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81年, 第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1-03-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农学报》创刊于1962年,由河北省农学会、河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当时省农学会分设作物、土壤肥料、植物保护、蔬菜等四个专业学会,本刊内容也侧重这四个专业的文章。到1966年共出版5卷18期,刊载学术论著、科研成果、研究报告等三百余篇,对促进学术交流,繁荣我省农业科学事业,发展农业生产,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十年浩劫中,学会组织被解散,科研机构被撤销,科研工作、科研活动陷于停顿,《河北农学报》也被迫停刊。在全国科学大会以后,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科学技术政策、知识分子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科研工作恢复正常,学会亦恢复活动。在四个现代化的鼓舞下,广大农业科研人员和科技工作者心情舒畅,意气风发,新成果,新苗头,新创造,新进展,捷报须传,科研战线呈现一派大好形势。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专业的分工更细更深,学科间互相渗透互相结合也更紧更密,河祀省农学会由原来四个专业,扩大为包括农作物、林业、畜收兽医、蚕桑、水产、果树,蔬菜、耕作、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水利、气象等十二个专业学会,开展学术活动。为了适应科研新形势的需要,满足农学会会员及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要求,《河北农学报》经批准,自1981年第一季度复刊,仍由河北省农学会、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联合主办,公开发行。
  • 丁纪元, 徐慕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育种工作中,认识小麦生长的生态环境,重视适应性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近代高产小麦品种的出现,使适应性的概念有了新的发展。Simmonds(1962)将适应性区分为一般适应性和特殊适应性。一般适应性指品种对一系列的环境条件表现较低的相关反应,因而能够适应较为广泛的地理环境。特殊适应性指品种紧密适应有限的环境条件,对有限环境中的一个因子或多个因子具有最大的相关反应。参照 Simmonds 的观点,我们认为适应性应和植株的陕状相提并论。因为适应性是有机体维持个体生命,对生态环境具有“顺境反应”的能力,它使物种得以逐代繁殖,是每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经过选择获得的遗传特性。所以育种工作者对性状的选择,从来不能离开是种的适应性,一旦脱离,就失去品种的生产意义,品种的一般适应性是品种在较为广泛的地理环境中,获得高产和稳产的能力。种植区域愈广泛,说明一般适应性愈强。品种的一般适应性是是由许多质量性状例如抗寒、抗旱、抗倒伏等与许多数量性状例如产量性状等综合表现出来的。特殊适应性是品种高度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尤其适应那种特殊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品种的特殊适应性也是由各种性状综合表现的结果。
  • 张文桂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80年我省小麦冻害严重,招致减产。过去我省也曾多次发生冻害,影响夏收,尤以北部麦区减产最甚。 因此,有必要对多年冻害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冻害规律,提出预防措施。唐山地区处于北方晚熟麦区的东北部边缘,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冬季寒冷,春季干燥,与小麦安全越冬关系密切,在一般非冻害年份,小麦也常因冻伤,死苗5%左右。 轻冻年份麦叶大部枯萎,死苗约10%。重冻年份叶片全部枯萎,死苗在20%以上。 建国三十一年来共发生九次冻害,计有: 1951,1957,1961,1963,1966,1968 ,1974,1977,1980,(皆孚指收获年度) 出现频率为29%。其中隔一年的有二次,隔二年的有三次,隔三年的有一次,隔五年的有二次,平均3.4年一遇。六十年代以后,冻害年距有缩短趋势。据日本气象厅(1974年)预报,当今世界气候有寒冷化的趋向。美国科学家也认为近年世界气温略有下降,并预计如果年平均气温下降l℃,无霜期将缩短10一14 天,农作物生长期就要延长7 -11天,有效生育期将缩短17 -25 天。这些论点,虽只是一种趋向,一种预计,但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照我省北部麦区历年小麦冻害的实际情况,应把它视为一种常发性的自然灾害,必须引起重视。随着耕作制度的变更,小麦前茬作物由春播改为套种与夏播,上茬晚熟就影响小麦不得不晚播,冻害问题也越来越大。冻害减产程度与因冻死苗多少有关,又与冻害发生后管理措施的好坏有密切关系。发生冻害以后加强管理,其减产百分数常小于因冻缺苗的百分数。据1961年重点调查,冻害死苗30%的麦田,经过加强管理减产23.1%;冻害死苗40%的麦田经过加强管理减产30.7%大体可以挽回10%左右的损失。反之,如放松管理,其残存麦苗虽未因冻致死,但因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冻伤,会出现返青后迟迟不长的老小苗,穗小粒少,减产百分数常大大超过因冻缺苗的分数。一般说来,冻害轻的年份(1957,1963,1968,1974)小麦约减产一、二成;冻害严重的牛份(1951,1961,1977,1980)约减产三、四成,个别缺苗严重的就得毁种,造成当年夏收大幅度减产,并影响全年粮食产量。 因此分析冻害原因,找出规律,根据小麦生育前期各种有关征兆,提出防冻措施,对确保北部麦区稳产高产有重要意义。
  • 冯家瑞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唐革10号高梁是我所1974至1979年用3197A为母本,唐恢20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具有高产、稳产、品质好、出米率高、抗旱、耐瘠、制种简便等优点。经全国区域试验,产量、品质均名列前矛。唐革10号的出米率可达83—85%,蛋白质含量10.02%,百克蛋白质、赖氨酸含量2.4%,单宁含量0.06%,达到国家规定标准。1979年在唐山地.区已推广8.3万亩,1980年可达15万亩,在辽南地区也种有一定面积。
  • 张绪振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冀棉三号原名1167,是从2319选系经过三年单株选择、三年品系比较、两年全国区域试验评比选择而成,定名为冀棉三号。
  • 吴静渲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种质资源是作物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近代育种的显著成就都与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有关,这在抗性育种和品质育种中尤为明显。育种工作越向前发展,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也就愈加显得突出。我国许多科研单位在收集、保存、研究、利用种质资源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为育种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基因源。仅就甘薯来说,建国三十年来,我国已培育出甘薯品种一百多个,目前栽培面积较大的有四十多个,这都是在筛选鉴定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把遗传变异性有效地结合到改良类型中去的结果。
  •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永年县是河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第一个试点县。该县位于北纬36°35’-56’,东径114°20’-52’,面积898平方公里。气候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雨热同季,寒旱同期。热量资源居全省前列,农作物一年两熟。雨量集中于六、七、八月,春旱夏涝。地貌类型自西而东按石质丘陵-土质丘陵岗坡-山麓平原-冲积平原顺序排列。土地利用现状:农田占82%,林地占5.2%、蒲苇占0.5%,水面占0.4%,荒山占1.2%,非生产用地占10.7%。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全县土壤包括褐土、潮上、沼泽土、盐土4个土类、9个亚类、2个土属、66个土种。全县土壤资源优势主要为:40.3%土壤表层质地适中,土体构型良好,适于各种物;54.3%土壤具有中等肥力水平;83.9%土壤层深厚,平原地形,坡度不到二千分之一,便于机械作业和水利建设;65%土壤具备良好地下水源及灌溉基础。土壤资源潜力发挥的障碍因素主要是: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壤耕层较浅,而犁底层较厚;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壤缺乏某些营养元素,含量不足,不协调;7.9%土壤沙;6.4%土壤夹杂砾石;10.3%土壤质地粘重;3.9%土壤盐化;2.4%土壤沼泽化;6.2%土壤水土流失,15%土壤水源短缺。为了改良、利用土壤资源,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我们在土壤普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研究,对全县土壤资料作了整理分析,使土壤普查成果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 程法曾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麦蚜茧蜂产卵于麦蚜体内寄生。被寄生蚜经4—8天,体色交黄或灰褐色,膨大成僵蚜死亡。一般年份,在小麦灌浆至蜡熟,麦蚜盛害期,田间麦蚜被寄生率可达30—50%,麦收前寄生率可达90%以上,是麦蚜的重要天敌。国内对麦蚜茧蜂研究报道尚少,我们于1978—1980年在保定郊区和学校农场麦田,对麦蚜茧蜂的种类、年生活史、发生规律及主要生活习性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初报如下。
  • 赵文臣, 焦惠生, 张淑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不育性化学药剂是防治害虫的一个新途径。它的优点是可以直接使用田间一部分害虫不育,从而减低害虫密度,甚至消灭种群,经济、高效,但又保护天敌,不污染环境。Mitlin 等(1957、1958)曾试验了许多物质,主要是细胞分裂毒剂、抗癌药物、核酸代谢抑制剂,证明了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育效果Labracque(1960)筛选了更多种类,其中包括一部分常用的杀虫剂,如狄氏剂,丙稀除虫菊酯等;1961年他又报道了三种烃化剂作为家蝇的不育性药剂的高度有效性。1962年在一个小岛上用其中之一(Apholate)进行小规模试验,获得了防治上的很大成功。张宗炳等(1963)报导Thoi一TEPA对家蝇和粘虫具有很好的不育效应。关于TH一6040导致害虫的不育国外虽已有研究,但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的不育资料尚未见报道。为了探索防治粘虫的新方法,我们用TH一6040在室内作了对粘虫不育的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 翁殿伊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油松是我省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生长快,适应性强,是深受欢迎的优良用材树种。油松在漫长的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种内个体的形态特征出现了分离变异。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单株或群体,扩大繁殖,用于林业生产,是早日实现林木良种化加快林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曾到我省燕山山地遵化县境内东陵林场(海拔225米)、兴隆县境内六里坪林场(海拔950米)、平泉县境内黄土梁子林场(海拔760米)、大窝铺林场(海拔1200米),重点对油松人工林进行了调查,共调查标准地26块,林木总株数987株。调查时间是年度球花开放期。调查方法: 在林分内设置标准地,每块标准地面积200或40平方米,对标准地内每木的胸径、树高、中央直径、枝干粗细、针叶长度、皮厚、枝干角等进行实测。对形态指标采用目测法,记载树干的通直度(通直、直、较弯、弯曲)、树皮色泽、开裂程度、枝和叶疏密情况、雌、雄球花分布特点等特征,然后根据生长指标和形态指标进行内业整理。标准地的设置,主要选择了16、20、23、24、25、36年生的林分。不同立地条件对林木的生长速度有显著影响,所以注意了阴阳坡、坡上坡下不同林分的调查。
  • 刘兆华, 刘国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选育速生、抗逆性强的榆树新品种,我们从1973年开始,通过属内种间人工有性杂交的方法,获得了遗传变异大,具有优势的杂种苗木。并通过3—6年的观察和对比试验,从中选出了三个优良株系,即白榆×多脉榆—20(编号75—02—20)、红果榆×白榆的二个系号(编号78—38—68、78—38—84)。与亲本、当地广为栽培的白榆比较,表现了杂交优势。生长快、干形通直、树形美观,对病、虫和土壤盐碱有一定的抗性。现将初步鉴定结果总结如下。
  • 孙荫槐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多倍性现象是高等植物新物种形成的主要方法之一。发现和培育优良的多倍体新品种,也是果树品种改良的有效途径之一。据有关资料报道,在葡萄、苹果、西洋梨、洋李、西瓜等树种中均已有多倍体品种存在。但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尚少,多倍体品种也为数不多,尤其中国梨各系统中,尚未见报道。
  • 庄步青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家蚕雄性比雌性食桑量少11%~13%,而蚕茧的出丝率高15%~32%。因此培育出经济性状更高的限性新品种,只养雄蚕以增产蚕丝是蚕业科学工作者的理想。国内外培育家蚕限性品种的途径有卵色限性(黑色蚕卵为雌,白色蚕卵为雄或相反),斑纹限性种(花蚕为雌,白蚕为雄)和茧色限性种(黄茧为雌白茧为雄)。另外还有育成具有平衡致死基因的原种,使F1雌卵死亡,孵化的全为雄蚕等等。C.TYPHHHKOB发表的卵色限性品种,用幅射诱发了两个第10染色体易位的品系田岛等(1951)用X射线诱变的方法获得了+ W2限性黑卵系统,此系统黑紫色卵为雌蚕,白卵为雄蚕,通过光电管淘汰黑卵,可以专养雄蚕但是,由辐射引变育成的限性种,其经济性状不如实用种,因此,在生产上推广的限性品种并不多,我国尚无投产的限性品种。据介绍,日本最近育成了蛹体重雌比雄为1.3:1的实用品种为了探索培育卵色限性原种使具有实用经济性状水平,或者使实用种具有卵色限性特征,缩短只养雄蚕的实用品种的育成时间,本实验对杂交育种方法进行了研究。
  • 蔡宏玉, 徐占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养蚕生产,以每张蚕种的产茧量计产,忽视桑叶及人工的消耗,经济收益较低,无效劳动较多。一般张产100斤茧需用桑叶2,000斤,即生产一斤茧需消耗桑叶20斤左右。斤茧用叶量多,势必降低以桑园面积计产的亩桑产茧量,又不提高劳动生产率。农家生产中斤茧用叶量主要由给桑量和给桑回数组成。给桑量过多会浪费叶,过少会影响蚕体发育和经济收益;给桑回数亦然。生产一斤蚕茧究竟用多少桑叶最为经济合理,国内外有许多研究报道。各地的叶质、养蚕习惯、桑叶收获方法及自然地理条件不同都对给桑量和产茧量产生影响,因此意见不一。为此,进行合理用叶的研究,探讨符合我省养蚕条件的经济合理的用叶量和给桑回数,提高我省亩桑产茧能力,增加养蚕经济收益有一定的意义。
  • 高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我省黑龙港地区总面积35,000余平方公里,除黑龙港河本流域以外,还包括南运河以东大清河以南以及滹沱河、滏阳河之间的一些地区。耕地约占全省总耕地的三分之一,但农业水平较低。本地区年雨量在500mm左右,年内和年际之间分配极不均匀,年雨量变差系数在0.35-0.4之间。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在地下埋藏着一个庞大的咸水体,其储量多达1,539.26亿 M3,厚度自40-50M至200-300M不等。咸水体一般顶板上界在20-40M,并有19,000平方公里直接露出地面,矿化度自3-5克/升至10克/升,有的高达30克/升。咸水体是导致土壤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其埋藏的深浅与矿化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土壤盐碱化的轻重:如此庞大深厚的咸水体,在全国平原地区是罕见的。在自然地理方面,地势低洼,地形封闭,地面地下径流不畅,在根治海河工程未实施以前,除运东滨海有一些直接入海的小河以外,没有排洪泄涝出路,以致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本地区旱涝碱问题,在桩个黄淮海平原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灾害程度录重,治理的难度也最大。
  • 于凤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黑龙港地区属低平原区,位于河北省的东南部,共包括47个县、市。总面积约37,500平方公里,占河北省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占河北平原总面积的44%,耕地面积3,550万亩(包括运东滨海开荒200万亩)。而可灌溉的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利用地下水灌溉的面积为918万亩,约占总灌溉面积的四分之三;利用地表水灌溉的面积为413万亩,约占总灌溉面积的四分之一。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少雪,夏季炎热多雨,旱涝频率比较大。由于连年干旱缺水,整个黑龙港地区地下水位下降非常明显,形成下降漏斗。其中最大的如冀、枣、衡漏斗,其漏斗中心水位埋深20余米。运东地区中心水位埋深也已达10几米。
  • 张汉章, 朱志俭, 赵玉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环境热量的基本来源。生物环境热量是生物接收的辐射热量。由于太阳辐射的直接测定记录少,也由于测定辐射不如测定温度简便,所以一般都用温度来反映热量。“积温”是给定时期内一定温度的总和。将温度累加是气候统计中的一种方法,用积温做为气候参数是可以的。积温是对大范围气侯作描述的一个统计量,积温作为热量指标是对较大范围气候鉴定的一个很粗糙的物理学指标。积温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始于1735年法国的瑞膜(Reanmen),他用作物生长期间日荫气温的平均值总和,作为选择作物的气候指标。本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大后美保曾介绍计算积温时应注意之点。日本农业气象研究只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应用积温。我国从五十年代起将积温广泛应用于农业气象的研究。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一度用积温作发育期预报,效果不好。但是,积温作为农业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仍被广泛应用,并据此指导作物布局,和进行农业气象的分析研究。因此,需要慎重考虑积温所能反映作物环境的热量条件的局限性。
  • 尹祥林, 朱志俭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气候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内容,包括太阳辐射、日照时数、热量、水分和空气,具体系指生长期长短,总热量和降水量及在年内年际的分配,光照时数、辐射强度,质量及其变化特点等。其数量的多寡及其配合是否恰当,形成了各种农业气候资源类型。这些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构成。我省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明显,形成我省农业气候有如下特点:第一、光热资源丰富。第二、光热水资源在地理上的分布极不均匀。第三、农业气候条件的年际变化大。第四、农业气象灾害频繁第五、山区气候复杂多样。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