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83年, 第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3-12-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王金章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板栗栽培历史悠久,面积广阔,果质佳良,驰名中外。但是,由于经营粗放,产量很低。据调查,我国成龄栗树平均株产仅3—4斤。著名的板栗产地河北省,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结果树平均株产也仅有4—7斤。而且,大小年现象严重,产量变动幅度高达一倍左右。经济效益较低。因此,如何提高现有板栗的单株产量,减缓大小年,是当前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 刘承晏, 聂惠文, 刘平钧, 肖玉双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梨树历来以主干分展及变则主干形的树形摸式进行整形修剪。在幼龄阶段短截较多,修剪量很大,往往造成树体生长慢、结果晚、产量低。自1970年以来,我们在缩小株行距的中冠园中试用梨树双层半圆形的整形方式及多留长放的修剪方法。1973年开始进行系统研究。九年来,通过对比试验,从中看出双层半圆形及多留长放修剪是目前中冠园的一个较好的整形修剪方法。它适应梨树生长结果习性,可以收到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骨架牢固的效果。现将试验研究经过及效果介绍如下,供研究修剪理论及生产应用的参考。
  • 梁君武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工作是1976年开始的,试验园设在河北昌黎果树研究所南一区北,品种为26年生"国光"苹果,每亩13.6株,共5.6亩。果园土壤瘠薄,0—30厘米表层土壤为沙壤土,下层为砂砾土,土壤肥力低,保肥保水力差。由于改进了栽培管理技术,1976—1981年六年平均亩产8,007.3斤,比对照区每亩多产4,907.3斤。为了验证南一区北总结出来的丰产经验,1980年分别在本所中三区、滦县腰老里等大队进行较大面积的生产示范,也收到了明显的增产增质的效果。中主区试验园13.5亩在试验后的第二年平均亩产达到5,227.2斤,比对照区增产33%,第三年亩产4,037.8斤,比对照区增产29.2 %。腰老里大队151.7亩苹果园1982年处于小年总产为37.2万斤,比前一个小年增产15.2万斤,其中5.4亩试验园亩产4,092.6斤,比一般园增产l,615.2斤。
  • 王根庆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粳稻的性状遗传研究主要是与育种目标有密切关系的经济性状,半矮秆性状遗传是其主要内容之一。本研究是1973—1981年在河北省廊坊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结合育种工作连续进行的。试验地在天津地区滨海盐碱地。用半矮秆品种67—01、黎明等与高秆、中秆品种杂交和它们之间相互杂交,研究杂种后代半矮生性基因的遗传表现和育种上的利用价值,并希望育成早熟、半矮秆、抗病和高产的类型,适于高肥和污水地区推广利植。
  • 马瑞昆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小麦单株分蘖规律的理论,日本片山佃1944—1951年对稻麦主茎叶片和分蘖同伸关系做过比较系统研究。后人根据小麦分蘖模式图,推断出主茎叶龄与各次分蘖叶龄的关系及主茎某叶龄(n)的总分蘖值为前两个叶龄(n-1和 n-2)的总分蘖值之和(包括主茎)。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小麦单株分蘖的特征。应用数学归纳推理方法,建立数学公式以准确表达小麦理论分蘖值,在理论和实践上更有其应用价值。近来,已有人做了这方面的探讨。为了从理论上探索分蘖规律并说明三叶期前无分蘖问题,本文试图推导并建立下述三个公式用以计算小麦理论分蘖次数,小麦第i次分蘖理论值和小麦单株总分蘖理论值。
  • 王凤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适应轮作套种的需要,躲避小麦生长后期的自然灾害,小麦早熟品种日益受到农民重视。目前生产上兼具早熟、高产、抗病等特性的小麦良种较少,而且有些品种适应性差。
  • 周正卿, 吴怀柱, 陈洪斌, 回振路, 胡奇光, 武新起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配合力是作物的主要遗传特性,是确定自交系优劣的主要依据。选用高配合力的自交系作亲本,才有可能组配出优势强大的杂交种。自交系配合力的高低与选育自交时采用的基本材料和育种方法有极大的关系。多年来,我国育种工作者育成了许多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种,对玉米产量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随着生产的发展和育种目标的提高, 选育符合要求的更优良的自交系的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提高育种工作效率, 我们对夏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进行了测定, 并对基本材料的选用提出一些看法。
  • 叶福钧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莜麦(Avena nada)是高寒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含蛋白质15.77%,营养丰富。但抗倒力差,严重影响产量。莜麦抗倒伏能力的高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就莜麦矮秆来讲,除茎秆的内部结构(如皮层的厚度、维管束数目及其矽质化程度等)、茎秆的粗细、韧性外,株高对抗倒伏力具有决定性影响。本世纪七十年代初,国内莜麦育种单位从世界各燕麦生产国引入不少低(矮)秆燕麦品种作远缘杂交亲本,选育低秆抗倒伏、抗病、丰产的莜麦新品种。有关杂交后代的株高性状的遗传规律,尚未见报道。
  • 马文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79—1981年我们在研究"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理论中,从玉米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方面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本文就玉米亩产籽粒1,400斤情况下,对营养元素吸收的特点进行探讨,希望对玉米合理施肥和提高产量提供依据。关于玉米需肥规律的研究,前人曾有不少报道,但产量水平都不高,春玉米是600—700斤的,夏玉米是200—250斤的;近年夏玉米有亩产800多斤进行研究的,而春夏玉米千斤以上的报道不多。
  • 刘荣昌, 李凤汀, 曾广勤, 王兰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小麦根系联合固氮作用的研究是七十年代提出的新课题。苏联学者曾指出,高产小麦品种比低产小麦品种内寄生物的数量大得多。以后 Dobereiner 等学者从小麦根系和茎里分离出多粘芽孢杆菌,巴西固氮螺菌、含脂刚螺菌、肺炎克氏杆菌、阴沟肠杆菌等多种联合固氮细菌。另据 Pedrsen 等测定,小麦根系固氮酶活性在o—3.1nmC2H4/克干根/小时,固氮螺菌在纯培养条件下固氮量可达5.70—22.50mg/50ml。以上报道多是地处热带、亚热带匡家的学者的研究结果。我们的研究目的是揭示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区的耕作褐土、浅色草甸土区小麦根系联合固氮作用,发掘联合固氮微生物资源,为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开辟新的途径。
  • 张绪振, 肖鹏生, 张树琴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黄萎病圃是研究黄萎病和抗病育种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本所应用接菌棉籽随棉种播下,连续二年收效甚微。远途运来感病棉秸又恐传播病害,故用当地诱发感病棉秸接种病圃。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大敌,根据唐山、湖北等地报道,棉花黄萎病所造成的损失与发病程度和发病时期有关。唯恐生长前期对棉株注射黄萎病菌,影响产量过大,造成经济损失过巨,因此采用中后期接种,籍此机会也观察发病对产量的影响。
  • 冯春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棉花枯萎病是世界范围内为害棉花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目前,这种病害在我国已遍及十八省市,发病面积达1,000万亩,约占棉田总面积的20%,严重地威胁着棉花的生产。据初步统计,全国每年因枯、黄萎病而损失皮棉在120—200万担,其中,尤以枯萎病所造成的损失最为惨重。防治实践证明,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此病经济有效的措施。
  • 张守友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红点唇瓢虫 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 是盾蚧科、链蚧科、蜡蚧科等多种介壳虫的重要天敌。近年来由于在桃园、杏园、以及梨园经常使用有机磷、有机氯等高毒农药造成蚧虫猖獗。其中,杀伤天敌红点唇瓢虫是造成猖獗的主要原因。例如:我所和抚宁下庄八队桃园桑盾蚧虫害严重度分别高达67%和65%以上。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通过试验,论述了红点唇飘虫的分布、扑食范围、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习性、田间种群数量自然消长以及扑食能力等问题,为利用红点唇瓢虫提供科学依据,并且提出如何利用的意见。
  • 安英杰, 李爱婷, 梁克诚, 张书晋, 魏俊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唐县黑山羊是我省一个历史悠久的优良地方品种,其主要产品是皮、肉。皮板质量及产肉量,常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应的发生变化,究竟在哪个年龄的屠宰最适宜,经济效益最高,过去没有准确依据。为了弄清其最佳屠宰年龄,获得最高的经济收益,同时也为改革畜群结构,提高母畜比例提供科学依据,我所于1982年12月底在唐县宋家峪大队进行了不同年龄羯山羊的屠宰试验。
  • 刘廷印, 王利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蚕丝生产历史悠久。据历史考证,三千多年前丝织业已相当进步,二千多年前创造出先进的织绫提花机,一千多年前曾居全国显耀地位。古代河北省的丝织品,以质地精美数量巨多著称。勤劳智慧的燕赵人民在蚕丝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曾为社会创造过巨大的财富,为技术改革作出了显著的贡献。回顾河北的蚕丝史,了解其兴衰始末,分析其成败原因,以便吸取、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这对我们振兴河北蚕业,不无裨益。
  • 贺志瓯, 姜群, 余常生, 王志慧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石家庄地区属北方冬麦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山区谷地也有种植。和河北省其它地区相比,本地区土壤耕作性能、水质较好,光热条件较为充足,具有发展小麦生产的优势,是河北省主要产麦区。
  • 马平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平原面积较广,但山区的面积仍占本省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这种地形形态的天然配置决定了我省土地类型的分布格局,也决定了山区坡地在我省生产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对坡地保护及开发利用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到山区人民的生产与生活,而且直接关系到我省农业现代化的成败。正如胡耀邦同志所说,太行山的面貌不改变,河北就翻不了身。下面,就参加太行山区考察所得,对本区坡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 张亚卿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衡水地区位于黑龙港流域,是华北平原上典型的干旱地区。从年降雨量看,能够维持在551mm 左右;干燥度平均为1.286,并不是十分干旱区。然而由于自然降水的年变率大和年过程分布不均匀等特点,实际已成为农业上的旱区,解放以来大利兴修水利,开发地下水,扩大了水浇地面积,但毕竟还是很有限的。据不完全统计没有灌溉条件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5%,这部分耕地仍然是靠自然降水生产。鉴于地下水有限,地上水不多,在黑龙港地区必须发展旱作农业。究竟旱作农业最高生产潜力有多大,产量可以多高,是人们较为关心的问题。本文以光能生产潜力为基础,粗略地估算一下气侯生产潜力。
  • 余常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农作物产量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制约,但是光合作用的唯一能量源泉则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以光和热的形式为作物所利用。首先太阳辐射能进入植物体内转变为生物电能",然后促使进入植物体内的水,二氧化碳,无机盐等进行生物化学反应,最终形成生物产量。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作物生长期间太阳辐射能的多寡以及所处温度状况来估算作物的产量,称之为"生产潜力"。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