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武, 李春艳, 李光玉, 梁敏怡, 李余良, 文天祥, 涂攀峰, 刘建华. 根施γ-氨基丁酸对糯玉米生长、光合特性和抗氧化生理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72-80. |
[2] |
赵长云, 张启明, 石海春, 余学杰, 董丽, 夏伟, 柯永培. 不同核背景对玉米CMS-C线粒体复合体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89-93. |
[3] |
崔蓉, 王天野, 王呈玉, 李锦秀, 张欣宇, 刘淑霞. 干旱胁迫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94-100. |
[4] |
卢柏山, 董会, 史亚兴, 赵久然, 徐丽, 刘辉, 张翠芬. 不同品种鲜食玉米体外抗氧化能力综合评价[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101-110. |
[5] |
刘长源, 焦凤丽, 洪圣哲, 孙池涛, 张明明, 张凯, 李全起. 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246-252. |
[6] |
徐晨, 边少锋, 赵洪祥, 张丽华, 闫伟平, 历艳璐, 王俊鹏, 张治安. 半干旱区优化栽培模式下玉米产量、生长发育及叶片生理特性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3): 105-114. |
[7] |
温友伟, 吴秀菊, 李爱雨, 刘丹, 王丽娟. 稀土镧缓解玉米镉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及其转录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2): 204-211. |
[8] |
徐田军, 吕天放, 赵久然, 王荣焕, 蔡万涛, 刘月娥, 邢锦丰, 成广雷, 张春原, 张勇, 刘秀芝. 青贮玉米适收期淀粉、干物质含量和果穗鲜质量占比关系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167-175. |
[9] |
孙磊, 王丽华, 高中超, 佟玉欣, 张磊, 常本超, 王爽. 优化施肥对低温下玉米出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227-233. |
[10] |
金何玉, 张明超, 陈光蕾, 周金泉, 朱毅勇. 硝化抑制剂对糯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5): 171-177. |
[11] |
邓浩亮, 张恒嘉, 李福强, 肖让, 周宏, 张永玲, 王玉才, 李煊, 吴克倩, 俞海英. 覆盖方式对黄土高原半湿润区春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5): 195-205. |
[12] |
徐鹏飞, 杜雄, 孙小诺, 高震, 边大红, 崔彦宏. 不同覆盖方式对河北平原春玉米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3): 102-110. |
[13] |
刘斌祥, 程秋博, 周芳, 杜伦静, 李小龙, 孔凡磊, 袁继超. 种子大小与播种深度对玉米出苗、苗期光合特性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2): 98-106. |
[14] |
陈虹, 文熙宸, 曾瑾汐, 蒲甜, 杨文钰, 王小春. 氮磷配施对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中土壤酶活性及速效养分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2): 133-143. |
[15] |
林珊, 张莉, 吴巩, 陈先敏, 赵雪, 申思, 梁效贵, 周顺利. 增密对玉米花丝受精结实能力及衰老进程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1): 8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