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镇国等, 我国盐溃土的分布和改良, 《地理》, 1963, 1期;
[2] 孙瑞珊, 试论滨海盐碱地的葡萄栽培,《河北农学报》1963、4期;
[3] 田兆顺, 皖北花碱土的形成及其利用改良, 《土壤》1961, 9期;
[4] 孙云蔚, 《果树集论》1964年;
[5] 中国农林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国外农业生产水平和科技进展》, 1975;
[6] 施琦等, 盐碱地农作物的防盐保苗, 《河北省防治土壤盐碱化论文集》1962;
[7] 刘乃堂, 沧州地区盐碱地改良利用经验总结, 《河北省防治土壤盐碱化论文集》1962;
[8] 凯莱, 《盐碱土》, 黄震华译, 1959年8;
[9] 海瓦尔德, 盐土与碱土上的植物生长, 《盐渍土问题译文集》1964;
[10] 青木茂一, 《土壤与植生》, 1956;
[1l] 均德拉加优采夫, 《山地与平地条件下的果园农业技术》, 1959;
[12] 杨进等, 山东苹果砧木资源利用的研究, 《山东农业科学》, 1964, 4期;
[13] 斯特罗果诺夫, 苏联在提高植物抗盐力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植物学报》,195
[7] 6卷期;
[14] L.Bernsteim,H·E·Hayward, physiology of salt tolerance,《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1958, volg, P25-43;
[15] H·E·Hayward, L·Bersteim, plantgrowth relation ships on saltaffected soils, 《Bot.Rer》1958, Vo124,P584-635;
[16] W·Reuther, Minenal nutrition of tree croops, 《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1958, volg, P175;
[17] F.Ehlig, Effeet of salinity on four varieties of table grapes in sand culture,《proc.Amer,soc.Hort.sci》1960,Vol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