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89年, 第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9-03-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范光年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受单个显性雄性不育基因控制的遗传特点,建立了一系列的育种方案,并付诸实施,已选育出21个品系和一大批优异单株材料.其中Ta186221品系两年比对照冀麦7号分别增产24.2%和13.7%,且早熟6天.
  • 古世禄, 刘厦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具有代表性的416份中国谷子品种的研究结果证明,绝大多数品种蛋白质含量为10-13.99%,平均含量为11.73±1.40%谷子品种的粳糯性及适口性与蛋白质没有内在联系.谷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及天冬氨酸是中国谷子氨基酸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还研究了中国谷子蛋白质氨基酸的相互关系.
  • 陈国平, 赵仕孝, 刘志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玉米对涝害的反应以生育前期较敏感,三叶期、拔节期和雌穗小花分化期淹水3天使单株产量分别降低13.2%、16.2%和7.9%,而开花期和乳熟初期淹水3天则未造成减产.生育前期涝害首先抑制根系的生长和吸收活动,进而间接影响地上部器官的生长和干物质生产.但雌小花分化期和开花期淹水明显地促进了气生根的发生.
  • 王懿波, 刘学汉, 任和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玉米新黄4和黄改113的GCA效应低于黄早4,其GCA在地点间的稳定性较差,因此不能用其更换生产上配制的全部杂交组合中的黄早4.27-263×新黄4比豫玉1号极显著增产,达10.1%,可直接用于生产;27-263×黄改113减产0.6%,不显著,黄改113×M017比烟单14号减产2.9%,不显著,二者可作为改良单交种进行大面积生产示范试验,然后投入生产.鉴于新黄4和黄改113产量低,抗病性不够好,用其代替黄早4配制杂交种时以作父本为佳.一般配合力的稳定性可以作为衡量自交系好坏及其配制的杂交种适应性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
  • 赵殿轩, 李建兵, 刘玉梅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冀单18号是由"黄早4×CB5"组配的玉米单交种,丰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对肥水反应敏感,对光温气反应迟钝,稳产.在冀中南种植,生育期93天左右,麦田套种与夏播皆可.本项研究以亲本种质基础分析和生态型演变进化的有关理论作指导,探讨了现玉米生态阶段关键生态性状因素的选择指标.
  • 崔洋, 刘克明, 魏建昆, 张为国, 欧阳光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魏建昆等证实在中国存在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本文对C毒素(HMC-toxin)进行了分离、纯化与植物病理测定.经Sephadex G-25柱层析,分部收集50管,经生物活性测定,其中第40—45管有活性.将第40—45管毒素液合并浓缩,过Silicagel柱,分部收集45管毒素液,再通过生物活性测定,我们初步将有活性的部分分为四种亚毒素.毒素I(11—19管)主要使T、C、S、N四种玉米同核异质系及C、N两种玉米同核异质系中的C细胞质的叶片.
  • 茜大彬, 张贵民, 张松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栽培环境对优质基因的表达有强烈的影响,不仅影响小麦的营养品质,而且影响着加工品质.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产生的品质变异相关分析表明,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存在正相关.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追氮时期和底肥与追肥的比例,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加工品质.过量地施用磷肥会降低面筋含量、但并不降低面筋质量.开花期灌水对加工品质有不良影响,但较肥料作用为弱.本文提供了兼顾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较佳栽培措施组合.
  • 牛永章, 张原根, 李炳林, 张伯静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G.hirsutum作母本,G.thurberi作父本进行种间杂交,经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杂种.对杂种后代8个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绒长、籽指的变异系数较小,遗传力较高,分别为62.39%和51.02%,早期世代即可进行单株选择,遗传力较低的其它性状,早期时代以混合选择为宜,单株选择在后期世代才有效.在开放授粉的条件下,除单纤维强度外,各有益性状值均随世代数的递增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用陆地棉连续回交,各种经济性状在后代中恢复得更快.连续自交不利于各种有益特征特性的累积和加强.
  • 丁法元, 蒋居平, 郭海龙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54个芝麻杂交组合10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得出:一般配合力方差明显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表明这些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同一亲本不同性状或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相差很大.即使双亲的一般配合力都为负值,也不能排除获得特殊配合力较高的组合.特殊配合力与双亲一般配合力均值呈显著、极显著的正相关.果轴长、单株产量、单株蒴数、株高和千粒重5个性状的总配合力与单株实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腿高和黄尖长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上述分析结果有利于芝麻亲本选配及杂种后代的选择.
  • 李廷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创造相似群,进行相像组配,实现大豆定向育种,可排除或减少非目的性状对目的型重组的干扰,提高选择率,增强定向性,使优良组合率由不到1.0%增加到13.0-40.9%,优株率由5.0%左右增加到23.6%.缩短育种进程1-3年.
  • 陈奇恩, 翁惠玉, 任平合, 武宗信, 苏彩虹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棉花根系在耕层分布的位置与产量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使侧根向上位移,表现在侧根原基发生离地表仅2-3厘米,较露地直播棉花上移1倍多.浅施有机肥0-10厘米的根系干重占总干重的84.5-87.5%,较深施的74.7%,高9.8-12.8%.1983-1988年研究结果,盆栽试验浅施有机肥比深施的增产11.7-23.8%,大田试验,增产13.6-17.4%,大面积示范,增产13.4-18.87%.
  • 韩锦峰, 齐群钢, 张六洲, 王子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表明,用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简称BR)0.05ppm或0.01ppm浸泡烟草种子24小时后,种子的电导率和渗出液紫外光OD值降低,吸氧量增加,乙烯释放速度和释放量增大;烟草种子萌发时间缩短,其发芽率、萌发系数和发芽势分别高于对照10%、30%和15%以上;幼苗植株干重及根长和根干重明显地增加;幼苗生长势及其抗逆性增强.
  • 郑克宽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早地裸燕麦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生理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旱坡和旱滩地裸燕麦的合理叶面积系数分别为2和2.5—3,构成每亩的最高产量分别为109.15公斤和166.25公斤;光合强度最高值出现在孕穗期,其值为13—24mg/dm2/小时;旱坡和旱滩地裸燕麦的总光合势分别以3万—3.5万m2日和5万—7万m2日的产量较高;裸燕麦的净光合生产率为 7—10g/m2日的产量较高.通过对上述生理指标的阐述,为旱地裸燕麦丰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 曹鸣庆, 刘凡, 蒋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西芹品种"佛罗里达"—优良单株的叶柄组织,在MS+2,4-D2mg/1琼脂培养基上经4—6周产生疏松愈伤组织.在无激素的MS液体培养基内培养2—3周,由愈伤组织形成的悬浮细胞系,大量发生体细胞胚胎.筛选长度介于1.0—1.5mm的胚状体,用滴球法,海藻酸钠包埋,CaCl2固化,制成人工种子.在含1/4MS大量元素的消毒(石至)石基质上,西芹人工种子能较好地萌发并生长为绿苗.
  • 罗英, 卜立芙, 王金耀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是利用棉花耐害性或补偿能力,通过人工模拟摘蕾,了解二代棉铃虫发生为害规律和棉花本身耐害性(补偿能力)的关系.通过1982—1987年对棉花早期摘蕾并给以药剂点涂棉株顶尖试验示范,证明棉花生育早期具有很强的补偿能力.该项措施能控制二代棉铃虫在百株10头以下,增加棉花产量10%以上,减少棉花烂铃50%,增强棉花抗逆能力,推迟棉花衰退,同时能减少防治费用,保护天敌,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陈学仁, 朱兰蕙, 谢庆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三环锡对棉红蛛蜘的成螨、若螨和幼螨都有很好的毒效.在低剂量下,杀卵活性低,但是通过残留接触可有效地杀死新孵化的幼螨.20%三环锡稀释2000倍在果园中喷雾,可有效地防治山楂红蜘蛛、苹果红蜘蛛和柑桔红蜘蛛,而且有很好的残留效果,用药后30天,持续效果仍达90%以上.
  • 陈秉恕, 李慧丽, 王槐青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据1986、1987年在天津西郊大棚黄瓜系统调查,采用m—m回归法对茶黄螨在大棚黄瓜田间危害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认为田间受害株密度小于0.5271时,茶黄螨危害株的田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型;大于0.5271时则为均匀分布型.计算得出不同受害级别下相应的最适抽样数,随着受害程度的加重,抽样数明显减少.
  • 任国兰, 蒋维宇, 李秀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结果表明:山茱萸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3—28℃,致死温度在50—55℃之间,在相对湿度100%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为5—6.需要的营养以1%蛋白胨液和查彼氏培养液为好,单糖、双糖和多糖作为炭源都能很好地被病菌利用,以在甘露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荧光灯和黑光灯照射对孢子萌发有影响,紫外光对分生孢子有强烈的杀伤作用.分生孢子离体寿命为3—4天.用纸碟抑菌圈法对15种农药进行了毒力测定,以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和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最好,多菌灵次之,代森锌的抑菌效果较差.
  • 周艺敏, 任顺荣, 王正祥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氮素化肥不同施量对6种绿叶菜及根茎菜体内硝酸盐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化肥的施用量与蔬菜体内硝酸盐的积累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过氮肥施量与大白菜产量关系的试验,提出了大白菜的合理施氮量.通过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试验,发现磷、钾肥,特别是钾肥对降低蔬菜体内硝酸盐积累有明显作用.
  • 吴多三, 计惠娟, 李文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86—1987年用长效氮肥CDU对伊利莎白甜瓜进行施肥试验,其增产效果显著,在砂壤质土壤上,一次亩施折合纯氮12公斤的CDU作基肥,比施用等氮量尿素增产10-17%,前期瓜产量提高80%以上,经济效益良好.同时研究确认CDU有抑制土壤真菌,促进放线菌、细菌和自生固氮菌的数量增加,有利于作物的健壮生长.
  • 马义兵, 夏荣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应用分组的方法,研究土壤中锰的形态分布,将河北省20种土壤表层的全锰分为代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和残渣态锰,其平均含量分别为2.71ppm、75.04ppm、115.5ppm、14.50ppm和118.5ppm.土壤pH值、碳酸盐含量、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颗粒大小,均对土壤锰的形态分布有重要影响.其结果有助于弄清锰的土壤化学和土壤锰素营养.
  • 袁文甫, 窦瀚修, 李春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旋毛虫感染性的幼虫和排泄分泌抗原免疫BALB/C纯系小鼠,取其脾细胞和SP2/O—Ag14骨髓瘤细胞,在聚乙二醇(PEG)作用下融合,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阳性孔用有限稀释法经3~4次克隆化筛选培养,获得了D4G6和E2B10二个杂交瘤细胞系.经3~6个月的传代培养、冻存和接种小鼠诱生腹水,杂交瘤细胞生长良好,保持了稳定分泌抗体的能力.鼠性腹水和血清效价分别为6×10-3和1×10-4.抗体免疫球蛋白用免疫琼脂双扩散试验测定均为IgG1亚类.
  • 孙士英, 吕泽勋, 黄冠辉, 戴如一, 李振录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落叶松尺蠖(Eranhis ankeraria Standinger)是重要的落叶松食叶害虫,1983—1984年在我省围场县落叶松林中大暴发,1984年发生20多万亩,每株十七年生树上虫口高达数千头到数万头,有大片落叶松林树叶被吃光,是落叶松生产的一大威胁.1983年我们首次分离到了落叶松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aNPV),为了探索利用EaNPV防治落叶松尺蠖的有效方法,明确防治效果,1984—1985年,我们进行了林地防治.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