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农学报 ›› 1966, Vol. 1 ›› Issue (2): 94-95. doi: 10.7668/hbnxb.1966.02.018

所属专题: 薯类作物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甘薯病毒病的减产损失和传播途径

王忠义1, 杨全义1, 杨产昌2   

  1. 1. 灵寿县慈峪推广站;
    2. 北霍营大队科学实验小组
  • 出版日期:1966-06-28

1   

  • Published:1966-06-28

摘要: 近几年来,在甘薯苗床常发现不少花叶、皱缩叶病毒秧苗。1962年灵寿县北伍河大队苗床病毒秧苗率为1—1.5%;1963年冯家庄大队为2-2. 8 %, 1964年北霍营大队为2. 5-3.5% ,1965年十六个育苗床替有病毒秧苗,最多的病苗占5.8%。为了摸清病毒病对产量的影响及其传播途径,1965年我们在灵寿县北霍营大队作了比较献赚0结果,病苗的单株结薯块数、薯块大小和单位面积产$}替低于无病薯苗。病苗平均每株拮薯块3. 5个,无块重在半斤以上的大薯,块重三两至五两的中薯占65.7%,块重一两至三两的小薯占22.8 %,一两以下的无效薯占11.5%,亩产1,781斤,无病健苗平均每株结薯块3.3个,但块重,大薯占12.1,中薯占54.5%,小薯占24.2 %,无效小薯只9.2%,亩产2,305斤。病苗比健苗减产22.7%。

引用本文

王忠义, 杨全义, 杨产昌. 甘薯病毒病的减产损失和传播途径[J]. 华北农学报, 1966, 1(2): 94-95. doi: 10.7668/hbnxb.1966.02.018.

使用本文

0
    /   /   推荐 /   导出引用

链接本文: http://www.hbnxb.net/CN/10.7668/hbnxb.1966.02.018

               http://www.hbnxb.net/CN/Y1966/V1/I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