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87年, 第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7-03-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陈伟程, 李桂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对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花药与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不育系小孢子初始败育发生在幼龄小孢子时期,单核中期基本上完全败育,绒毡层到开花前崩溃.在小孢子初始发育时期,不育系绒毡层细胞的质体呈“杯状”变态.导致雄性不育主要的细胞学原因是绒毡层细胞结构、功能的失常.
  • 孙善澄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是作者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三十余年的研究总结.介绍了亲本选配原则、花期调节、交配方法等远缘杂交技术,用回交与重复授粉、筛选结实率高的组合与单株、延长生育期等方法克服远缘杂种F1的不育性.介绍了小偃麦远缘杂种的培育和选择的方法,八倍体小偃麦、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六倍体小偃麦(小麦新品种)的创制、鉴定和应用等.
  • 彭永康, 张丰德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10—30KR剂量60CO—γ射线处理小麦中引15、St和水稻沪B干种子、幼苗生长期胚根、子叶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后期(萌发5天后)比早期(开始萌发至萌发第5天)明显,芽鞘的发育对γ射线不敏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结果表明,发育受抑的小麦St、水稻沪B胚根中各增加1—2条负极酶带;发育受抑的小麦中引15、St、水稻沪B子叶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没有产生变化,而从外部形态特征上看没有变化的中引15芽鞘中比对照多2条正极带.上述结果表明,经r射线照射后,植物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与内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并不完全相关.
  • 樊志和, 李晓芝, 王占武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2011份小麦育种资源及近年来区域试验和高代材料蛋白质、氨基酸的分析,看到了河北省目前小麦的营养现状;2011份材料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3.57%,赖氨酸平均含量为0.35%.从所分析的材料来看,地区之间的蛋白质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廊坊地区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一般高于其他地区.同时也可以看到由于冷凉、潮湿等因素会使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发生变化.指出全省应开展协作,广泛地交流材料,进一步加强对蛋白质遗传力的研究,争取早日在育种上取得突破.
  • 王振富, 双志福, 张瑞仙, 降彩霞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开展以抗锈和矮秆丰产为主要目标的轮回选择,选择压分别为5.6%和4.7%.抗锈群通过一轮混合选择,条锈病反应型0—1级的抗病株率和严重度25%以下的轻病株率较基础群体分别提高12.5%和5.1%.矮秆丰产群采用两种轮选方案.经两轮选择看出,改良半姐妹法其群体的株高比基础群体明显降低6.2厘米,其余性状有向选择目标集中的趋势;混合选择法其群体除穗粒数外,其余性状进展趋势与上相同.
  • 张福跃, 张桂香, 白志良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非买罗细胞质A2、A3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表明:现有A1系统保持材料对A2、A3仍具有保持能力,A2、A3系统的保持系对A1表现为恢复.A1系统恢复系,不同生态型的材料对A2恢复能力不同,中国高粱仍具恢复能力,部分印度高粱表现为保持,A1、A2的恢复系对A3均表现为保持.研究认为:A2扩大了细胞质利用范围,加强“A2带”的利用,可有效地促进高粱育种的生产.
  • 夏肖仉, 朱凤鸣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证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马来酰胼(MH)10PPm,相应地提高糖浓度,对马铃薯种质材料作切段培养,具有明显的抑制生长效果,经六个月试管存保后,培养物的存活率仍能保持百分之百.因此,本试验资料可为马铃薯种质试管保存技术提供参考.
  • 姚建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农业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对晋南盆地小麦产量结构及其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中、低产水平下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者与产量的关系.三者的合理组成以及它们在形成产量时的相对贡献,对制定晋南盆地小麦栽培管理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孙祖琰, 周起如, 孙全先, 徐长金, 马文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土壤全铁平均含量为2.71%,低于全国平均值(3%)和世界平均值(3.8%).土壤有效铁(DTPA—Fe)平均值为8.2ppm.全省1/6耕地土壤有效铁低于4.5ppm,近2/3耕地土壤有效铁处于4.5—10ppm之间.本文讨论了成土母质、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有机质、土壤碳酸钙对土壤铁消长的影响.铁对植物的有效性与锰关系密切.供铁丰富的土壤,也可能由于锰铁比例失调,导致植物发生缺铁症.
  • 王继文, 辛淑英, 徐继, 王发珠, 李佳格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水稻根际分离的两株固氮菌:肺炎克雷从伯氏菌(Klebsilla Pneumoniae)K—12,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E—25以及从国外引进的水稻根际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lipoferum FS),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 NG13)菌株,分别接种于有水稻幼苗生长的无碳、无氮培养基中,于28℃暗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以上各菌均能正常生长,并与水稻幼苗有联合固氮作用.其固氮活性分别如下:Azospirillum lipoferum FS菌株为10.5毫微克分子C2H4/株/小时,Klebsiella oxytoca NG13菌株为3.9毫微克分子,C2H4/株/小时,Klebsiella pneumoniae K—12菌株为4.9毫微克分子C2H4/株/小时,Enterobacter SP E—25菌株为2.9毫微克分子C2H4/株/小时.固氮菌与水稻联合共生于半固体培养基中时,菌在水稻胚乳周围生长旺盛、繁殖快、并形成菌环.用对DNA专一的荧光染料DAPI染色观察,以及扫描电镜观察均表明:这四种固氮菌均聚集并附着在水稻根表,大部分在根毛区.水稻根横切面的扫描电镜观察,以及对接种的水稻根内生菌的重新分离实验表明,部分固氮菌能够进入水稻根组织的皮层薄壁细胞内生长并繁殖.
  • 张金盛, 任顺荣, 周艺敏, 赵振达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重点讨论了水稻旱种土壤养分问题.主要阐明:水稻旱种与淹水种植土壤养分的区别、水稻体内三要素的变化、氮素利用状况以及水稻体内养分运转率的区别等.同时提出,水稻旱种与淹水种稻在氮素营养的来源方面差异较大.淹水种稻应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土壤,而水稻旱种应适当增施一些无机氮肥.
  • 赵仲仁, 李广仁, 郑巧兰, 史延年, 陈茹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苦豆子草中生物碱的某些植物激素活性.结果表明,喹喏里嗪啶生物碱类具有明显的植物生长刺激作用:促进离体黄瓜子叶的扩张和干物质的积累;促进离体黄瓜子叶根的形成和根的生长.
  • 吴钜文, 汪锦瑞, 王军, 石宝才, 汪为, 王葆翥, 董振华, 魏德忠, 黄琴凤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记录北京蔬菜害虫原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11纲22目89科327种(包含45变种、变型),其中246种是以蔬菜害虫为寄主的新记录.文末附重寄生蜂10科23种.
  • 崔景岳, 王宝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79—1983年在河北省54个县调查了地下害虫的地理分布和危害程度.从采集的大量昆虫标本中,已初步定出了60个虫种,其中包括金龟子50种,金针虫4种,缕蛄2种,拟地甲2种及麦根蝽象等.根据害虫危害程度和生态条件将全省划分为六个自然区,每个区都有自己的优势虫种.目前,地下害虫发生趋势是:蛴螬十分严重,如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在某些地区具有发展趋势;蝼蛄危害减轻,例如华北蝼蛄.作者认为,河北省低平原区仍是重要防治区,在麦田主要防治华北大黑鳃金龟、细胸金针虫,在玉米田要防治华北大黑鳃金龟、黄褐鳃金龟等,在花生田防治暗黑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
  • 温书斋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近些年来,随着畜牧生产集约化,在许多国家家畜粪便已成为环境污染源.本文综述了一些国家为保护环境免受家畜粪便污染制订的法律和采取的相应措施以及经验教训.大型牧场的环境卫生问题,必须既考虑动物和人的安全,又考虑环境的安全.因此根据卫生学和家畜粪便处理的观点,在足够的土地上,兴办规模较小的畜牧场最符合要求,也最为经济.此外,文中还介绍了我国出现的一些类似问题.
  • 曹春景, 刘文惠, 伍荻滕, 胡毓骥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喉、痘病毒易在上皮细胞中增殖这一共同特点,分别进行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弱毒适应鸡胚皮肤细胞(CES)和对CES致细胞病变效应(CPE)试验.掌握其规律之后,选择病变快、含毒量高的第三代喉气管炎细胞毒(LTVCES3)及第三代鸡痘细胞毒(APVCES3)以1:1的比例同时接种CES细胞,并分别用鸡胚和细胞对喉、痘鸡胚毒、CES细胞毒及混合细胞毒进行毒价测定.喉、痘细胞毒的毒价平均高于同株鸡胚毒0.7—1个滴度,混合细胞毒毒价平均低于同株细胞毒0.25—0.3个滴度而高于鸡胚毒0.5—0.7个滴度,从而达到在同一细胞上同时增殖喉、痘病毒之目的,为研制喉、痘二联苗探索了新途径.
  • 刘廷印, 陈燕如, 曹翠瑛, 曹梅讯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肯定了以连代驯化法培育的蓖麻蚕休眠蛹的鲜蛹体重和干物质、脂肪、总糖含量明显高于同品种不休眠的正常蛹,而水分及蛋白质含量降低,它在营养代谢等方面表现出一系列与天然休眠昆虫相同的特征.提示了用连代模拟深秋环境诱导休眠方法的可行性.
  • 冀农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魏建昆同志1983—1984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农学院与Stadelmann教授等人合作,对各类玉米雄花不育细胞质的质量指标进行研究.结果,N、S、C、T四种细胞质在原生质的粘滞度、细胞膜的透水性、稳定性、溶质势、原生质流及外界环境条件对活细胞的影响等方面,以正常N细胞质的质量最好,S细胞质次之,C细胞质较差,T细胞质最差.而且T、C细胞质的生理特性十分接近.T细胞质的这种遗传脆弱性,导致它易受小斑病菌T小种的为害.不难预测,C细胞质对逆境条件也将不能适应.此项成果一经在美国公开,受到科技界高度评价.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