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82年, 第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2-06-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刘洪岭, 黎建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小麦的早熟性的遗传规律,对于选配亲本组合,杂种后代的选择,提高育种效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小麦早熟性遗传的研究,近年来进展较快,提出了:小麦亲、子间的平均抽穗期关系密切,可依亲本抽穗期预测杂种的早晚;抽穗期的遗传力为最高;发现以早熟亲本做母本的较以晚熟亲本做母本的显著早熟,尤以双亲差异大的更为明显;利用抽穗期不同的亲本杂交,F1居中偏早,F2连续变异,属于数量性状;通过单体分。
  • 田瑞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谷子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小米营养价值高,谷秸是大牲畜的重要饲草,谷糠能喂猪,因此,谷子在农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高秆品种产草多,但易倒,籽实产量低。矮秆品种,抗倒伏,高产,但产草少。培育高产不倒,粮草兼收的夏谷新品种,是当前生产上的要求。而育种要避免盲目性,必须掌握杂交亲本性状的遗传规律,提高对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的预见性和计划性。几年来,我们在夏谷的常规育种过。
  • 杨树栽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棉花远缘杂交在棉花育种上是一个意义深远难度比较大的课题。我所搞棉花远缘杂交,是从1976年秋天开始的。经过七年来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和新的突破。现就棉花远缘杂交的重要意义及国内外进展情况,我所棉花远缘杂交的概况,为恢复不育株的育性所采取的几项新技术,对棉花远缘杂交的展望等四个问题,阐述如下:
  • 毕冀还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我县作为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试验点,自1974年开始承担大豆新品种筛选及生产鉴定协作任务。通过对品种、品系和杂交后代共1100份材料的长期观察、鉴定与选择,对大豆品种改良研究初步找出了一些规律。现就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以下分析意见,以参加这方面的讨论。
  • 郑彦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张家口坝下地区谷子春季播种一年一作。因肥水条件改善、留苗密度增加,春谷往往因徒长、倒伏、空秕增多而减产。1974—1980年我们在亩产800—1,000斤条件下,以中早熟、少蘖品种(跃进4号、蒜28×张10谷)为主、辅之以晚熟多蘖品种(张农15号)进行田间试验。按生育阶段测定叶面积、干物重、次生根数、伤流量、田间光照度
  • 赵良忠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棉田中耕能提高地温,一直被认为是农业常识。农谚有"早中耕地发暖"、"锄头有火"等说法。许多农业科技书籍也介绍中耕以后地表、地下都能增温。关于中耕提高地温的原因,有中耕后接受阳光的地表面积增大;疏松的土壤,热空气容易对流进去等解释。
  • 牟正谷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棉区,一向是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粮棉争地,夺取粮棉双丰收,需要从耕作制度进行探讨、改革。麦棉套种是夺取麦棉双收的一种形式,但麦棉矛盾极大,经常是小麦影响棉花前期发育,致使棉苗晚发,发育不良,产量降低。因此我们设想在我省一些地区,小麦收后复种早熟棉(简称麦茬棉),以解决麦棉单作争地,套种争光,以及水肥的矛盾,争取
  • 罗上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我省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引进国内外杨树新品系,到目前已有六百余种(包括纯种、变种、杂种、无性系)。为了使这样繁多的杨树品系,做到适地适树,除了进行栽培和立地条件的研究外,已在不同地点,不同立地条件下建立了一些杨树品种比较林。本文介绍河北省林科所试验场和漳河林管局漳河林场两处杨树品种比较林生长情况。
  • 黄森坤, 苏若秋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向日葵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世界油料作物播种面积中,仅次于大豆占第二位。近几年来,我区向日葵生产发展很快,为了解决生产上存在的空壳率高以及育种、栽培方面提出的一些问题,我们以油用型品种派列多维克为材料,从4月5日—7月30日分六期播种,每期选典型植株10—30株进行开花习性观察,内容包括单株星状体(俗
  • 王连捷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57—1966年间,曾先后在沧县、新乐对沧县小枣和新乐大枣的开花习性进行了观察,发现枣树除具有花量大、花期长、开花需积温量高等特点外,还具有日开花时间集中,单花开放速度快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日开花集中在12—16点之间,开花量可占开花量总量的81.1—91.4%。据曾勉教授1959年在南京对鸭枣的观察,认为枣树在南京是夜间
  • 张培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山楂的适应能力较强,在我省各地都有分布。近年来在我省承德等地区发展很快,大量植株开始进入结果期,但平均产量甚低,因之,研究总结山楂的丰产栽培技术是当务之急。从1979年开始,我们用昌黎果树研究所和我校6—8年生的山楂树共20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为制订正确的栽培措施提供依据。本文报导了山楂的枝叶生长及开花结果习性的观察结果,以供参考。
  • 朱志俭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冀北高原位于河北省的最北部,俗称坝上。由于历史上多种原因,大量森林、草原遭到破坏,以致风沙频繁,水土流失,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严重,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中央决定在"三北"地区营造防护林,这对于尽快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面貌,造成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生产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气候角度论证冀北高原植树种草与发展畜牧业的关系,推动造林工作的开
  • 贺志瓯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一、玉米矮花叶病发生简况夏玉米矮花叶病(maige dwarf mosaic virus)1966年在兴隆县发生面积较大。1968年以来保定、石家庄郊区、邯郸、河南的安阳和新乡一带也均有发生。1972—1973年夏玉米普遍地发生了此病,不同的杂交种和自交系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和被害程度有很大的差别。据调查群单105、群单101、辽单6号自然感病株率分别为5.3%、5%
  • 胡明峻, 黎新莹, 范秀华, 傅韵琴, 李文德, 王秀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玉米螟微孢子虫(Nosema pyrausta)是一种寄生在玉米螟(Oatrinia nu-lbilalis)上的专主寄生的原生动物。它是 Poillet 1927年发现定名的。1928年 Kot-an 发现它对玉米螟自然寄生率很高,认为可能抑制玉米螟,以后 Zimmack 和 Brind-ley(1957)、Kramer(1959)以及 Denburgh 等(1962),用大量资料证明,这个原生动物可缩短玉米螟成虫寿命,减少卵量和卵块大小。美国 Lewis 和 Lynch 二人
  • 刘信义, 刘国容, 史保善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甘薯茎线虫病在冀中地区呈蔓延趋势,常出现重病田,在一些地方此病已成为烂窖、烂床的主因。从远距离讲,薯秧是传播此病的主要途径,培育无病秧苗是控制甘薯茎线虫病扩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明确呋喃丹颗粒防治苗床期的甘薯茎线虫病的药效及其实用价值如何。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 张慧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冀、鲁、津渤海湾沿岸的低洼地带是小地老虎的重发区。由于虫源不明,预报难以准确,常因防治失时,虫蛾成灾,此问题急须解决。为此我们于1978年8月赴鲁、苏、皖地老虎重发区进行了虫源考查,收集了一些资料,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假想。现将小地老虎越冬界限,迁飞路线分述以下:
  • 曹子刚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一、昌黎果区果树的生态条件昌黎果区指昌黎及其附近产果县。栽植有梨、苹果、葡萄、桃、杏、山楂、核桃、板栗等树种,是杂果产区。果树集中分布在燕山脚下半山区。昌黎年降水730毫米,无霜期190天,日照为2,826小时,绝对最低温为-21℃,年平均温度为11.9℃。是半湿润性气候。
  • 李承绪, 姚祖芳, 高广惠, 丁鼎治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位于我国中纬度大陆东岸,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型,雨热同季,寒旱同期。地貌类型自西北向东南,按高原—山地—平原顺序循级降低。境内热量、水分、植被差异显著,地质情况复染,耕作历史悠久。成土条件的差异性,决定了成土过程的多样性。根据现有资料,对全省土壤类型及其利用途径进行初步探讨。
  • 李恩庆, 李生志, 王万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石家庄污灌区总面积为170.02平方公里,折合耕地254,723亩,其中市郊污灌面积为42,696亩,约占市郊区耕地面积的27.22%。污水灌溉在国外,早在19世纪后期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得到广泛的应用。污灌面积逐年扩大。日本已开始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工业冷却、洗涤和农业。并认为由于农田只用化肥,使土壤贫瘠蜕化,因此对污水污泥用于农田,引起重视,倾向于处理无害后用于农田。我国污灌事业从1959年开始,污灌面积不断扩大,目前估计在500万亩以上。
  • 童文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一、白洋淀是华北最大的淡水湖泊,是河北省重点淡水渔区。解放以后,由于治理海河,在进淀河流的上游先后兴建了许多大、中型水库,在出淀水口兴建了控制水闸,从此白洋淀进出水量处在人工控制下,淀区水情发生了根本变化。进淀水量急剧减少,1952—1960年九年的平均进淀水量为37.67亿立方米,1971—1979九年平均进淀水量仅
  • 顾宝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一个大型天然湖泊,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乡,水产品丰富多样。为了摸清白洋淀水产资源的现状,1980年6月至7月结合我校教学实习,对白洋淀的基本概况和淀区中的水产资源作了全面调查。为了进一步弄清与渔业资源密切相关的浮游生物周年变动特点,对淀区浮游生物连续作了一年的调查观察,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