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84年, 第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4-06-28
      

    科研简报

  • 全选
    |

    科研简报

  • 王焕如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的抗病育种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有若干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认识,在方法上须有所改进,才能取得更大的效益。下面就基因对基因的概念,植物的抗病性和抗性基因的复杂性,锈菌生理小种鉴定问题和抗病育种的几种方法,谈谈我的学习体会。一、基因对基因概念在自然界,生物与生物之间常表现为共生关系。
  • 王振庄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省蝗虫种类的调查中,发现多数种类是以卵的形式在地表以下越冬。但是有四种蝗虫却是以成虫在背风、向阳的草丛、石缝或土穴内越冬的。其中有的个体较大,飞翔力也很强、往往会使人产生误解。为了辨认,现将此四种蝗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区别如下:一、日本黄脊蝗:Patanga japonica(L.Bol)体长:雄蝗长36—45毫米,雌蝗长43—55毫米。
  • 朱之堉, 王焕如, 郑殿升, 岳大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83年由中国农科院作物资源所麦类室国外组向河北农大植保系小麦叶锈病研究组提供了从国外引进的并在该所检疫圃表现较好的22个冬小麦品种(表)作抗叶锈性测定。
  •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冀棉8号棉花新品种是石家庄地区农科所于1974年从河北省农作物研究所引进的杂种一代材料——组合为冀邯5号×[(岱字45×紫花)F2r2],通过钴60剂量2万伦琴辐射,经连续九年选育而成。原代号为"石1724"。
  • 曹广斌, 冉中胜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棉花地膜覆盖,增产显著,已广泛用于生产。为了研究棉花地膜栽培的小气候效应,1983年在栾城县北十里辅大队进行了地膜覆盖栽培试验。试验地为轻沙土壤,供试棉花品种为86—1,采用常规播种期及栽培技术,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产量。
  • 孟广尧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棉花保护性地膜覆盖栽培,是棉花生产的新技术,可以克服冀北棉区无霜期短,春旱低温,热量不足等不利的自然条件,起到增温保墒,促进棉花早发育,早座桃,延长有效结铃期和避开"两头低温"的影响,达到既稳产又高产目的。但需要一定栽培条件和管理技术,才能发挥增产效果。
  • 黄森坤, 苏若秋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向日葵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世界油料作物播种面积中,仅次于大豆,占第二位。油质优良,色、味稳定性较好,特别是对人体很有价值的亚油酸含量高于花生、大豆、棉籽油等,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 郑秋玲, 宁文书, 孙俊亮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杂种优势是一种普遍的生物学现象。在许多作物上利用杂种优势是夺取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关于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在国内外受到普遍重视。其主要方式:一是通过"三系"配套选育遗传上的雄性不育系来解决制种去雄问题,由于未能获得强有利的恢复基因而长期不能应用于大田生产;二是利用化学药剂去雄配制杂科。
  • 刘锡香, 郭振国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马铃薯种薯的快速繁殖法,国内外都有研究。据近几年的报道,秘鲁国际马铃薯中心采用茎切割。苏联是从块茎顶端和侧枝取下幼苗培育新植株。日本用茎,叶芽(复叶带上一个基部的短节)扦插。国内采用的方法有掰芽、压条、扦插等。但都是在科研单位搞的,在生产上应用推广的方法,未见报道。
  • 李承绪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是农业的基础。不断改善土壤条件是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的必要前提。土壤具有一系列不同于其他农业资源的特殊属性:(1)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可利用的土壤不能无限增加。(2)成土母质的非再生性。一般岩石从开始风化,到形成一厘米厚的土壤,约需一万三千年到二万二千年。土壤流失之后,在可预见期间无法复原。(3)使
  • 武之新, 李玉波, 王培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指导农田施肥,农业发达的国家早已应用于生产。近年来国内不少单位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结果。本文在大量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拟定一系列的数学模型,对利用播前土壤养分含量预测土壤供肥能力的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 冯春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棉花枯、黄萎病,是世界上产棉国家棉花生产上极其严重的土传病害。在我国,因为这两种病害的传播危害,年损失皮棉在200万担左右。该病在我省蔓延迅速,据1982年普查结果,发生面积高达256.8万亩,约占全省棉田总面积的23.4%。为了控制枯、黄萎病的蔓延危害,世界各产棉国都在致力于探索防治措施。
  • 张良皖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一、前言果树烂根病种类很多,在河北省果区烂根病因,除少数紫纹羽病(Hel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及由生理性原因烂根之外,主要受根腐病为害。60年代末,各地因此病死树,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受害较重。
  • 杨秀芬, 曹寿先, 沈治国, 陆天相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甜椒病毒病是甜椒大幅度减产的重要原因。不适宜的栽培条件和管理技术,品种退化和混杂又是加重病毒病为害的因素(1、2、3)。1981年山东长青县应用硫酸锌防治玉米矮花叶病,取得良好效果。国外报道锌是一种抗病毒剂。黄瓜花叶病毒(CMV)是甜椒病毒病主要毒源之一。
  • 张维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农作物害虫天敌资源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四种蜘蛛,经鉴定,是我国新纪录。此四种蜘蛛,可捕食飞虱、叶蝉、木虱等小昆虫,是可以发展利用的农田蜘蛛资源。现记述如下:浅带羽蛛Oxyptila atomaria(panzer,1810)属蟹蛛科(Thomisidae)雄蛛体长4.40毫米。
  • 梁双林, 尹淑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梅兰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sp.)属膜翅目姬小蜂科,是榆兰叶甲卵的一种主要寄生蜂。榆兰叶甲广泛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辽宁等省,近年来为害十分猖獗,严重地影响着榆树的生长。我省中部平原地区,受害尤重。但我省南部地区由于啮小蜂的大量存在;此虫为害却不十分严重。
  • 丁景旭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张家口地区坝下农科所曾试用"匀浆互补法"预测谷子杂种优势,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果。而后我们又应用"匀浆法"对谷子杂种F1代的优势进行了测试研究,并进行了田间产量鉴定。
  • 黎新莹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一、前言以往用滴滴涕、敌敌畏、乐果等有机氯、有机磷农药防治蔬菜上的害虫如菜青虫、小菜蛾等,残留重,毒性高,由于蔬菜生长期短,直接食用对人民健康不利。现在我国已停止生产滴滴涕、六六六等有机氯农药,并规定在蔬菜上只准使用高效杀虫、无残毒污染、对人畜安全无害的农药。
  • 陈广太, 刘凤山, 王文全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刺槐是我省太行山低山丘陵片麻岩(包括花岗岩)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已有许多成林。该地区刺槐林地的地貌有阶地和坡地两类。阶地有沟谷阶地和黄土阶地,一般土层较厚,水肥条件较好,刺槐生长比坡地明显较好。阶地内部的立地条件差别较小,对刺槐生长影响不明显。本文所谈的问题只限于低山丘陵片麻岩坡地。
  • 张琦, 郑文波, 张杰英, 杜志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葛藤(Puerarla thunberqldna Benth),又称葛条、粉葛、葛麻、葛花、葛根、野扁豆、鸡齐等,原产于中国及日本,苏联、朝鲜亦有分布。我国从南到北各省均有生长,以长江以南分布普遍。我省太行山区井陉、元氏、赞皇、邢台、易县等县山地野生种分布数量甚多,仅井陉县山地就有万亩以上。是我省重要的野生牧草资源之一。
  • 赵殿轩, 马月红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双列杂交设计格列芬(Griffing 1956)在全面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配合力分析的四个副型1)。近年来,配合力分析在小麦、高粱、棉花、水稻、花生、豇豆和部分蔬菜等作物育种中,作为亲本选配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有关报道颇多。关于亲本数目下限问题,虽均未进行直接的专题性论述,但报道中涉及亲本数目的却不乏见。
  • 张树森, 李红平, 米连明, 张怀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谷子是起源于我国的古老作物,历史很久,栽培面积居世界首位,形成了极丰富多样的谷子品种资源。这些珍贵的资源为筛选和挖掘黑穗病抗源和高抗品种提供了基础。我们将保存的张家口地区现有农家品种737份,育成品种18份共755份品种,于1981年和1983年用张家口坝下沙岭子和赤城县的混合菌种进行了谷子黑穗病接种鉴定。
  • 王贺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棉铃虫种群数量的消长是通过时间来完成,因此其种群数量的变化与时间有函数关系。笔者根据正定县植保站1965—1982年二代棉铃虫卵高峰日的消长资料,进行了时间序列预报研究,并与1983年进行了验证。正定县历年二代棉铃虫卵高峰日见表1。
  • 梁双林, 尹淑芬, 范玉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木撩(黄连木)种子小蜂(Eurytoma PlotniRovi NikolSkaya)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省。河北省磁县、武安、涉县木撩集中产区,近年来,由于木撩种子小蜂的危害,产量逐年下降,给当地群众生活造成困难。因此,对木撩小蜂的发生和防治进行探讨,已成为开发太行山的重要课题。
  • 张礼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黑龙港地区是河北省重点缺水地区。该区地下水咸淡交错分布,在咸水层上面星罗棋布着近二十四亿立方米的浅层淡水。这层水不适于大泵提水灌溉,现有的灌溉方法也不理想。农村采用的传统式土垄沟灌溉渗漏十分严重,一般渗漏水量约30%左右。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