傅韵琴, 罗绍彬, 任改新, 朱呈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玉米螟为供试昆虫,采用规范化的生物测定方法对全国各地筛选的19个高毒力苏芸金杆菌菌株进行毒力评比.实验结果表明属于血清型H3a3b的各菌株对玉米螟具有较高的毒力.以LD50作为衡量各菌株的毒力指标选出了HD-1、鄂农3号、551和80-1等几个高毒力的菌株,为今后生产高效的苏芸金杆菌制剂提供了依据.
  • 吴立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迄今为止,在研究锈菌生理专化和致病性方面,锈菌研究者仍然沿用活体寄主测定的方法,尚未出现根本性的变革.我国条锈鉴别寄主由重要生产品种和抗源组成,具有国际鉴别寄主同等的鉴别力.锈菌生理小种是由一个或一群生物型构成.同一小种内各菌系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是主要的,差异是较小的.小种间的差异是显著的.我们认为确定新小种应有三个相辅相成的步骤:1.发病区的田间考察.2.用鉴别主鉴定采集的标样.3.研究新菌系对小麦成株期的致病力.本文评价了传统方法的优缺点,我们认为锈菌鉴别寄主,应以一套单基因系加重要新生产品种和新抗源组成.毒力频率分析法在实践上还不能取代传统方法.
  • 岳彬, 白沙丽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国内外引进的162个品种的田间自然发病调查和苗期接种鉴定,筛选出抗病型品种37个,中抗型21个,中感型60个,感病型44个.抗锈型品种中大多数是从国外引进且多属于矮生类型,其中少数矮生品种可直接用于生产,其余品种虽园艺性状不佳、但仍可作为蔓生菜豆育种的抗源亲本.抗病基因分析结果表明,抗锈性受一对基因控制且为显性.F2代抗与感分离,经x2测定完全符合3:1比例.本文对抗锈育种目标、苗期接种鉴定方法及用纯系小种作基因分析等进行了讨论.
  • 朱林元, 刘元荣, 常中先, 姜昆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菟丝子生物学特性的系统观察和药剂防治试验,发现在大豆播后芽前和苗期的3—5片复叶期,单用或混用25%胺草磷、48%地乐胺进行防治,对菟丝子的防效可达90—95%,还可兼治豆地其它杂草.经生产实践证明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 袁士畴, 赵明坤, 胡令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北京市农业发展战略和农业科技发展现状提出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为建立起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要求,并能充分体现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的农业科技体系提出五大研究项目、十大课题.争取到本世纪未,京郊农业科学技术能达到70年代未和80年代初国外先进水平,部分技术领域,如生物技术、电子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等现代化手段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 张巨祥, 汪婉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长富2号和短枝富士两种红富士苹果成年树茎尖离体培养中,增殖和生根两个不同阶段所要求的最适温度和光照强度不同.日温29℃、夜温20℃比试验的其它温度更利于不定芽的分化和生长,而生根最适温度为日温25℃、夜温18℃,低于芽分化和生长所需的最适温度.1500—2500勒克司、每日照光10小时,芽分化与生长最好;1500勒克司连续光照,虽然有利于芽的分化,但节间过短、茎变紫、不能形成有效苗.光抑制茎产生根.在600—2500勒克司范围内,光越强,抑制生根作用越强.暗培养虽然生根率最高(90%),但苗细弱.可以先进行暗培养,诱导生根之后再转到光下培养,达到壮苗、提高移栽成活率的目的.1500勒克司连续光照诱导生根率高于相同强度的间断光照,但根短粗、不伸长,根尖和茎变紫,节间短.将这种苗移到间断光照下继续培养,十几天后,苗可恢复正常.
  • 穆承年, 王庆云, 常冬至, 王宝林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长春花,人参及其它许多植物的细胞内,发现有许多寄生的微生物.目前,尚不能确定其在分频上的位置.由于这种微生物的存在,使得组织培养等有关工作受到影响.为此,我们对它的形态、繁殖方式和寄生的部位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并对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 王广钦, 樊巍, 贾佩新, 杨喜田, 刘中雷, 张永杰, 张国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农田林网的辐射状况,通过对林网内外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总辐射、净辐射与光合有效辐射的比较,发现林网虽然减少了农田的总辐射,但可以增加净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从而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