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85年, 第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5-09-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曹文茂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张家口坝下春小麦主要分布在河谷盆地有灌溉条件的地带。干旱是当地小麦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特别是春旱严重,地上水和地下水资源十分贫乏,种植春播小麦困难重重,产量极低。经过多年试种示范夏播小麦,基本上是成功的。
  • 孙鸿良, 陈敬峰, 肖凯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沧州地区属湿润向半湿润区过渡的具有明显旱季的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0—12.5℃,极端最高气温为42.9℃,极端最低气温-23.6℃,无霜期约200天,≥0℃有效积温约4,500—5,100℃,≥0℃持续天数为285—295天,≥10℃以上。
  • 李宗智, 娄希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建国以来,我国培育推广了数以千计的粮食作物良种,进行了多次品种更换,加上其它措施,使我国粮食单产和总产都有很大增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多是重视产量,忽视品质。产量提高了,品质不同程度地下降了。
  • 赵殿轩, 李建兵, 王品正, 刘玉梅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自交系是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材料。对玉米自交系的深刻认识和科学利用是玉米强优组合选配的关键。为此,不少学者曾在配合力测定、线粒体互补、同工酶分析等数量遗传和生理生化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 高茂盛, 柳永清, 王米贵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农业生产上应用的玉米杂交种,在外部形态、经济性状、适应性和抗逆力等方面表现很不一致,混杂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损失。据1984年调查,有的杂交种自交株率达30%,严重的地块达70—80%。全面鉴测我省玉米种子,了解全省自交系、杂交种现状,选出最佳自交系,扩大繁殖,淘汰劣系。
  • 曲健木, 石书琰, 张之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丰产性是棉花品种的一种属性。它是对一定生态条件适应程度的反应,是由许多性状综合作用的具体表现。构成品种丰产性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因素众多。本文仅就结铃性、铃重、衣指、籽指、农分、绒长、铃壳重等几个性状,分析它们在构成丰产性中所起的作用、地位及相互关系,为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 崔林, 范银燕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莜麦育种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杂种群体或人工引变群体中选择合乎需要的理想材料。了解莜麦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性,对于莜麦育种的选择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对莜麦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提高选择效果提供依据。
  • 卢升高, 俞仁培, 王遵亲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黄淮海平原零星地分布着碱化土壤,多呈大小不一的斑块与其它盐渍土插花分布在耕地中,当地农民统称之为瓦碱。典型的瓦碱大多为光板地,或仅生长稀疏的剪刀股(Polygonum sibiricum)、罗布麻(Apocynum ventum)、骆驼蓬(Peganumnavmala)和小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等耐盐碱植物。
  • 刘宗衡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一)无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位置近年国内学术界对有些人提出的所谓"有机农业"的概念发生了争论,土镶肥料科研工作的同志也有不同看法。但是总的看来,大多数同志不同意单纯"有机"或"无机"的看法,而倾向于"有机无机结合"这一概念。
  • 田士明, 李淑霞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明在华北潮土区不同地力条件对产量的影响,1981—1984年我们在全县多点试验,对土壤养分因子的丰缺进行了比较。以上土壤养分指标的分析计算,可以为配方施肥提供参考。在制定施肥计划时,应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确定相应的增产幅度和施肥数量。
  •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玉米对锌敏感。土壤缺锌玉米表现的主要症状是叶片失绿,光合作用减弱,节间缩短,生长受阻,产量下降。河北省耕地低锌土壤(有效锌<0.5ppm)面积约占70%。玉米的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四分之一。研究玉米的缺锌临界值、锌肥的施用方法。
  • 田波, 张秀华, 曹寿先, 田文慧, 祖茂增, 王宇, 张俊荃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由于病毒病为害严重,我市甜椒产量急剧下降,有的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了市场供应和农民收入。1982年开始,我们利用卫星RNA(S51S52)和 TMVN14对甜椒病毒病进行了防治,结果如下:应用卫星 RNA 保护的甜椒,开花期比对照提前10—15天,株高增加5.9—8cm,生
  • 王焕如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Stakman 发现小麦秆锈菌有生理分化现象是植物病理学发展史中的一大贡献。他建立的用鉴别寄主鉴定生理小种的方法,在国际间在过去和现在都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实践和近代学术观点的发展。
  • 宋太祥, 张维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狼蛛在害虫的生物学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迄今为止,国内对这一科蜘蛛尚未见深入的研究报道。本文记述河北省习见的两种大型狼蛛。第一种最初系由德国学者申克尔定立的新种,但后来对该种的记述有许多混乱,有必要加以澄清。
  • 田士波, 陈一心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地老虎"原是夜蛾科中某些切根性种类的通俗名称,现在则泛指切根夜蛾亚科的种类。地老虎为害多种植物。不少种类的幼虫大部分时间栖息在土中,所以,在害虫防治学中把地老虎定为地下害虫。
  • 李璧铣, 高书兰, 刘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在国内玉米螟的研究文献中,有关越冬代成虫活动习性的资料很少。尤其是成虫对交尾、繁殖场所的选择,不同生态环境的栖息数量等,尚未见报道。了解和掌握这些情况,不仅可为直接防治成虫,治螟于主要寄主田之外,开辟防治玉米螟新途径,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对改进提高预测预报技术,准确指导第一代防治工作,制定新的综防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所于1982—1984年进行了研究。
  • 张明贤, 王金春, 李霞, 陈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自从塑料薄膜地面覆盖在蔬菜上应用之后,取得了显著的早熟增产效果。比露地不覆膜栽培形式约提早成熟5—7天,产量提高30—50%左右。地膜覆盖这一新的技术措施,目前正在推广应用。但是配合地膜覆盖的栽培技术还不完善,不配套,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