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4年, 第1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4-06-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齐志广, 杨献光, 王洁婧, 黄占景, 沈银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小麦耐盐突变体近等基因系的钾离子含量及其与SOD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耐盐性不同的近等基因系之间钾离子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耐盐性强的RH8706-9含钾量最高;分别为耐盐性差的H8706-3、H8706-58的3.572倍和3.167倍.小麦功能叶片的SOD活性与钾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进而表明,小麦耐盐性强弱与旗叶叶片含钾量的多少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钾可能参与了SOD的活性调节.
  • 葛风伟, 张海英, 陈青君, 王永健, 许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摸索适宜黄瓜的SSR反应体系,分析了PCR反应体系中的Mg2+浓度、、dNTP浓度、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Taq聚合酶浓度对扩增结果的影响,并比较了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体系在检测扩增产物多态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2μLPCR反应体系中,Mg2+的最适浓度为0.2 mmol/L;dNTP最适浓度为0.2 mmol/L;反应体系中Taq聚合酶宜加入1U,引物应加入30 ng;DNA最适浓度为ng/μL.
  • 张桂华, 杜胜利, 鞠秀芝, 韩毅科, 马德华, 王鸣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24个不同类型的黄瓜高代自交系为试材,通过对扩增长度多态性(AFLP)反应体系中的几个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适合于黄瓜的AFLP反应体系.结果表明,用于酶切的基因组DNA以00ng为宜,预扩增产物的稀释倍数以0倍为宜,选择性扩增引物的选择性碱基的数目以"2+"组合为宜.采用优化好的体系,引物组合P12M12在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带纹5条,其中多态性带4条.
  • 刘海军, 薛俊, 徐直, 张冬梅, 李义海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离方法和绵羊年龄对绵羊卵巢腔前卵泡的分离效果有显著影响.从每只羊获得腔前卵泡的总数看,机械分离法(89.5)和酶消化法(103.3)差异不显著,而正常卵泡数和正常卵泡率机械分离法(27.9,31.2%)明显高于酶消化法(19.1,18.5%);采用机械分离法,每只初情期前绵羊获得的腔前卵泡总数和正常卵泡数(125.6,35.1)均高于成年绵羊(60.,16.1),而正常卵泡率(28.1%比26.8%)差异不显著.腔前卵泡在体外培养6 d,培养液中添加20ng/mL的IGF-1,培养结束时卵母细胞直径增幅为3.8 μm,与对照组的29.9 μm差异不显著.
  • 赵军良, 逯宝德, 赵美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8个大白菜亲本材料进行离体培养试验,探讨了植物激素、品种、苗龄、取材部位及外植体放置方式对大白菜子叶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白菜子叶再生培养基为MS附加6-BA 2 mg/L,NAA 0.5 mg/L和AgNO 5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附加NAA 0.2 mg/L.再生植株移栽时,最好在春季,成活率可达90%以上.
  • 丁云花, HolgerBudahn, 简元才, HerhertPeterka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RAPD与dpRAPD方法鉴定萝卜-甘蓝型油菜中萝卜基因组,筛选了10条随机引物.结果表明,平均每条引物(组合)能产生的萝卜基因组特异标记数dpRAPD高于RAPD,分别为1.69和1.33;在dpRAPD扩增产物中有77.6%谱带清晰易辨,略高于RAPD(75.%).两者所检测到的萝卜基因组标记大部分为各自特异的扩增产物.由于结合了荧光标记引物,dpRAPD反应产物可在Genetic Analyzer上分离检测,因此能检测到100bp以下的小片段DNA.
  • 高世斌, 荣廷昭, 李晚忱, 潘光堂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3个新近选育和16个生产上常用骨干系总计19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比较它们在数量性状和AFLPs上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表型数量性状与AFLPs数据的两种聚类结果都与自交系系谱有较好的一致性,且AFLP的吻合程度较高,两种聚类结果都一致把19个自交系所组配的生产推广优势组合的双亲分在不同的组或亚组;其中新选系中的21-ES、A318与其他骨干系在数量性状与AFLPs上有较大差异,被单独聚为一类;各自交系间的数量性状和AFLPs的遗传距离与其F1的中亲优势值呈正相关.
  • 金文林, 郭蓓, 文自翔, 李囡, 濮绍京, 赵波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6份不同来源地的野生小豆种质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25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20个DNA片段,其中197条谱带表现出多态性.对基于数字化处理后的多态性谱带进行聚类,16个野生小豆种质可划分为个类群:日本类群、中国类群、不丹类群和尼泊尔类群,材料的归组与其来源地有显著的相关性.
  • 杜俊卿, 云兴福, 马立国, 刘杰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用浓度为0.2%,0.5%,1.0%,1.5%,2.0%的氯钾离子共体液,在黄瓜幼苗子叶期(子叶充分展开)和第一真叶期(第一真叶横宽5 cm)进行2次诱导.然后对其第一真叶的POD,PPO,PAL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氯钾离子共体液处理后,POD,PPO,PAL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变化趋势均为随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诱导后10 d左右达到最大值,且极显著高于对照.试验还筛选出导致POD,PPO,PAL活性变化最大的氯钾离子共体液的浓度范围为0.5%~1.0%.
  • 斯钦巴特尔, 莫日根, 哈斯阿古拉, 张剑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甜菜丛根病根或病叶总RNA为模板,经反转录PCR扩增合成编码BNYVV CP的全长cDNA,将其克隆于pUCm-T载体上,获得了重组质粒pUCm-T/CP.经序列分析,此cDNA为一个567 bp长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由188个氨基酸组成的病毒外壳蛋白.又将CP基因构建到植物双元载体pROKII中.最后通过三亲融合,得到了融合农杆菌LB4404.
  • 王才斌, 郑亚萍, 成波, 沙继锋, 姜振祥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大田条件下,通过比较花生超高产田(产量≥8.5 t/hm2)和一般高产田(产量≥6.0 t/hm2)群体特征和光能利用率得:叶面积系数峰值持续时间长是超高产花生的一个显著特点;超高产田全生育期光合势明显高于一般高产田;产量形成期光合势占全生育期的80%以上,对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超高产田单位叶面积光截获效率低于一般高产田;超高产田的干物质生产速率全生育期始终高于一般高产田,干物质生产速率峰值高,后期下降速度慢,是超高产群体的显著特征;花生光能利用还有很大的潜力;研究适宜的栽培条件和措施是今后花生再高产主攻方向.
  • 郭天财, 冯伟, 夏百根, 方保停, 王书丽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大穗型品种豫麦66号与多穗型品种豫麦49号相比,在灌浆中后期旗叶光合速率具有明显优势,在花后0~30 d子粒WSC含量较高,显示出子粒灌浆较强的同化物供应能力.豫麦66号旗叶WSC在灌浆中后期含量较低,淀粉含量在整个灌浆期均较低,表明大穗型品种同化物外运能力可能较强,流系统生理活性比较活跃.两品种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豫麦66号的峰值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最大积累速率高,子粒灌浆速率亦呈现同样的趋势,两者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豫麦66号在子粒灌浆后期仍可保持较强的库活性和具有较大库容特性.
  • 牛立元, 茹振钢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强光、高温环境条件下小麦旗叶光合生产力的限制因子及诊断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连续测定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及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及CO2浓度变化,计算1日内旗叶Pn与这些主要环境因子变化的相关程度推断旗叶光合生产力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强光、高温天气条件下,制约旗叶光合生产力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是PAR,其次是RH和空气CO2浓度.小麦旗叶光合日变化分为RH限制型、RH-CO2浓度限制型、PAR-RH限制型和PAR限制型.
  • 台萃, 武泰存, 王景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溶液培养的方法,以京冬8号、临远7069为材料,研究了缺锰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供锰浓度为0.001 μmol/L时对两品种茎叶干重影响明显不同,京冬8号显著降低,而临远7069却显著升高;两品种在完全缺锰时的叶绿素含量均比低锰时显著升高;缺锰、低锰抑制了京冬8号NO3--N的吸收,但对临远7069无显著影响;缺锰胁迫对两品种的碳氮代谢影响各不相同,对临远7069的影响主要是抑制糖合成氨基酸的过程,对京冬8号的影响主要是抑制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 詹克慧, 赵鹏, 吕德彬, 范平, 马素芹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3个K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与个恢复系组配杂交组合,研究K型细胞质对16个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K型细胞质对普通小麦大多数性状有一定影响,但不同性状产生的效应不同,对农艺性状是不利影响,而对品质性状则是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株高变矮,分蘖成穗以及主茎小穗数和主茎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和主茎穗粒重降低,导致产量的下降,子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则增加.但是,不同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所配的组合表现出的效应有很大差异,可以找到细胞质效应较小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材料.
  • 周苏玫, 李潮海, 陈红华, 王军英, 孙博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和池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肥料配施对高赖氨酸玉米(中单90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可明显增加其子粒产量,且子粒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提高,但子粒中赖氨酸的含量却明显降低.氮、磷、钾配施或在此基础上增施微肥,不仅可以加速子粒的发育,提高千粒重,增加穗长,减少秃尖,增加单穗粒重,产量提高,而且可提高子粒中蛋白质和赖氨酸的含量.单施有机肥对高赖氨酸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 张吉旺, 胡昌浩, 王空军, 董树亭, 刘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玉米的饲用营养价值是随着生育时期地推进而不断变化的,本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成熟期子粒产量最高但不是饲用营养价值最高的时期,粮饲兼用玉米鲁单0和高油玉米高油11在乳熟末蜡熟初期收获,鲜物质产量最高,粗蛋白含量及产量也最高,其他营养成分也较高,可以获得最高饲用营养价值;而青饲玉米科多8号在乳熟期收获可以获得最高的饲用营养价值.另外,3种不同类型玉米相比较,青饲玉米科多8号的生物产量高,饲用营养成分尤其是粗蛋白产量最高;高油玉米粗脂肪的含量和产量都是最高的,在作为能量饲料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 王之杰, 王纪华, 赵春江, 黄文江, 马智红, 赵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叶面涂抹1N方式对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不同叶位叶片氮素的吸收、运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后期不同叶位叶片对子粒品质的贡献不同,旗叶对子粒的贡献高于其他叶位叶片.不同蛋白含量类型中,普通子粒蛋白类型的京冬8后期叶片氮素含量下降快,植株氮素含量低,而其转运效率高;子粒高蛋白类型中优907品种氮素收获指数低于京冬8,其子粒中高的蛋白质含量是由于其高吸收、高贮存的结果.中优907茎秆贮存氮素的能力较强,京冬8子粒中氮素的积累更多地依赖于叶片氮素的供应.
  • 崔立莉, 李吉进, 邹国元, 吴玉光, 薛世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沙土上通过沙滤管培养,研究了不同膨润土用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20%的膨润土,使沙土含水量增加了20个百分点,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近1倍;在此基础上增施有机物料(玉米秸秆),含水量增加16个百分点,有机质含量增加20%,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1.1倍.施用膨润土有助于土壤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总量的增加.膨润土能够降低有机物料的分解速率、提高腐殖化系数,从而增加有机质的含量和质量,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肥力状况.
  • 高武军, 魏开发, 孙富丛, 卢龙斗, 王景雪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油菜下胚轴和玉米的幼胚为材料,研究19,22,25,28和1℃5个培养温度对含有Bar基因和几丁质酶基因的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的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玉米、油菜的转化效率都有明显的影响,玉米和油菜转化的最佳温度为25℃;25℃条件下,玉米的转化效率与其余4个温度条件下的转化效率有显著的差异;22℃条件下的油菜转化效率和25℃下的差异不显著.
  • 魏国强, 钱琼秋, 朱祝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黄瓜不同抗性品种在接菌前后酶活性与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黄瓜对白粉病的抗性与植株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酚类物质含量密切相关.不同抗性黄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与PPO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可能存在一定的正相关.
  • 毛爱军, 胡洽, 耿三省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单因子和双因子实验,研究了辣椒炭疽病接种体制备方法及接种时期、接种方法、接种浓度、调查时期和保湿时间对辣椒抗炭疽病的影响,摸索出一套适合辣椒炭疽病红熟果实接种的简便、可行、稳定、准确的抗病性鉴定方法.其要点是利用豇豆荚组织培养基繁殖炭疽病菌,以3×106个/mL的孢子悬浮液,在(26±2)℃的温度下,采用多针接种法接种甜、辣椒红熟期果实,黑暗保湿3 d,甜、辣椒对炭疽病的抗性可以在接种后7 d表现出来.应用该方法对甜、辣椒育种材料进行抗病性筛选,表明我国甜、辣椒中存在着对育种具有应用价值的炭疽病抗源.
  • 王北洪, 黄木易, 马智宏, 王纪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接种条锈菌7 d以后,对健康小麦和感病小麦最上部展开叶的一些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发现随着条锈菌侵入程度的不断加深,冬小麦叶片含水量、叶绿索相对含量不断降低,光系统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及潜在活性受到抑制,同一天中同一时段内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发病严重度、蒸腾速率与严重度呈显著负相关.
  • 朱九生, 乔雄梧, 王静, 秦曙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系统溶剂对杠柳等10种中草药进行提取,以叶片喷雾接虫法或浸渍法测定了粗提液对小菜蛾、菜青虫、菜蚜和棉铃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杠柳、烟草、狼毒、苦楝、百部、苦参提取液对供试一种或几种害虫有较强的毒杀或拒食活性,是重要的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杀虫植物品种.就4种害虫而言,所选中草药对小菜蛾、蔬菜蚜虫和菜青虫具有较高的活性,尤以对菜蚜的活性最高,但对棉铃虫活性较低.在石油醚、氯仿、乙醇和水4种提取溶剂中,乙醇是杠柳、狼毒等多数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有效提取溶剂.
  • 曹秋芬, 孟玉平, 横田清, 王晋泽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MCPB-ethyl的喷布时期、喷布浓度对富士苹果的疏花效果、果实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证明,MCPB-ethyl是一个良好的苹果疏花剂,有效喷布期是中心花盛开后1~5 d,最适喷布期是中心花盛开后1~3 d:最适喷布浓度为15 mol/L,对果实发育、果形、果实着色和果实品质无不利影响.
  • 高海燕, 王善广, 廖小军, 胡小松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品种梨汁中的糖和有机酸含量,并应用SAS统计软件对各种糖和有机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梨汁中的糖主要为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其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高;不同品种梨汁中果糖、葡萄糖及总可溶性糖含量变异较小,相对稳定,果糖与葡萄糖、总可溶性糖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有机酸有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莽草酸、酒石酸、奎宁酸、乳酸和富马酸,以苹果酸含量最高;不同品种梨汁中各有机酸含量差别较大,其中琥珀酸与乳酸、富马酸,莽草酸与柠檬酸、奎宁酸的含量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
  • 赵建成, 李琳, 李盼威, 武明录, 尚辛亥, 李凤岚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河北省高等植物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种群数量以及资源利用现状,综合分析,提出了河北省珍稀濒危植物的受威胁种类和保护分级的标准,将河北省的0种珍稀濒危高等植物初步划分为3个保护等级.其中,河北省一级保护植物19种,二级保护植物22种,三级保护植物29种.分析了河北省珍稀濒危植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对策.
  • 王海平, 李心文, 李景欣, 白凌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酯酶同工酶技术将来自中国主要胡麻产区内蒙古、山西、河北、甘肃的"个枯萎病菌株划分个酯酶型,同时对部分菌株采用人工室内接种同一胡麻材料后的病情进行分析,考察菌株间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同一地区的菌株属于同一酯酶型,同一地区的菌株间的致病性差异不显著,不同地区菌株间的致病性差异显著.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