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农学报 ›› 1981, Vol. 1 ›› Issue (1): 13-16. doi: 10.7668/hbnxb.1981.01.003

所属专题: 小麦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唐山地区冬小麦冻害原因的初步分析和预防措施的探讨

张文桂   

  • 出版日期:1981-03-28
  • Published:1981-03-28

摘要: 1980年我省小麦冻害严重,招致减产。过去我省也曾多次发生冻害,影响夏收,尤以北部麦区减产最甚。 因此,有必要对多年冻害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冻害规律,提出预防措施。唐山地区处于北方晚熟麦区的东北部边缘,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冬季寒冷,春季干燥,与小麦安全越冬关系密切,在一般非冻害年份,小麦也常因冻伤,死苗5%左右。 轻冻年份麦叶大部枯萎,死苗约10%。重冻年份叶片全部枯萎,死苗在20%以上。 建国三十一年来共发生九次冻害,计有: 1951,1957,1961,1963,1966,1968 ,1974,1977,1980,(皆孚指收获年度) 出现频率为29%。其中隔一年的有二次,隔二年的有三次,隔三年的有一次,隔五年的有二次,平均3.4年一遇。六十年代以后,冻害年距有缩短趋势。据日本气象厅(1974年)预报,当今世界气候有寒冷化的趋向。美国科学家也认为近年世界气温略有下降,并预计如果年平均气温下降l℃,无霜期将缩短10一14 天,农作物生长期就要延长7 -11天,有效生育期将缩短17 -25 天。这些论点,虽只是一种趋向,一种预计,但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照我省北部麦区历年小麦冻害的实际情况,应把它视为一种常发性的自然灾害,必须引起重视。随着耕作制度的变更,小麦前茬作物由春播改为套种与夏播,上茬晚熟就影响小麦不得不晚播,冻害问题也越来越大。冻害减产程度与因冻死苗多少有关,又与冻害发生后管理措施的好坏有密切关系。发生冻害以后加强管理,其减产百分数常小于因冻缺苗的百分数。据1961年重点调查,冻害死苗30%的麦田,经过加强管理减产23.1%;冻害死苗40%的麦田经过加强管理减产30.7%大体可以挽回10%左右的损失。反之,如放松管理,其残存麦苗虽未因冻致死,但因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冻伤,会出现返青后迟迟不长的老小苗,穗小粒少,减产百分数常大大超过因冻缺苗的分数。一般说来,冻害轻的年份(1957,1963,1968,1974)小麦约减产一、二成;冻害严重的牛份(1951,1961,1977,1980)约减产三、四成,个别缺苗严重的就得毁种,造成当年夏收大幅度减产,并影响全年粮食产量。 因此分析冻害原因,找出规律,根据小麦生育前期各种有关征兆,提出防冻措施,对确保北部麦区稳产高产有重要意义。

引用本文

张文桂. 唐山地区冬小麦冻害原因的初步分析和预防措施的探讨[J]. 华北农学报, 1981, 1(1): 13-16. doi: 10.7668/hbnxb.1981.01.003.

使用本文

0
    /   /   推荐 /   导出引用

链接本文: http://www.hbnxb.net/CN/10.7668/hbnxb.1981.01.003

               http://www.hbnxb.net/CN/Y1981/V1/I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