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83年, 第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3-03-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王兴国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太行丘陵区系指南起漳河,北至拒马河,海拔500公尺等高线以东,100公尺等高线以西,相对高差20—150公尺的条状地带。本区上承低中山区、下启山前平原,是一个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特殊区域。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生产力水平很低,建设的难度大,发展生产的潜力也大。开发建设太行丘陵区对我省山区和平原开创农业发展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张上达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迁西县是个纯山区,从迁西看山区的特点是:面积广,山场多,耕地少,底子薄,潜力大。面积广:即每人平均占有土地面积广。迁西县按人口平均,每人占有土地面积7亩,比全省每人平均多28.6%,比唐山地区每人平均多79%。山场多:全县山场面积共158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3.4%。
  • 李志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今年五、六月间,我们参加了省农委、省科协、省科委联合组织的太行山区重点考察,先后到了武安、邢台、平山和易县。通过考察对该区的畜牧业有了一些粗略的了解,现就该区畜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 李景春, 张文清, 杨密珠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邯郸地区夏玉米三分之二是麦垄套种,近年收麦后夏播有发展之趋势。因此,我们育种的主攻目标确定为夏播,中早熟,生育期90天左右,抗玉米大小斑病和青枯病,高产(亩产千斤)。
  • 王根庆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中期,当时河北省天津地区水稻的育种目标是以高产为育种的主要方向,同时要求提高品种的抗病性(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中秆耐肥,抗倒性强,米质优良。在1962年~1975年期间,我们用不同生态类型品种间杂交法,育成了冀粳3号(原编号6011),又名红旗16号。目前,这个品种已是天津市郊区、县稻田的主要当家品种。现就其来源和选育过程,历年试验结果,生态特性和主要经济性状,适应的生态地区,作一综合介绍,以供参考。
  • 连治, 刘存英, 张逢同, 傅秀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肥条件提高,复种面积不断扩大,夏谷面积也随之增加。但夏谷产量低而不稳,主要原因是倒伏和病害,其中又以倒伏最为重要。据保定地区每年七、八月份必有一二次7—10级大风,常造成谷子严重倒伏,大幅度减产。群众不敢种谷子,面积减少,倒伏是主要原因之一。再则抽穗期雨量多,湿度大,气温高,容易发生病害。首先发生的是谷瘟病,接着是褐条病,后期有锈病,也都影响产量。此外, 白发病、黑穗病、矮株等病,也都是本地区谷子应注意的问题。
  • 李延邦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亚麻是我国阴山北部丘陵区的主要油料作物。历年播种面积约四百万亩左右,占全国油用亚麻的三分之一左右。但产量很低,据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坝上各县1961至1965年统计,平均亩产只有41.1斤。经考察亚麻产量低的原因,除栽培条件外,主要是品种单一,尤其缺乏适宜旱地种植的中熟高产品种。
  • 池书敏, 张训忠, 孙连奎, 张桂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大麦是我国最古老的谷类作物之一。河北省种植大麦亦有悠久的历史,产地遍及全省。由于我省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多种多样,所以大麦品种资源相当丰富。品种资源是培育新品种的种质来源,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广泛征集并系统鉴定大麦品种资源,明确其分布和发展趋势,进行品种分类和划分生态类型,这在大麦选种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培育新品种,实现良种化的重要措施。
  • 王双进, 张绍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出优良的玉米单交种,迅速应用于生产,是玉米育种的重点工作。按通常的方法选配组合,工作量大,见效慢。如能根据亲本自交系的外部性状,有预见性地组配组合,可大大提高育种效果。山东农学院、望奎县农业科研所等单位,对此曾有研究和报道。为了摸清在本区环境条件下玉米亲本自交系的外部性状与单交组合的优势的联系,为选配强优势单交种提供依据,我们于1981—1982年进行了此项研究。
  • 刘宗衡, 邢竹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尿素是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其施用方法与其它氮肥有所不同。前两年我们研究了尿素深施和结合灌溉追施等施用方法,取得了进展。但是尿素在作物生育期的合理分配施用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为此,我们运用同位素15N进行了同等施肥量、不同施用时期的冬小麦盆栽试验,以探索其对作物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冬小麦合理分配施用尿素提供科学依据。
  • 田子成, 侯建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大豆是一种高蛋白,高脂肪,营养成分丰富的粮食作物。我国是世界大豆主要生产国家之一,但是六十年代以后,我国的大豆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我省的大豆播种面积也从原来的一千万亩下降到三百多万亩。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大豆单产较低。所以研究大豆的营养生理,做到合理施肥,对提高大豆均产量,恢复大豆生产有重要意义。
  • 张浩, 郑华全, 黄梧芳, 刘克明, 罗畔池, 张成和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77年到1981年我们先后从河北省10个专区的82个县市收集了小斑病的标样110份,1982年进行统一测定,共出现14个生理小种。其中以中O小种最多,占34,6%。其他13个小种中,中C、中TC两个小种,分别占20.9%和12.7%,在分离获得的110个株菌中,能为害C细胞质玉米的有63个,占57.3%,居第一位。这个情况应引起足够重视。
  • 黎新莹, 胡明峻, 范秀华, 张敏鹰, 傅韵琴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HD-1"是美国Dulmage于1970年从红铃虫上分离得到的一个对棉铃虫等害虫毒力较强的菌株,在苏云金杆菌分类上属血清型3a3b,定为库斯塔克变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kurstaki)。1971年美国用它作为标准菌株在几家工厂大批量投产,生产出粉剂、可湿性粉剂及乳剂等细菌制剂作为商品出售。1976年我国科学家代表团从加拿大带回菌种,交中国科学院动物所。1977年我们在研究推广“7216”菌的同时,为了寻找对粮棉害虫更高效的菌株,由动物所引进菌种,对棉铃虫、玉米螟、菜青虫、粘虫等分别进行了室内及田间试验。在此基础上, 又在全省范围内多点试验示范,进一步明确防治效果,并观察了“HD-1” 对棉铃虫的残效期及影响条件,作了初步探讨。从1977一1982年全省用“HD-1”防治棉铃虫、玉米螟等害虫达34,000亩,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 申秉温, 刘松臣, 马洪锡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高粱蚜[Meeanaphio Aacchari(Zehntner)]在张家口地区主要危害高粱,在适宜条件下形成毁灭性的危害,近10年来在1972、1975和1980年有三次大发生。1975年据估计全地区因高粱蚜危害减产粮食一亿斤左右。据此自1978年确立本课题,研究高粱蚜的发生规律,为找出安全、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依据。
  • 孙士英, 王卫国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棉铃虫是棉花的大害虫,对棉花蕾铃危害严重。我们在进行棉铃虫NPV应用研究的过程中,对病征、毒力和寄主范围,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现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材料:所用病毒为室内增殖的馆陶棉铃虫NPV。供试棉铃虫幼虫为室内人工饲料饲养;供试的其他害虫于发生季节分别在大田采集,虫龄3—4龄。
  • 张国武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属膜翅目蚜小蜂科,是对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专寄生性的内寄生蜂。目前英国、美国、苏联、意大利、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等20多个国家正在开展丽蚜小蜂的研究和利用。1975年荷兰利用丽蚜小蜂防治西红柿上的温室白粉虱,面积达600公顷,获得了满意的防治效果。中国农科院生防室于1978年底从英国温室作物研究所将该蜂引入我国。
  • 李丽, 郭春阳, 李婉秋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沧州金丝小枣是我国著名特产,但由于坐果率低,多年来产量一直不高。一些枣区采取肥水管理和修剪等措施后,调节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果品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说明有针对性地调节营养,是可以提高枣树产量的。叶片是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重要器官,对营养供应变化的反应较为敏感。通过叶诊断可以判断树体营养盈亏的程度,进而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本试验研究了枣树生长期中叶片和土壤营养变化状况,及其与生长结果的关系。
  • 刘国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孟滦林管局位于河北省围场县境内,属燕山北部山区,北纬41°35-43°12′,海拔650—1700M。一般阴坡较缓(10-26°),土层较厚。土壤多为在花岗岩母质或玄武岩母质上发育的森林棕壤,湿润肥沃,微酸性,很适合落叶松生长。建场以来,在阴坡及半阴坡、半阳坡荒山和迹地上营造了大量的落叶松人工林,年龄1—24年不等,品种有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朝鲜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华北落叶松等,此外还有少部分45年生左右天然华北落叶松生长。这使我们有机会对不同年龄、不同密度、不同立地条件的落叶松林分进行普遍观察印证。
  • 刘树常, 李蘅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寒羊是我国地方优良绵羊品种,系蒙古羊的亚型。随着社会变革和居民的迁徙,蒙古羊的分布,逐渐扩展到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和饲养条件的改变,经过长期风土驯化和人工选育,始成为优良的寒羊。寒羊约占全国绵羊总数的6%,主要分布在冀南、鲁西、豫北、苏北、皖北及其毗邻地区。寒羊虽然产毛量较低,但产肉性能和裘皮的利用价值较高。
  • 刘闻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华北间套作农艺要求而设计的钴行作业的小型动力机组,在农艺上具有以多功能为特点的广泛的适应性。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又以中间技术为特征更容易为农民接受。从经济效果看,因其可以全面取代役畜就能体现增产增收。联系以往农业机械不计成本,不讲效果,造成人畜力和机械两套成本的弊病,提出农业机械化第一步是发展小型动力机具,尽快实现"以机代畜"、节省饲料发展畜牧业,省下部分劳动力发展多种经营的设想。
  • 张汉章, 尹祥林, 朱志俭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一)年降水量的分布:降水量的分布状况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还受地形的影响。因此造成在地域上分配极不均匀。本省平均降水量在340-820毫米之间。其地域分配是,燕山南鹿为700—820毫米,是全省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张家口地区西北部不足400毫米,是全省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太行山东麓及沿海降水量较多,为600—700毫米;束鹿、宁晋、南宫一带降水量较少,约50毫米。这样从地域分布上河北省有两个相对较多的多雨区(太行山东麓和燕山南麓)两个相对的少雨区(张家口地区西北部和冀南平原中部)。
  • 刘品贤, 沈承千, 张德宽, 杨文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小麦的抗病育种工作中,往往花费了六、七年时间,选育出的一个抗病丰产品种,推广几年以后,抗病性已经丧失。因此,人们就在探索如何克服抗性丧失的途径。有人提出"一般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等概念。许多工作者建议把这些概念应用于植物的抗病育种工作中。无论是所谓"一般抗病性"还是"水平抗病性"、"田间抗性"、"慢锈性"等,在麦株群体中是比较容易表现出来的。然而育种工作,是从单株的表现来评价一般抗病性的。
  • 汪麟, 李育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草菇是我国南方普遍栽培的著名食用菌,也是出口商品,是适合农村发展的一项家庭副业。河北省的气候条件是否适于栽培草菇,我们于1981年利用夏季自然气温室内栽培草菇获得成功后,1 982年又在不同栽培时期,不同菌种以及床温、添加辅助营养料和追肥对草菇产量的影响等方面作了研究,经在汉沽农场进行生产试验,百斤稻草产鲜菇28.7斤,高的达32斤。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