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85年, 第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5-03-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茜大彬, 刘毅, 李志宏, 吴建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六十年代以来,衡水地区农科所对服务区小麦生产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确认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是地簿肥少、天旱缺水,土地盐碱和越冬冻害及干热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其中以薄为首,旱是关键。薄和碱是低产的主要原因,不稳是旱和灾的直接后果。薄加剧了旱和灾的影响,旱使肥难以充分发挥肥效。
  • 杨家凤, 崔景维, 孙连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邯郸地区全年≥0℃积温为4800—5000℃,保证率80%的积温为4600—4800℃。当地春播棉花所需≥10℃活动积温,从四月二十日到十月二十日共约4000℃。因此,如果一年一作单种棉花,将有适宜冬小麦生长的≥0℃活动积温800—1000℃不能充分利用。
  • 侯学曾, 阎西来, 王凤云, 王美新, 董淑英, 王清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有性杂交方法,进行冬小麦常规育种,至今仍是世界小麦育种的主要手段。但它一年只能收获一代,育成一个新品种需时很长。加速世代育种,可在一年内完成冬小麦几个世代的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加代育种不仅能自成体系,作为育种技术,还可以与其它育种方法相结合,加快选育速度。特别是跟常规育种相结合,在加代过程中,根据小麦杂种各个不同世代的特点和要求,搭配田间种植和选择,从而保存常规育种的优点。
  • 杜连恩, 罗景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小麦孤雌生殖属单性生殖范畴。早在1916—1943年间,国外就有人发现用异属种花粉授粉时产生孤雌生殖后代。据新关宏夫1969年报道,自然界中植物单性生殖的现象普遍存在,已有42个属75种以上的高等植物中出现过单倍体。但是,孤雌生殖的自然发生频率很低。为了探索提高孤雌生殖发生频率的方法,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科技工作者相继开展了研究。如中科院遗传研究所胡启德诱导小麦单性生殖;赖来展、张源诱导水稻的孤雌生殖;周世琦的棉花孤雌生殖研究;方宗熙等裙带菜的孤雌生殖及其后代的遗传特性的研究;四川大学生物系人工诱发油菜孤雌生殖单信体的研究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 曲健木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一)纤维品质概念及对纤维品质的要求:棉花纤维是棉纺工业的基本原料。由于纺织种类不同,对棉纱支数以及不同支数棉纱所应具备的物理性能的要求亦不同。不同支数棉纱的物理性能,是由棉纤维本身的品质及加工工艺两方面所构成。前者对棉纱物理性能(或称之为棉纱品质)常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 田长叶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张家口坝上地区位于河北省北部,属于内蒙古高原冷凉气候带。由于纬度高,地势高,主要气候特点是:气温低,降雨少,无霜期短,日照长。年平均气温1—3℃,大于或等于0℃积温为2300—2800℃,年降雨量35C—400毫米,年日照2900—3000小时,无霜期80—110天之间。莜麦是长日照作物。耐寒耐瘠,适应性较强。坝上地区种植莜麦历史悠久,是莜麦主产区之一。
  • 祖茂增, 王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温室白粉虱是蔬菜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1975年以来,随着我区蔬菜保护地栽培的发展,温室白粉虱的发生和为害也日趋严重。西红柿、菜豆、黄瓜、茄子等减产30%;,严重地块减产60%;,甚至绝收。该虫还传播病毒病,给生产上造成很大损失。又由于该虫寄生范围广泛、繁殖快、孤雌产卵,同时,成虫会迁飞、若虫体外有蜡质保护,抗药性强,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
  • 张洪喜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蒙古沙潜Gonocephalum riticulatum Motsch 又名蒙古拟地,凡有沙潜为害的地方都混生有蒙古沙潜,其数量在某些年份还多于沙潜。是作物苗期主要害虫之一,为害各种作物、蔬菜、花卉、果树实生苗的幼芽嫩根,造成缺苗断垄、甚至重播。该虫食性复杂、历年都造成不同程度灾害。
  • 郭翼奋, 梁再群, 王树棕, 谢云陆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小麦矮腥黑穗病是小麦的一种重要病害,是我国禁止输入的对外植物检疫对象。河北省坝上发生的小麦腥黑穗病是网腥黑穗病还是矮腥黑穗病,多年来一直存在不同认识。主要原因是坝上小麦腥黑穗病病原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小麦网腥黑粉菌孢子有些差异,特别是孢子网脊较高、胶质鞘较厚。由于这个原因,坝上小麦腥黑穗病的病原问题自然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关于这两个病害,确实存在形态特征不易明确划分的特点,但事实上它们是可分的。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在病害症状、病原孢子形态及生理生化等方面都做了不少区分比较工作。
  • 石键, 郑善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杀灭菊酯(Fenvalerata 氰戊菊酯 S-5602)1972年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开发,是目前国内首先批量生产的农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化学名称2—氰基—间—苯氧苄基—2异丙基对氯苯基乙酸苯酯。该药杀虫活性很强。对鳞翅目幼虫、直翅目、双翅目害虫等具有强触杀作用。对人畜低毒,国内外已广泛用于防治棉、粮,果树、蔬菜等作物害虫,是国内取代有机氯农药的重要品种之一,也是防治蔬菜害虫的理想新品种。
  • 张慧, 高玉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涕灭威是一种内吸性很强的杀虫剂。将其颗粒剂于作物播种时施入土壤,能被根系吸收,并传导到植株各部,对咀嚼式及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较长的防效。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胆碱酯酶,目前用于防治棉蚜,已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黄地老虎的为害日趋严重,急待解决。我们根据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相继混合发生的特点,试图用涕灭威处理土壤达到兼治目的。
  • 胡世宽, 吴德昌, 李雅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前言黄花菜是我国的特产蔬菜。营养丰富,所含维生素、蛋白质和糖比西红柿、甘兰高10倍,矿物质高3倍以上,是一种深受国内外人民喜爱的佐餐佳品。黄花菜还可药用,具有健胃、利尿、通乳、消肿痛等功能。黄花菜的经济价值高,适应性广,栽培容易,并且国家大量收购,各地农村均可大量发展种植。
  • 陈广太, 刘凤山, 王文全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太行山造林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有林木五百多万亩。这对改善太行山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源,解决民用材、烧柴等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距彻底治理太行山的要求还相差很远。要保证今后造林成功必须研究适宜该区的造林技术措施,其中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是关键措施之一。现根据我们对我省太行山人工林的调查研究就这个问题提供一些意见。
  • 李永振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衡水地区地处黑龙港流域。年平均气温13℃,无霜期195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48毫米,土壤为浅色草甸土;适合杨树生长。七十年代发展农田林网栽植的大多为杨树纯林,一般采用100亩左右一方的小网格,2—4行的窄林带,株行距1×1米到3×5米不等。生长较好的林带业已采伐,近期失去了防护作用。也有不少地方,树种单一,病虫严重,植距偏小,生长缓慢,形成了"小老树",成林而不能成材。
  • 孟广尧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黑龙港流域适宜发展棉花生产。担由于旱、薄、涝、碱,棉花、产量低而不稳。据调查,瘠薄棉田占棉田面积的70%以上,多数棉田氮磷齐缺。地薄又加重了旱碱的危害。1982年我们在坝县马坊大队千亩棉田进行增磷补氮的试验和示范,1983年在大城和坝县的薄碱地上试验,探讨氮磷化肥的合理配比指标。
  • 姜惠明, 吴秀云, 赵之博, 贝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黑杨派杨树品种资源不丰富,建国前只有国外引进的加杨在个别地方栽培。1954年以后,北京植物园和中国林科院从欧洲引进一些黑杨派杨树。60年以来,我省在一些地区引种这些杨树,目前已成材,但栽培尚不普遍,正在扩大栽培面积。黑杨派杨树生长快,分布广,树干高大通直,树型美观,无性繁殖容易,短期内能速生丰产,是营造速生用材林、防护林、城乡绿化的重要树种, 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农作物学会第二、三两届理事联席会于今年_月二十五日在石家庄市召开。会议听取并讨论了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宣布了第三届理事会的选举结果,制定了农作物学会章程,讨论、部署了今后工作。第三届理事会由三十五名理事组成。
  • 张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夏玉米是河北省主要秋粮作物。气象条件是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灌溉条件下,热量条件是主导影响因子。夏玉米各年间产量的较大波动虽然是由于年际间热量的较大差异所造成,但更直接的原因是不依据当地热量资源正确选择熟型和确定适宜播期,从而使其成熟期推迟遭受低温冷害。
  • 樊志和, 李晓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对1984年参加省区域试验的小麦品种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进行了分析。分析的材料包括参加1984年省各类型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各观察圃的品种64个,以及准备参加区试的品种79个,共计143个。由于同一品种参加了不同单位的区试,所以共测定单样208个。对照为津丰一号、泰山一号、冀麦六号、七号、十七号、东方红三号等六个品种。
  • 李济宸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野生大豆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蛋白质含量高,是重要的种质资源。尽快查清我省野生大豆资源及其分布,加以搜集和利用,对于丰富大豆育种的遗传基础,加快育种步伐及研究大豆的起源、进化,生态和分类等都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自1980年以来,我所开展了全省野生大豆资源考察工作。
  • 卢耀书, 马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天津红小豆是我国的名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为了进一步了解红小豆的生长发育规律,我们于1983年在本所对天津红小豆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方法是:在试验田六月二十日播种的样区内,从七月十二日起到八月二十七日止,每15天取豆5株,测量其高度,复叶,分枝、根系、鲜重及干重,又在六月十八日播种区中选有代表性的植株5株,定株观察,从七月二十九日起到主茎复叶不再出现止,每三日对株高、叶片(测其侧宽)。
  • 吕富保, 曹炳甲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把基本苗数。速效氮和速效磷作为自变量,选择产量、净产值、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指标为目标函数,设计了三因子五水平的复因子试验,共设23个处理分为三个正交区组,小区面积为33.3m2
  • 任文仲, 任志娥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82年以杂交育种的六十个高代(F5-F8)株系为材料,测定了不同株系的叶质重。于开花后第四十天的下午2—4时取顶数第4—5位定形叶十片,用打孔器打取叶圆片七十枚,烘干称重。收获后分析了七十枚叶圆片干重与株系产量的相关性及不同杂交组合和不同叶形的株系间叶质重差异的显著性。
  • 张劲苗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草木樨作绿肥,第一年播种,第二年开花盛期翻压,青体产量高肥效好,但占地时间长,影响推广。我们从1981年开始,与崇礼县合作进行了草木樨暖芽增产效益试验。暖芽就是在播种的第二年草木栖萌芽时翻压,可解决占地时间长的问题,是绿肥利用的一种新方式。
  • 吴仁顿, 刘洪庄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衡水地区的土壤属石灰质土壤,耕作层速效钼含量在铁钼临界值0.15ppm以下。1982年在全区十五个点进行了花生施钼肥试验,平均增产14.8%,1983年继续进行小区试验,同时在深县、冀县、安平、饶阳、阜城等县十三万亩缺钼土壤上,进行了生产示范,效果良好,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