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国卅五年来,河北水稻生产形势是向前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干旱缺水斗争,曾有过曲折起伏。1983年全省稻田面积249万亩,平均单产667斤。稻田面积最大的1957年曾达353.8万亩,比1949的70.2万亩,扩大5倍。单产最高的1980年为763斤,比1949年的136.8斤(包括旱稻和淀稻在内),增长4.8倍。在正常情况下,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种稻技术的提高,水稻面积和产量是上升趋势。即使在三年(81-83年)连续干旱少雨情况下,水稻生产规模还是比较稳定的。引滦入津后,河北水量减少十亿方以上,稻田用水出现短缺现象。传统育秧移栽方法,用水量大,已不能适应,采取合理节约用水种稻技术就成为当务之急。
王芝棠. 实行水稻旱种,发展河北稻作生产[J]. 华北农学报, 1984, 1(4): 24-26. doi: 10.7668/hbnxb.1984.0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