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农科院青州烟草研究所.中国烟草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 史宏志,张建勋.烟草生物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 Sakari T.Analysis of the headspace volatiles of tobacco using an ether trap[J].Agric Biol Chem,1984,48:2719-2724.
[4] 史宏志,刘国顺.烟草香味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5] 史宏志,刘国顺,谢子发.不同产地白肋烟中性香气成分和生物碱组成和含量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08(2):23-27.
[6] 史宏志,李超,谢子发,等.白肋烟不同品种和叶位叶片生物碱和总氮含量的差异[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4):979-984.
[7] 王瑞新,马常力,韩锦峰,等.烤烟不同品种香气物质成分的定量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1(6):151-154.
[8] 汪耀富,高华军,刘国顺.不同基因型烤烟叶片致香物质含量的对比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117-120.
[9] 赵铭钦,李晓强,韩静.不同基因型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08,14(3):46-50.
[10] 史宏志,韩锦峰,王彦亭,等.不同施氮水平和氮源下烟叶精油成分含量与香吃味的关系[J].中国烟草科学,1998(2):1-5.
[11] 韩锦峰,汪耀富,杨素琴.干旱胁迫对烤烟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1994(1):35-38.
[12] 任永诰,陈建军,马常力.不同pH值下烤烟香气成分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15(1):127-132.
[13] 王凌,苗果园,刘华山,等.烘烤温湿度对烟叶香气物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7(8):36-39.
[14] 余金恒,王建安,代丽,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烘烤上部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9(2):37-40.
[15] 甄才红,刘国顺,王瑞,等.海拔对恩施册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0(6):50-53.
[16] 史宏志,凌爱芬,刘国顺,等.白肋烟烟碱转化对烟叶中性和碱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7,22(5):43-46.
[17] 史宏志,李志,谢子发,等.白肋烟留叶数对叶片中性香气成分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42(4):375-3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