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84年, 第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4-09-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王培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小麦与秋作物接茬紧,成熟期与农村季节的矛盾是生产上长期存在的问题。近几年随着水肥条件的改善和氮肥使用量的增加,小麦和秋作物成熟期延迟,有相当比例的麦田,形成了晚熟晚播的恶性循环。例如,邢台地区宁晋县小麦种植面积约65万亩,由于大秋作物腾茬晚,1982年十月十日以前仅播种31.5万亩,不到种麦任务的50%,十月十
  • 刘洪岭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在小麦高产育种中,矮秆性状的选育是主要目标之一。育种实践说明、小麦矮秆性状经常可以遇到,但并非任何矮生性变异都具有良好的利用价值。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矮秆材料多属半矮秆类型,其株高一般在75—95厘米左右,具有抗倒、丰产等特点。在遗传上矮秆性状一般由单一主效隐性基因控制,也有的矮秆材料受多对基因控制,并有显
  • 蒋银祥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北方冬麦区干旱问题是小麦生产的主要障碍。干旱可分为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两种。克服干旱为害的根本措施是发展农田灌溉变旱地为水浇地。但我省水资源不足,据有关部门测试,浅层淡水贮藏量仅100亿方,而年内开采量竟高达100—110亿方。又据河北省地质队1981年在沧州地区测定资料,全部浅层淡水(含盐2克/升以下)可开采
  • 杜连恩 葛察明 罗景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应用化学诱变剂诱发生物体的变异,定向地培育农作物新品种,是继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方法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育种新技术。近年来,随着植物诱发突变研究的进展,对于化学诱变在作物育种上的作用,引起了国内外一些学者的重视。据中国科学院遗传
  • 马瑞昆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正> 近年来,在小麦高产栽培中,蹲苗措施日益受到重视。张锦熙等以叶龄为指标的W型和V型促控法都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蹲苗措施,其中尤以V型法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蹲苗可以通过调节肥水以调整小麦株型、群体和产量构成。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
  • 刘宗衡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正> 磷肥在我省农业生产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1982年统计,我省耕地平均每亩施用标准磷肥26.5斤(另外施用标准氮肥48.4斤)。根据试验资料,在缺磷土壤上,每斤磷肥可以增产粮食2斤左右,在富磷土壤上施用磷肥,可以维持土壤中较高水平的磷素含量,保证作物稳定高产。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人们关心如何发挥磷肥的最大增产
  • 赵连元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叶片是植物的主要光合器官。谷子叶片怎样吸收磷素从制造营养物质供给生长发育,每叶片又各有何种营养功能,是目前仍未十分清楚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谷子叶片对磷素的吸收与分配,为发挥谷子的增产潜力,进一步提高产量提供依据。
  • 王泽文 李秀洪 古伯贤 贾树龙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耕性好坏的重要因素。施用各种有机物质是提高和维持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措施。为了正确评价绿肥的肥田改土作用和秸秆还田问题,我们从1978年秋开始,进行了豆科和禾本科绿肥混合施用肥田改土效果的研究,以便为改进绿肥的施用技术及合理的进行秸秆还田提供科学依据。
  • 王焕如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三、生理小种鉴定问题病原物生理小种的致病潜力调查,是抗病育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病原物的毒性和寄主的抗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毒性问题研究不好,抗性问题也不会研究好。斯塔克曼(Stakman)建立的用鉴别寄主鉴定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的方法,在世
  • 孟文 刘乱臣 李志铭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农田蜘蛛是害虫天敌中的重要类群,在捕食性天敌中约占50—80%,对压低害虫种群密度、保持农田益虫害虫生物间的生态平衡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对控制飞虱、叶蝉、蚜虫等抗药性、传毒性较强的昆虫,作用较大。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区,对农田蜘蛛的调研工作开展较广,棉田也在进行。山东、
  • 马仲实 李保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正> 螟虫长距茧蜂Macrocentrus linearis(Nees)是邯郸地区玉米螟幼虫期主要的寄生性天敌之一。几年来我们对该蜂越冬期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幼虫及蛹的形态特征;
  • 张守友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正> 日本力头甲Cyboc ephalu s nipponicu s Endrody—Younga属鞘翅目,方头甲科Cybocephalidae,是桑盾蚧主要捕食性天敌之一。本文介绍1980—1981年在我所研究的结果,包括分布与寄主、生物学特性、捕食量及如何利用等问题。一、分布与寄主据记载该虫分布于古北区和东洋区,在我国自黑龙江至广东均有分布,范围甚
  • 刘金良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为查清蝗虫种类,明确数量多、分布广和对作物造成危害的优势种,掌握其发生和活动规律,为提高测报和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按照省"关于1980—1983年蝗虫调查研究项目计划"的要求,以省植保处生防站和沧州地区防蝗站为主,组织唐山地区植
  • 杨彦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正> 利用赤眼蜂防治粮、棉、森林害虫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生防措施。但不同的蜂种对不同害虫的卵或同一害虫卵的不同时期寄生性有很大差异。赤眼蜂对当地环境适应性的强弱与防治的效果大小也有重要的关系。所以,从当地害虫卵内选择分布广泛的优势蜂种,使之与害虫和环境相吻合,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自1979年开展天敌资
  • 刘信义 张汉富 李继思 陈品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正> 粟(谷)线虫病俗称"立穗"、 "瞎穗"、 "倒青"等,是粟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某些年份局部地区具有毁灭性。五十年代此病曾在河北省定县、安国等地发生较重。近几年随着夏粟良种的推广、播种面积扩大,线虫病有逐年加重之势。1982年夏秋雨水较多,沧州、衡水、石家庄、保定等冀中平原的夏粟,较普遍的发生线虫病,引起了人们
  • 韩宗舜 刘锡香 左永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正> 病毒病是张家口地区马铃薯主要病害,过去采用株选、块选和早收留种等防病措施,虽有效果,但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五十年代法国Morel用茎尖组织培养得到大丽花和马铃薯无病毒株之后,不少国家应用这项技术,取得良好效果。我国内从七十年代各地先后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我所于1978年开始从事茎尖培养脱毒马铃薯生产应
  • 张宝忠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正> 众所周知,中兽医是辨证的西兽医是辨病的,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随着群众性的中西结合运动的逐步深入,怎样结合的问题,已成为当前探讨的重点。根据长期的学习和工作的体会,我认为辨病和辨证相结合是开展中西结合的基本途径,现在就有关的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 刘佐桢 朱汉炎 刘力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正> 鹌鹑生长迅速,产蛋率高,饲料转化率高,可供食用和药用经济效益大,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家禽。自1980年起我们对鹌鹑消化系统的构造和形态作了解剖观察。简报如下,以供进一步研究其生理机能和病理变化,及畜牧兽医工作者参考。
  • 田士波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正> 《河北农学报》编辑部:贵刊1983年第二期"宽翅地老虎的观察研究"一文,作者提出:坝上地老虎主要有八种,其中以"宽翅地老虎Naenia Contaminata Walker"为主。明确一个地区害虫的优势种对生产、科研和教学都很重要。我们五年来也进行了农业害虫调查,采集和鉴定了大量标本,结果与该文有些出入。我们认为坝上地老虎类优势种不是"宽翅地老虎"而是岛切夜蛾Euxoa islandica Staudinger。现在把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