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84年, 第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4-03-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刘洪岭, 黎建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冀麦15是我所1974年用(弗朗塔×石家庄34)F2作母本,品3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秆矮、抗倒、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粗蛋白质含量12.22%。原代号为78—4024,1982年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冀麦15号。1983年收获面积达三万亩,秋种面积预计可达五十万亩左右。
  • 崔文生, 杜贵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谷子雄性不育性的研究是谷子育种工作的一个新途径。许多科研单位对此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创造了许多雄性不育材料,两系杂交种已进行大面积生产示范。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保持系至今还没有彻底解决,三系尚待配套等。本文着重对我所现有雄性不育材料的认识、利用等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和做法。
  • 董鸿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配制高粱杂交种所利用的雄性不育系仍以3197A为主。此不育系自1956年从国外引进至今已有二十六年之久,明显地表现出配合力降低、种性退化、抗逆性减退等缺点。因此,选育或引用综合性状优于3197A的新不育系是目前高梁育种工作者的当务之急。近年来,我们引进了一批国内外新不育系。
  • 孙连奎, 张桂珍, 周善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邯郸地区生产的大麦是啤酒工业优质原料。现在种植的农家种,多为四、六棱大麦品种,品种单一,秆高,不抗倒伏,产量低而不稳,籽粒小品质差,不能满足啤酒工业发展的要求,须引种改良。引种是改良作物品种的途径之一。
  • 何仪, 石庆宁, 靳杏蕊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虫害是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改进提高棉虫防治技术,控制棉虫为害,我们从1979年开始,以冀中老棉区晋县周家庄为基点,对棉虫防治技术进行了开发性研究。五年来,基本更新了七十年代的防治措施,初步改变了单纯依靠化学农药防治的局面,有效地控制了棉虫为害,提高了棉花产量和品质,取得了显著地经济效益。
  • 莫菊皋, 么慧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r在河北省分布面广,发生数量大,一般占草蛉发生总量的80%以上。其幼虫能捕食山楂红蜘蛛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苹果红蜘蛛Panonychus ulmi Koch等多种果树害虫。我们于1977年开始对它进行研究,兹将研究结果简报于下。
  • 王庆龙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寄蝇是大田作物、果树、林木和蔬菜害虫比较重要的一类天敌。尤其在林区,由于存在着适宜寄蝇生存和繁殖的良好条件,因而发生种类多,数量大。据资料记载,有些寄蝇在林区的寄生率高达90%以上,甚至接近100%,对森林害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徐劭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杨树跳象(虫甲)属鞘翅目,象鼻虫科,是一种用材林害虫,为害白杨,毛白杨,加拿大杨、唐柳杨等多种林木。国内未见报道。其成虫、幼虫皆能为害,成虫啃食叶表,幼虫潜入叶片取食叶肉。
  • 张慧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75年菊酯类杀虫剂在我国开始少量试用。大面积广泛的应用还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主要应用于棉田,蔬菜、果树、茶树、烟草、家畜、贮粮、卫生害虫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杀虫效果。虽然治虫成本较高,但对于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或取代、更换一些残留大、污染环境的农药仍具有重大的使用意义。
  • 任春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条锹额夜蛾Archanara aerata Butler属鳞翅目,夜蛾科,锹额夜蛾属,是我国目前尚少记述的一种芦苇害虫。
  • 田绍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马铃薯黄萎病是坝上地区新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维管束病害。1972—1973年我们在张北、康保、沽源、尚义等县进行了病情调查,并在张北县东作了试验观察,现将结果整理于后。
  • 邵冬梅, 刘彧桦, 黄冠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写为ELISA)检测抗原或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敏感性,此种方法在动、植物疾病的诊断、感染机制、病毒株鉴定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已有较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已较大面积应用颗粒体病毒防治菜青虫。
  • 杨丰年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一、我省枣树生产的发展与现状枣树是我省的古老果树之一。据文献记载,我省红枣栽培历史至少在两千年以上,如《元和郡县图志》中记有枣强县名的由来, “枣木强盛,故曰枣强”,可见枣强县在汉朝时期已经盛产红枣。又《抱朴子》曰: “尧山有历枣。”尧山,山名,今河北省隆尧县。《晋节·地理志》记有“安平信都大枣。”
  • 孙恩普, 王悦英, 郭春长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果树杂交育种中的一大难题,是实生苗童期长,结果晚,影响早出成果,快出成果。据国外报道和我们的实践经验,栽培苹果的童期一般为8—9年,即从播种算起需8—9年才开始成花结果。因而,造成苹果育种周期过长,不仅浪费时间,也不容易育成品种。果树育种工作者,为了缩短童期,曾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 杨玉亭, 刘兴民, 张西存, 宋耀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收贮藏的果实,虽然离开了树体,但仍是一个活的有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一系列生理、生化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着果实颜色的变化、果肉的软化以及其它各种内含物的转化。为了探索冷风库贮存的鸭梨品质变化的规律,我们于1 982二83贮藏年度对藁城冷风库贮存的鸭梨进行了系统的测定。
  • 姜惠明, 吴秀云, 赵之博, 贝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毛白杨是我国特有的白杨派优良品种,生长快、材质好、寿命长、分布广,树干高大通直,树姿雄伟壮观,是营造速生用材林、防护林、城乡绿化的重要树种,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为了切实做到“适地适树”,提高其防护效益及生产更多的木材,研究其适生、高产的条件十分必要。
  • 童文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一、白洋淀的地理位置和概况白洋淀在保定市东北九十华里的安新县城附近,位于东径115°45’—116°06’,北纬38°44’—38°59’间。淀的四周为堤埝所包围,东有千里堤,北是新安北堤,西为障水埝和马村小埝,西南有新旧四门堤,南面是淀南新堤和龙化小埝。
  • 朱志俭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我省山地主要由燕山、太行山两大山脉组成。燕山近于东西走向亘于我省北部,太行山屹立于我省西缘。我省山地多在2000米以下,且是孤峰状态。山地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是:立体性、多样性、复杂性。山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不同,各地热量条件有明显的差异。
  • 郑安乐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自五十年代3197A高粱不育系问世以来,利用杂种优势生产的杂交高粱迅速发展,从而高粱的单位面积产量成倍增加。我国从六十年代开始推广杂交高粱,1975年高粱亩产308斤,比1952年增产近一倍。高粱单产大幅度提高,与杂交高粱的推广息息相关。本文着重探讨优质杂交高粱的性状优势,为培育亲本,组配优势大,配合力高的组合,提供参考。
  • 王毓萍, 杨才, 温启禄, 田长叶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莜麦是我国华北北部的粮食作物。张家口地区坝上历年种值面积三百万亩左右,占坝上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0%左右。但产量低,亩产仪百斤左右,为了提高莜麦产量,自六十年代开始,先后引进、鉴定、推广了一批品种,在生产上发挥了一定作用。
  • 王双进, 张绍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玉米各数量性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种性状的表现,常受其他性状的影响,性状之间的作用,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我们选定与春玉米单株籽粒产量相关的主要性状穗行数、每行粒数、百粒重等进行了通径分析,初步分析了各性状影响单株粒重的直径。
  • 王双进, 张绍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玉米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对玉米育种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数量性状的遗传行为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取材、环境条件不同,估算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试估了在廊坊地区环境条件下夏玉米单交种的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力、性状间相关系数和有关选择指数等项参数,初步分析了在本区条件下夏玉米单交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动。
  • 李宝树, 乔仁甫, 刘义, 赵凤梧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小麦的一生要经过不同的发育阶段,形成不同器官。在正常情况下,小麦穗分化进程与器官建成相一致,可以从茎叶的生长情况,区分小麦的发育阶段。1983年6月我们利用冰箱进行冬小麦春化搞夏播加代试验,发现无论是弱冬性、半冬性、冬性、强冬性类型的小麦品种,器官建成与穗分化都不一致,突出表现是基部三节已伸长,进入发育。
  • 尚春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多年来,人们试图利用比克棉与陆地棉杂交,获得植株有腺体而种子无腺体的材料,均未成功。我们设想,利用棉花其他抗虫性状如多毛、无蜜腺、光叶等与无腺体性状相结合实现既无毒又抗虫的育种目标。现将阶段性结果报道如下。选育目标是植株及种子均无毒,无蜜腺、光叶抗棉铃虫,密生茸毛抗蚜虫的品种。
  • 杨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加速燕麦育种工作,缩短育种周期,需要进行南繁加代。我们1976—1978年在广西南宁繁种,以及1974—1975年和1977—1978年在云南省元谋、元江等地区试。
  • 田绍义, 高世金, 李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春小麦田施用2.4—DJ脂除草剂,可以控制灰菜、蛇床子、东北香薷等杂草为害,但对苦荞麦无效。经筛选试验,绿麦隆除草剂对苦荞麦具有显著灭草效果。为了推广应用于生产,1979至1981年我们作了绿麦隆麦田施用技术的试验。试验以25%绿麦隆粉剂为材料,坝农5号小麦为对象,通过盆栽测定和田间试验,对绿麦隆的灭草效果进行系。
  • 郭卫前, 孙维明, 张加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三十烷醇又称蜂花醇,是一个具有30个碳原子的饱和醇(CH3(CH2gOH)。1937年被发现。1975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赖斯(SKRies)教授首先发现它对植物有刺激作用,在0.01—1PPM的低浓度下,对菜豆、西红柿、玉米、大豆、花生、茶叶及蔬菜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厦门大学郭奇珍副教授将它引进我国。1982年我们开始在大白菜上进。
  • 仵惠中, 李云荫, 郭素琴, 杜连恩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3—(2—吡啶基)丙醇系南开大学元素所根据国外资料新合成的一种生长调节剂,又名PGR—1。近年来国内曾在大豆、花生、棉花等油料作物上做了一些初步实验。
  • 杨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坚黑穗病是燕麦的主要病害,据在坝上试验调查:一般减产20—40%,高者可达60%以上。近年来在全国各燕麦种植区普遍大流行。据报道河北省康保县1981年发病面积达32.1万亩,占燕麦种植面积的53.0%。
  • 霍守祥, 武进梅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谷子白发病和黑穗病是我省北部谷子的两大病害。用阿普隆拌种防治白发病收效显著,但对黑穗病无效。为了探索一次处理种子兼治白发病和黑穗病的药剂和方法,我们于1982—1983年试用阿普隆与多菌灵等杀菌剂共同处理种子进行了研究。
  • 赵来顺, 张竟敏, 陈振峰, 陈炳歧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小麦锈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据报道,新药剂粉锈宁(三唑酮)对锈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为了观察粉锈宁的实际防效和作用方式,1983年我们作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粉锈宁对条锈和叶锈均有优异的防治效果。使用200ppm浓度,施药后20天的防治效果仍在98%以上。国产与西德产粉锈宁的效果无差异。粉锈宁对条锈病的。
  • 刘国容, 严乐恩, 张维忠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小麦孕穗期或抽穗期喷施粉锈宁,在条锈病一般流行年能基本控制为害。但在小麦集中产区,面积大,数日内普治一遍有困难,成本也高。用以拌种,到返青期已无预防能力。铲除锈病越冬菌源是推迟和减轻流行的有力措施。
  • 严乐恩, 刘国容, 张维忠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粉锈宁在穗期防治小麦白粉病保产效果良好,但大面积用药有困难,成本也高。按粉锈宁对小麦白粉病有治疗和铲除作用,施药以后能保护小麦在4—6周内免受感。
  • 董桂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苹果轮纹病是当前发生严重的一种果实病害。在梨、海棠果实上也有极相似的轮纹病症状,它们之间是否互相侵染,这和防治有关。为了弄清其相互关系,我们于1978—1981年做了苹果、海棠、梨果实轮纹病相互致病力的试验。
  •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青县自1977年开始人工繁殖松毛虫赤眼蜂用以防治玉米螟。1977年放蜂面积1.5万亩,1981年扩大到11.5万亩。但均未达到控制玉米螟为害的目的。经对赤眼蜂种类进行调查鉴定结果,放蜂区和非放蜂区的优势蜂种均为玉米螟赤眼蜂,现将结果简报于后:1980年我们从孙楼等放蜂区采集第二、三代玉米螟寄生卵块265块,经出蜂鉴定。
  • 张恒星, 高景恒, 庄孝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euprotid]属膜翅目,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赤眼蜂属[Trichogramma],是我县进行赤眼蜂种类调查时,于黄凤蝶卵内发现的。我省过去对此蜂种未有记载和报道。据《天敌昆虫图册》介绍,暗黑赤眼蜂分布于山西运城,其寄主为棉铃虫、黄地老虎及夜蛾科、卷叶蛾科、毒蛾科一些虫种。
  • 王振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促进母牛发情,做到早配种,多改良,全怀胎,我们1974年在牛改良配种站从集中起来的母牛改良群中,选出在整个配种期不发情的母牛13头,注射妊娠母马的血液,进行催情试验,效果良好,除一头没有发情,一头在注射孕马血后畜主牵回。
  • 杨幼禾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直肠脱又称脱肛,是直肠末端的粘膜层或直肠全层,经由肛门向外翻转脱出,而不能自行回缩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原因为,长时间泻痢、便秘、病后虚弱、病理性分娩、服用过量刺激性泻剂等引起直肠韧带松驰及直肠神经营养不良、松驰无力所致。
  • 蔡宏玉, 白桂英, 刘秀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养蚕的目的是产丝。用桑量适当,使桑叶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叶丝转化率,才能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各地自然条件不同,所产桑叶含水量、干物量以及各种营养成分有差异。为了制定本地高效的用桑指标,1981—1983年我们就当地的立地条件进行了用桑量试验。
  • 张礼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适应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新形势,搞好产品的更新换代,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迫切需要的小型脱粒机,由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工程师马大敏、助理工程师周建忠同志主持的和栾城县农机一厂康景琛、宗焕德同志参加研制的5TF—45型脱粒机,经过一年多的研试,于1983年6月中旬通过鉴定。这种小型脱粒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基本达到。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