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农学报 ›› 1985, Vol. 1 ›› Issue (2): 68-69. doi: 10.7668/hbnxb.1985.02.021

所属专题: 玉米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玉米“C型黄早四”不育系的选育及应用

赵连成, 冯福庆, 王占升   

  1. 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 出版日期:1985-06-28
  • Published:1985-06-28

摘要: 在玉米杂交制种过程中,常因劳力不足或遇不良天气等,造成去雄不及时、不彻底影响制种质量,导致减产,甚至制种失败.一九七○年以前,美国、苏联、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家,采用“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不育化制种,后因小斑病“T”生理小种的暴发,造成严重减产,而失败.后来经过对三十多种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试验研究, 选育出对大小斑病抗性较好的“C 型不育系”.目前我国已引进“MO17 ”“FR37” 和N28 等“C型不育系”开始了“C 型不育的转育夕和小面积生产示范.雄性不育系在玉米制种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免去繁重的人工去雄工作,而且保证了种子质量, 给玉米制种开拓了新途径.一九七八年我们开始进行玉米C型雄性不育系利用的研究, 包括不育系的选育和转育;育性测定, 恢复系的选育以及不育系的特征、特性和生理指标等.到一九八二年已经把黄早四自交系转育成“C 型不育系”.一九八三年开始了京早七号不育化制种和繁种.一九八四年利用C 型黄早四不育系配制京早七号杂交种230余亩.繁殖黄早四不育系13.5亩.同时对C 型黄早四不育系在其它组合上的应用也进行了研究.

引用本文

赵连成, 冯福庆, 王占升. 玉米“C型黄早四”不育系的选育及应用[J]. 华北农学报, 1985, 1(2): 68-69. doi: 10.7668/hbnxb.1985.02.021.

使用本文

0
    /   /   推荐 /   导出引用

链接本文: http://www.hbnxb.net/CN/10.7668/hbnxb.1985.02.021

               http://www.hbnxb.net/CN/Y1985/V1/I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