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81年, 第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1-12-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王芝棠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玉米杂交种的特征、特性主要来自它的亲本自交系。认识和运用玉米优良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遗传传递规律,有目的、有预见性地组配玉米杂交种,对提高育种效果有决定性作用。玉米的主要性状,包括生育期、植株高度、穗位高、叶片数、双穗率、穗长、穗粗、千粒重等。现根据几年来观察积累的资料,将这些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 黎建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省小麦生产上优良品种占小麦种植面积的90%左右,起到了重要的增产作用。优良品种一般都适应当地条件,对不良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表现了较好的稳产性和丰产性。我省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全省可分三大麦区,即北部晚熟冬麦区,中南部水地麦区和黑龙港流域麦区。北部麦区气候较冷,小麦成熟期较晚,中南部麦区水肥条件较好,黑龙港麦区则多旱薄盐碱地。选择适于当地条件的良种的推广种植,对实现小麦稳定增产有重要意义。
  • 董鸿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高粱糯质胚乳的遗传,在我国的文献中记载较少。对它的遗传规律还缺乏系统的完整的研究。我们在培育糯质杂交高粱的同时,对糯质胚乳的遗传作了初步探讨。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 王秀儒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生产是一个受人为强烈干预的开放的生态系统。农业生产中的各种技术措施都是利用人为干预,调整各生态因子与作物的关系,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以达增产目的。作物的生长发育是与当地的生态条件紧密相关的。在研究一个地区小麦生产发展时,必须研究当地小麦生态条件,以及在此条件下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按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抓住主攻方向和栽培要点。
  • 陈宏瑞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冬麦红良5号是一个具有增产潜力的高产品种。在大厂县曾创造过大面积亩产530斤和地块亩产780斤的高产纪录,被定为推广品种,播种面积迅速扩大到3.6万亩,占麦田面积的40%。但在冬冷春寒的1976—1977年度和1979—1980年度,发生大量越冬死苗,造成严重减产,甚至无收。此后,红良5号的越冬死苗问题便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保证其安全越冬,各地采取了多种预防措施,但它的越冬死苗现象仍未得到控制,播种面积逐渐减少,1980年只占麦田面积的20%。能不能防止红良5 号的越冬死苗便成为决定它留舍的争论中心,有的主张继续推广,有的认为应立即淘汰。
  • 田福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两年来我们实地考察了晋、冀、鲁、豫,辽等五省棉区的棉花品种及其分布状况。辽宁棉区积温少,栽培早熟(特早熟)品种。山西南部即霍县以南棉区积温多,栽培中熟品种,以北积温少,栽培早熟品种。河南.山东积温多,栽培中熟品种。我省在河南与辽宁之间,而南北积温相差悬殊。可是,南北都以中熟品种当家,这样的品种布局是不合理的。
  • 刘宗衡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化农业生产,增施化肥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最迅速、有效的措施之一。根据有关资料,1950—1970年间,世界粮食增产量的78%来自提高单产,增施化肥是增产的主要手段和原因。一些资料指出:世界化肥用量,从1912年到1970年增加16倍,其中氮肥42倍,钾肥14倍,磷肥8倍。以1950年与1960年比较,10年间化肥用量提高了一倍,以后每过7—8年提高一倍。由于大量化肥参与物质循环,使农业生产中营养元素的平衡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欧洲国家的谷类作物平均产量从50年代的15公担/公顷,到70 年代已提高到30 公担/ 公顷以上,在1965-1974 年的10年中,世界作物增产幅度小麦为32.9%,黑麦52.4%,甜菜为23%。美国估计,一吨化肥的增产效果相当于扩大耕地20-40亩,同时还可节省120-600个工时。英国著名农业化学家G.W. 柯克,根据洛桑试验站上百年的肥料定位试验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不施肥,英国谷类作物的产量将只有该国近年来产量的25 肠夕而中耕作物则只有10%。英国从1970年到2000年,氮肥用量将增加两倍,磷钾肥增加一倍,到时产量可以达到洛桑试验站的水平,即小麦957斤/亩,大麦897斤/亩。
  • 张劲苗, 王振钧, 许文田, 窦长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我省山区丘陵占全省面积60%以上,大面积山场荒芜,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饲料、肥料、燃料具缺,农林牧业发展失调。为了探讨利用生物措施保护土壤资源,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提高土壤肥力,我们从1977年开始,在易县西陵公社龙泉庄大队荒山坡上种植草木栖,研究草木栖的播种保苗技术,初步总结如下。
  • 兰巨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组内相关法由 R.A.Fisher 提出,后为他的学生 G.W.Snedecer 做了通俗的说明,O.Kempthorne 做了更为简洁的推导。这个方法业已为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所应用。D.S.FalCOiler 用于估计生物性状的遗传力和动物在一个时间序列内多次度量的重复力。K.A.Brownlee 在火药生产的质量检查中使用了这个方法。最近英国土壤工作者在土壤普查中用于筛选稳定的分类指标。本文试图以组内相关法衡量果树性状大小年的稳定性,以期为评定果树性状稳定性寻找出一个合适的方法。
  • 梁君武, 褚立安, 肖颍, 孙瑞珊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果树品种在遗传上固有的丰产性及稳产性,对于鉴定某一品种的经济性状和正确选配杂交亲本都有重要意义。在通常情况下某一品种所表现出来的产量高低及大小年变动的大小,除受本身遗传特性的影响外,还受外界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的影响。因而,要确定某一品种在遗传上的丰产性及稳定性,必须在环境条件大致相同,栽培技术措施一致的情况下,经过品种间多年的比较观察,方能加以确定。本文试图根据我所南一区连续13年对国光、金冠、元帅、祝、白龙、红玉、醇露等七个苹果品种单株产量资料,分析各品种的丰产性及稳产性
  • 倪云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鸭梨是我省主要梨品种,是传统出口商品之一,产量占全国首位,在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几年来,鸭梨品质下降,风味变淡,黑心率增高,严重影响商品的价值和声誉。研究果实的适时采收期,对鸭梨的高产优质低成本有实际意义。本文就河北省鸭梨产区用平均盛花物候期,提出适时采收的临界指标,进行初步探讨。
  • 刘志荣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准亲本配好组合,尽快的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是育种工作者的愿望,也是生产的要求。我国大白菜育种工作在70年代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杂交一代优势利用,进展更快,先后通过自交不亲和系的途径育出了青杂早丰,青杂中丰、抱青35等。接着又通过利用两用系的途径育出了双青156、碧玉、北京4号、沈阳快菜等。到70年代末期,由山东省蔬菜所,用自交系育出了山东一号、二号、三号等。由于自交系育种,方法简便,易于推广,因此有发展趋势。我们近几年采用自交系的育种方法,经初步测试已经配出了一些比较优良的组合,经过两年全省性的区域试验均表现良好,在阶段性成果鉴定中被认为是可以推广的品种,一般可增产20 肠左右。这些品种正扩大繁种,准备用之于生产。
  • 王福庭, 潘和荣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早春在薄膜大棚下栽培黄瓜,争取高产,首先要培育具有高产素质的壮苗。如何培育?措施很多,经验很多。本文介绍温度日变节律在黄瓜高产壮苗形成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黄瓜苗期的温度日变节律事物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叫做节律。早、午、晚的温度日变节律,简称日温节律。
  • 赵来顺, 陈振峰, 陈炳岐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粟锈病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均有广泛分布。近年来,在河北、辽宁、吉林等省局部地区大发生,造成严重减产,逐渐引起人们注意。但是,关于我国北方粟锈病的初侵染来源问题,至今尚不清楚。推测有三种可能性:(1)以冬孢子世代越冬和侵染转株寄主,而后籍锈孢子世代侵染粟。近年,在印度曾发现粟锈病的锈孢子世代产生在破布木(Cordia rofsii)上。但在其他国家还没有报道粟锈菌的转株寄主,在我国北方粟产区内也没有破布木的分布。(2)以夏抱子世代通过某种途径冬。关子这方面的资料,说法不一。有些资料指出,粟锈菌能够以夏抱子越冬,构成第二年的初次侵染来源 。但是,并没有指明是南方还是北方,亦未见有详细的研究报告。另有资料指出,夏抱子的存活力最长为25 日,把生长有夏抱子堆的粟叶收藏室内或堆集在室外,到翌年均未能证知夏抱子能在这些环境条件下越冬。(3)夏抱子通过气流自南方向北方作远距离传播。这种推测没有经过在广大地区的深入调查加以证实。病害循环中的初侵染来源问题,直接关系到病害的防治设计。为了更有效地防治粟锈病,有必要澄清其初侵染来源问题。为此,我们对粟锈菌夏抱子在我国北方越冬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 石振亚, 樊慕贞, 张留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黄瓜霜霉病是菜区发生普遍,流行性很强的病害,特别在温室、暖房、塑料薄膜复盖的大、中拱棚内,处于潮湿,通气不良条件下,为害更甚。常使黄瓜长势衰弱,叶片迅速出现病斑而干枯,提早拉秧,造成严重减产。影响黄瓜霜霉病发生因素是多方面的。以病原角度来看,霜霉病菌的卵孢子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尚不明确,因此,决定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是孢子囊。在露地,特别是保护地栽种的黄瓜上,病害发生、蔓延、流行,决定于抱子囊的大小和产抱量的多少。同时,抱子囊的形成能力以及形成迅速又受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的影响。此外,与黄瓜植株的生长势也有关系,它是影响病害发生的内在因素。据加藤等(1974年) 试验证明,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黄瓜植株体内成份有密切关系,植株体内可溶性氮及含檐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植株生长势和抗病性的强弱。当植株体内可溶性氮和含糖量降低时,霜霉病就容易发生,相反,在短期内向黄瓜叶面喷布尿素及糖时,就可以提高体内汁液浓度,会大大地减轻病害的发生本试验是通过定期向黄瓜叶面喷布糖液,来提高黄瓜植株内含糖量,以达到预防和推迟黄瓜霜霉病发生时期,延长黄瓜生长期,以保证前期产量为目的进行的。
  • 黄冠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菜青虫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对甘兰、球茎甘兰等为害相当严重。由于菜青虫对多种农药产生了抗性,而高效低毒农药又供应不足,各地反映防治较为困难,因此,应当寻求新的防治途径。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不少国家进行了颗粒体病毒防治菜青虫的试验,均获良好结果。我国1972年在广州分离到菜青虫颗粒体病毒。1978年起各地陆续开展病毒防治菜青虫的研究,目前有十几个省市进行这方面的工作。1978年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开始试验,1979年组织协作组共同进行研究。现将部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 刘国英, 王济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一些标准地数据资料表明,一组标准地,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稀植比自然密度增产明显。为了叙述方便,我们称之为稀植增产。为了探明合理稀植增产效果以及合理稀植增产的内在机理,最近,我们对河北省孟滦林管局孟滦林场的一组山杨固定标准地材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 于凤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海河平原是河北省重要的粮棉产地,耕地面积占整个平原地区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由于气候干旱,水源不足,降水分布不匀旱涝交替发生,农业生产极不稳定。为解决海河平原干旱缺水问题,充分利用现有河道、坑塘、洼淀蓄水是水量调蓄的重要途径之一。平原地上水少,来水集中,每年都有弃水入海。南水北调部分实施后,在灌溉季节,用水集中,上游处处堵截,及至下游,水量己有限,不能满足需要,为此,平原蓄水工程是重要的措施。进一步探讨平原蓄水能力问题,为南水北调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对从根本上改变平原生产面貌,有着重要的作用。
  • 徐劭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80年我们在太行山区进行昆虫资源普查,曾多次见到不同种昆虫自然杂交现象。其中包括天蛾科、斜纹天蛾亚科(CHOEROCAM PINAE)的八字白眉天蛾(亦称白条赛天蛾)Celerio lineata livornica(Esper)雌蛾与云纹天蛾亚科(AMBULICINAE)的枣桃六点天蛾Marumbagaschkewitschi(Bremeret Grey)雄蛾的自然杂交。对分属于两个亚科,亲缘关系相当远的天蛾自然交配,是较为罕见的现象。特提供遗传学工作者、昆虫生态、昆虫分类学工作者参考。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