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65年, 第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65-12-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今年我所全体职工,在党委的领导下,大学毛主席著作,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鼓足革命干劲,实行领导、技术干部和工人三结合,对本所177.6亩小麦,定期进行田间会诊,看苗管理,使我所今年小麦大幅度的产。177.6亩小麦平均亩产758.7斤。其中5.4亩平均亩产1,005斤。
  • 王铁华, 刘国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甘薯栽培面积很大,由于无霜期较短,多采用育苗移栽方法以延长生长期。苗床复盖物的种类和性质,会直接影响育苗效果和经济效益。最早全用草帘复盖,以维持床温和湿度,促使种薯萌芽和芽苗生长。解放后,为了进一步提高秧苗质量,部分地区改用了油纸复盖;但油纸容易破损,而且桐油在工业上用处很多,不易普遍推广。为了给甘薯苗床找到经济适用的复盖物,我们于1963—1964年进行了甘薯育苗使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试验。
  • 吴金桂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渤海湾广布着大面积滨海盐土,加以改良利用可以大大发展滨海的垦殖面积。1962—1964年期间,我们与柏各庄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一起,研究了光板地改良利用问题。近年来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在光板地上人工养殖黄须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和冲洗脱盐(Cl′下同)情况。
  • 李敏, 王玉璋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坝上地区气候寒冷,热量不足,多数绿肥作物在当地生长不良或者不能开花结实。我所先后自外地引进十四种绿肥进行鉴定观察,同时在试种绿肥的农牧场及公社生产队进行调查。经过试验调查,能在坝上成熟结籽,而且绿色体产量较高的,有野豌豆,草木樨,紫苜蓿等三种。紫苜蓿目前栽培面积仍然很小,仅有国营牧场和少数生产队试种,尚未推广到生产中去。
  • 张靖曾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磷是构成作物体中核蛋白、核酸和磷脂不可缺少的元素。但以往在张家口地区生产中应用的结果,磷肥肥效都不显着。为了澄清我区磷肥肥效及其经济效益,从1962年起结合全国肥料试验,在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上进行了磷肥肥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磷肥肥效和经济效益随土壤肥力、作物种类、施用方法不同,差别很大。现根据几年来的试验资料,就磷肥有效条件、施用方法、豆科施磷在当地生产上的现实意义作一初步总结。
  • 李茂昌, 王连捷, 王淑英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枣树开甲投资少,增产显着,深受群众欢迎。目前枣树开甲技术在小枣产区应用较多,大枣产区仅在近几年来部分地区推广应用。大枣在我省分布面积很大,约占枣树总面积的60%以上。研究大枣开甲技术,使之逐渐推广普及,是增产的重要措施。我们从1957年起开始进行这方面的试验研究,选择沧县婆枣、新乐大枣、行唐大枣等为试材,共做了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树龄、不同树势、不同时期和不同频率等开甲的观察调查。甲是在盛花期进行的。用扒镰和开甲刀在主干开甲,甲口宽0. 5厘米。速年开甲的植株是从主干基部距地面30厘米处开始,逐年向上升,两次甲口的距离3-5厘米。对开甲的枣树不加任何特殊管理。开甲后着重调查了座果率,生育状况和株产量此外,还进行了大面积开甲效果调查和品质鉴定。
  • 田绍义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鼠害是坝上地区农业主要灾害之一。1928—1929、1947—1949、1951—1953年曾因鼠害普遍大发生造成严重损失。1959—1960年又有不少地区严重发生。如张北县二台刘旺生产队秋收时,平均每个莜麦码子(五至十捆靠放在一起称一码)底下有鼠4—5只,多者7—8只,减产30—40%。察北牧场第三分场作物受鼠害平均减产30%左右,严重地块颗粒无收;该场组织职工家属挖鼠洞拾粮食,仅交回场部的部份粮食即达一万二千余斤。
  • 肖振汉, 莫菊皋, 张凤舞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梨实蜂是梨幼果的害虫。在河北省各梨区均有发生,为害严重。1953年以前兴隆、青龙及昌黎等地都曾大量发生。兴隆快活林一带梨园由于该虫为害,曾造成连续十余年不挂果,因此群众刨毁许多梨树;1953年后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后,目前才基本消灭。在中南部定县、晋县、束鹿、深县、赵县、交河、河间等地梨区梨实蜂仍为当前重要害虫。据1959年在晋县河头村、西张口等村梨园调查,幼果被害率一般为60-70 %,严重者达90 %以上;1960年在束县东流庄调查被害率达93 0o ,深县西焉庄和石象村幼果被害率分别为55%和74%;1965年深县辛村、北安庄、贾庄等地被害达70-91. 4 %;束鹿泽北等地被害率为70-95%,损失很大。目前,梨实蜂仍为我省中南部梨区重要害虫之一。
  • 臧继武, 蒋希贵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发展果树,育苗及对幼树的管理是打好基础的第一步,其中防治害虫是一项重要工作。据在我省各地调查,在果树苗圃及幼树期为害最严重的害虫有:大灰象(Sympie-zomias lewisi Roelots),食芽象(Xylinophorusmongolichs Faust),小青象(Phyllobius pru-ni Mats),网目拟地(Opatrum subaratumFald),蒙古拟地(Gonocephalum mongolicumReitt)等。这些害虫的共同特点是:食量大,食性杂,为害集中。据调查每头成虫每天可食坏嫩芽或叶片五至六个,为害的植物由几种至百种以上。例如网目拟地卿与蒙古拟地卿,为害植物达12'0余种,在为害严重季节,在一百株二年生的小苹果树上可捕捉成虫130-744头,苗圃幼苗的受害率一般在40-70%左右,造成严重缺苗。为解决以上简题,我们于1960-1961年进行了两年的观察研究,初步掌握了这些害虫的发生规律,摸索了一些防治方法。
  • 王振汉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摸清母马性活动的规律,掌握发情特点,适时输精,提高受胎率,生产又多又好的耕畜,以支持农业生产。兹就个人几年来在张家口坝上地区配种工作中在这方面所积累的资料,加以整理,介绍出来,以供各地参考。并希读者指正。
  • 汪麟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马、骡、驴结症(大肠阻塞)是起卧症中最多的一种常发病。据邯郸市、束鹿县、平山县、涞水县兽医院的资料统计,结症病例占诊疗总病例数的6.6—23.2%,死亡率占总发病数的2.1%—12.8%。这说明结症仍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为了总结和推广各地区治疗结症的经验,提高医疗技术,减少病畜的死亡,作者于1964年在遵化县兽医院蹲点工作期间,对该院应用"掏结术"治疗结症的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
  • 庄操礼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马胃肠疾病——疝痛是我场历年危害马匹最大的一种疾病,占消化器官疾病的62—74%。1953年发病率达143%(匹次),死亡率达1.24%。疝痛不仅在群饲繁殖马群中容易发生,在个体饲养的条件下也不能避免,因而使畜牧生产受到一定的威胁。现就十余年来的工作经验,将马疝痛1,208例分析如下。
  • 郝敬政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羔羊白肌病在国内外曾有过许多研究报道。病名颇不一致,病因尚未明确,也无可靠治疗方法,因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很高。有些农场本病的发病率占羔羊总数的39—44%,死亡率占发病数的61—80%。笔者对国营御道口牧场1957与1958两年羔羊白肌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羔羊白肌病与母羊怀孕及哺乳期的饲养管理情况尤其是营养条件有密切关系。
  • 邓宗岱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张家口宣化一带,栽培高粱多用三腿耧播种,行距小(八寸),株距反而大(一尺以上),交错留苗,中耕不便,通风透光也不好,影响产量的提高。1964年我们在该县西望山建立研究基点,曾向生产队提出改变行株距的意见。即放宽行距缩小株距,以便加强中耕管理,提高产量。为了做出样板,示范群众,在第六生产队进行了对比试验。
  • 李兆波, 刘哲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涿县种植水稻有悠久的历史。近几年来因为螟虫的为害产量损失在5%—30%,严重地块白穗和秕穗率在41%—48%。为此我们对此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初步结果介绍如下。
  • 刘时第, 杨云芳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麻天牛为鞘翅目天牛科的一种小型天牛。是冀中低洼地区菁麻上的重要害虫。幼虫蛀茎,成虫咬食茎叶致使菁麻株停止生长甚至枯死,严重地影响菁麻的产量和品质。麻天牛在河北省中部低洼地区的主要寄主为菁麻。据我们在雄县调查,菁麻被害率为70—92%,倒折率为10—15%,枯死率为0.8—1.5%。
  • 汪麟, 李春盛, 张占恒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猪囊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在河北省中部地区流行,群众称为米心子猪。患有囊虫病的猪肉不能作为肉食,仅能加工成食用油或工业原料,在经济上造成很大损失。为了摸清猪囊虫分布情况和为害程度,为进一步研究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我们曾在天津市食品公司第二加工厂进行调查研究。
  • 田恒泰, 张经秀, 余菊清, 阎桂丹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母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可防止失配、误配,提高受胎率;并及时组织保胎工作,防止流产,早期补配,实现一年一犊。目前,少数地区采用直肠检查判定妊娠,大部分地区仍以外部观察为主。根据血液、尿液、乳汁和激素等的反应进行妊娠诊断,尚无准确易行的方法。本项试验系用乙茋酚(或己烯雌酚)注射配种后的母牛,了解其对母牛早期妊娠诊断的效果。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