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62年, 第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62-06-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智一耕, 姜云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我省小麦品种区域化研究,在党的领导下从1950年开始,按全省自然气候,耕作栽培特点和品种特性及其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划分区域,进行联合试验。试验地区以邯郸、石家庄、保定、衡水、沧州、天津、唐山、张家口、承德等九个专区的农业科学研究所为基点。
  • 李碧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我省盐碱地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0%,多分布在内陆平原地区。作物组成中,小麦占有很大比例。因此,种好、管好碱地麦田对增加我省小麦总产量具有重大意义。近几年,我们围绕碱地小麦的保苗增产问题,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得知确保碱地小麦增产,必须:第一,根据盐碱地类型及小麦耐盐特性进行合理的麦田布局。第二,提高整地播种技术,为种子发芽出土创造有利条件。第三,抓紧苗期管理,积极防盐保苗。
  • 龚邦铎, 吴烈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此项研究为我所小麦“三增一防”(增穗、增粒、增重、防止倒伏)研究的第二部分。从1959年开始,历时三年。试验研究系以所内试验为主(亩产水平在600—700斤间),结合所外调查。方法除正规试验外,一部分材料系由定位调查取得。参加此项研究工作的有龚邦铎、吴烈明、陈绍求、冀祝、杜水柱、李成云等同志。这篇材料是汇总了三年成果写成的。由于水平所限,不妥之处尚希读者多提意晃,以便修正和补充。
  • 尹士璟, 韩凤山, 毛桂荣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一、高产田小麦千粒重自动调节现象的分析产量在500斤以上的小麦,灌粒过程有明显的自动调节现象。我们汇总了本所1954—1955年度以来的栽培试验和品种比较试验的亩粒数与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千粒重总是随着亩粒数的增加而下降的。
  • 龚邦铎, 吴烈明, 冀祝, 李理锁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一、倒伏与产量的关系倒伏是影响小麦高产的主要问题,亩产五、六百斤以上的麦田,很易发生倒伏。倒伏对产量的影响是严重的。轻者一般减产一、二成;严重者能达三、四成以上。因此能否防止小麦倒伏就成为能否获得高产的一个关键。从构成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来看:倒伏后千粒重大大降低(表一),倒伏比不倒千粒重一般要减少2一3克,而且倒伏时期愈早,程度愈重,粒重下降愈多;在早期倒伏的情况下,一穗粒数也有所降低犷但后期倒伏的,由于籽粒已袒形成,有时因倒伏的前期营养条件较好,倒伏比不倒的一穗粒数还多一些。
  • 蓝天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冬小麦在越冬期间常遭寒害,影响产量的稳定和提高,也阻碍着冬小麦向北发展和向高寒地区推广。为了保护冬小麦安全越冬,广大群众和科学技术工作者,不断从品种上,栽培技术上研究改进,找出不少耐寒品种,积累了许多抗寒栽培技术经验,摸清了一些小麦安全越冬与外界环境的关系。还有不少学者就小麦的生理生化进行研究,希望阐明小麦安全越冬和死亡的内在原因。
  • 赵哲权, 孙祖琰, 乐豫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省农业科学研究机关的高产麦田亩产巳达到800斤左右。在这些高产栽培中,生产条件优越,水肥充分,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主要是田间管理是否符合小麦营养生理的要求。因此,研究小麦的营养生理规律对指导生产实现高产有重要意义。为此目的,近两年来,我所运用P32研究了高产小麦的磷素营养特点,磷及含磷物质在小麦体内的运行与分配等问题,希望更确切的反映出小麦营养规律,加速研究的进程。
  • 梁伟俊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早洋麦在河北省保定地区分布很广。但品种混杂退化很严重。退化的品种,植株变高,茎杆变软,易于倒伏,抗锈病性衰退,产量降低。为克服这种混杂退化情况,我们曾多次运用田间去杂、去劣及混合选择的方法选种留种,但都未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因为在混杂率高时采用上述方法去杂去劣难以彻底。
  • 刘宗衡, 孙全先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我省有机肥料种类很多,主要有猪圈粪、马粪、人粪干等。不同有机肥料性质不同,其养分形态和分解特点亦异。因此施用以后对土壤及作物所起的作用也不同。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曾在水稻上进行过研究,阐明了不同有机肥料的当季利用率和肥效,同时通过养分吸收状况的分析为配合施用化学肥料提供了查料。
  • 季良, 阮寿康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小麦条锈病在河北省是偶发性的病害,一旦流行,波及面积很大,发展很快,往往因为来不及防治而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如能尽早预测出当年是否流行,病势发展快慢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等情况,则对事前作好防治准备以及正确的进行防治,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从1950年开始,每年观察记载了石家庄的锈病流行情况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积累了一些资料。但因限于人力,观察时有中断,资料不够完整,特别是有关秋苗发病,越冬及早春的病情消长情况更欠系统,因此,目前总结这一问题还嫌太早。
  • 尹善, 李捷, 黎新莹, 黄天成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蝼蛄在河北省的发生为害有所发展,给农作物保苗上带来很大威胁。今将近几年来对其发生规律调查研究的初步结果及防治意见提出,仅供参考,并希指正。
  • 季良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有机磷具有药效高,品种多(实际应用的有数十种),应用范围广(不但可以杀虫,杀螨、杀线虫、还有杀菌,防治病毒等性能),作用方式多样(可以触杀、熏杀、胃毒、内吸,也可以有选择性的杀虫、刺激和抑制植物的生长)等优点。因此,自从1938年开始发展TEPP以来,到今天合成了大量的有机磷杀虫剂品种,很多国家都在大量的生产与应用。
  • 李捷, 黄天成, 黎新莹, 孙伯欣, 崔景岳, 张慧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蝼蛄是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省发生极为普遍,为害相当严重。尤喜食害小麦、玉米、谷子、高粱、棉花、薯类、蔬菜等作物的种籽、幼苗、根和茎,造成缺苗断垅,甚至毁种。以往用六六六或信石做成毒饵毒谷、或用六六六处理土壤等方法防治,效果均好。但全面施用,需用饵料很多,用药量也大,不能充分适合生产上的需要。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