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玉米粗缩病是河北省中南部的玉米重要病害之一。70年代中后期,各地因此病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尤以石家庄地区最为严重,重病社队减产二成左右。通过生产调查和研究,到1978年初步确定了病原,并提出以调整播期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收到了压低病害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1)就束鹿县看病害虽有压低,但时有起伏。(2)调整播期这项主要措施在生产中应用受到限制,至今仍有60%的夏玉米,于6月底前在小麦垄中点种。(3)有些现象不能以制定调整播期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依据解释,其中突出的一例是1982年石家庄地区夏谷病毒病大发生,因为夏谷必须在收割小麦后,经过犁耙整地后播种,播期在6月15一25日间这不仅说明现行综合防治措施有待改进提高,更重要的是对制定防治措施的依据即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因素须进一步的探讨,开辟新的防治途径。
杨本荣.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作物抗性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 1983, 1(3): 29-35. doi: 10.7668/hbnxb.1983.0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