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农学报 ›› 1966, Vol. 1 ›› Issue (1): 47-52. doi: 10.7668/hbnxb.1966.01.010

所属专题: 小麦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小麦锈病是能够战胜的

  1. 1. 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大名县毛苏样板田工作组;
    2. 河北省邯郸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大名县毛苏样板田工作组
  • 出版日期:1966-03-28
  • Published:1966-03-28

摘要: 邯郸专区沿漳河、卫河、马颊河冀、鲁、豫交界一带(包括大名、临漳、魏县部分地区)麦田面积约二十七万亩,一般占总耕地面积30—50%。由于地势低洼,多盐碱地,秋冬地湿,气温偏暖,春季露重,气温回升也早,适合锈菌越冬越春,多年来形成小麦锈病的常发病区。群众反映,这里是"十年九锈","常年黄到腰,重年黄到梢",后期麦田往往是枯黄一片,辛勤劳动,收成很少。据调查,1959年至1965年七年间就有五年绣病发生流行,其中以1964年发病最重,一般减产30-,50%, 1960年及1963年减产也在20%以上,锈病成为当地小麦增产的一大障碍。

引用本文

. 小麦锈病是能够战胜的[J]. 华北农学报, 1966, 1(1): 47-52. doi: 10.7668/hbnxb.1966.01.010.

使用本文

0
    /   /   推荐 /   导出引用

链接本文: http://www.hbnxb.net/CN/10.7668/hbnxb.1966.01.010

               http://www.hbnxb.net/CN/Y1966/V1/I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